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立德树人的校本化策略构建

2019-07-08焦瑞红

赢未来 2019年13期
关键词:立德法治道德

焦瑞红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学习者适应终身发展的导向性文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所关注的核心是学习者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素养从某些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潜质的激发。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其实质就是借助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文化和社会文化以及其他要素来系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完备的社会法治意识,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谈一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校本化策略构建2016年教育部联合多位教育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布明确指出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化的素材和自主参与的学习形式来发展自我,而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被动性的课堂灌输逐渐过渡到“学生探究,教师支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要想更好地落实对学生立德树人就需要从学生的课堂启发和对应的实践性活动入手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而论文所要探究的便是校本化的立德树人的路径。

1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在要求

1.1要把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有机融合起来

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些枯燥,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理论性的东西与实践性的探索非常不容易结合起来,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求教师要善于积极探索,能把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有机融合起来,就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枯燥的理论变成有趣的案例,让道德文化中可以嫁接到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的课堂才符合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另外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时政新闻或生活小故事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

1.2要把情感渗透与榜样示范有机融合

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的特点,较多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而且相当一部分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这样的学习内容的牵制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个特点,然后积极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比如要把情感渗透与榜样示范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中融入真情实感、身边的榜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其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同时,也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血有肉、活泼有趣。

1.3要把教材優势与校本活动有机融合

教材仅仅是一个范本,从某些理念上来讲,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武器,但是教材的资源仅仅是一个其中的一个基本的教学依托,是教学内容实践的基本框架。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在依托教材优势的的基础上开展校本活动的有机融合,这样一来教师才可以把死教材变成活教材。这一点对于教师本人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

2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校本化策略

从上文中的论述可以看到:“核心素养对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与创新形式上影响最大,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教师群体就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变化来定位课堂的教学创新,从而把“立德树人、立法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2.1基于第二课堂案例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以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心国家”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来创新校本化的课堂教学。如案例l:老师:同学们,今天是特殊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们要一起参与一个学校组织的活动,这个活动的题目是“我和国家唇齿相依”的主题演讲。但是活动定在下午最后一节课,而在正式参加活动之前,需要从每一个班级选择4名演讲优秀的人才来进行全校性的活动。因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演讲为主,来谈谈“如何关心国家,如何明确我们的公民的义务”。接下来,老师要创设一个即兴的语言大荟萃,我先起头:我们是鱼,国家是水;学生1:我们是种子,国家是大地;学生2: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国,国兴我旺;老师:我再起一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学生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等这些活动结束以后,老师拿出教材,让学生翻到这一个章节,然后自主阅读和学习这个章节,在课堂的最后剩下15分钟内,利用课堂互动的这些口头表达和诗句融合自己阅读的“关心国家的内容”来完成个性化的演讲稿,这样一来学生的爱国意识就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起来,而且学习的氛围还比较浓厚。

2.2基于校内道德法治课堂主题辩论激发学生的课堂探索兴趣

前文也已经论述了,校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本身存在较多的教学创新的困难问题,一方面与本学科的学科性质有关系,另外一方面教材教学的内容的语言相对严肃和学术不容易让学生在课堂全面互动起来。针对这样的客观现状,教师可以这样来创新设计课堂。如案例2:老师要引导初中生学习“维护公平正义”这一节课的内容。老师可以在正式课堂的时候设计一个情景化的校园大调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系统设计一个针对“遇到你身边的校园欺凌和一些有违正义的事情”,你是否会出手的校园大调查,调查以后,老师把这些调查的内容收集起来,在课堂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以后,剩余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的环节设计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让他们参与到“遇到一些有违正义的事情,你们是否会会出手维护正义”的辩论赛。经过激烈的辩论,不论是哪一方赢,最后老师要结合调查的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正义的道德观,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从书本上很难直接学习到的正义感。

2.3基于校内第二课堂微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课堂教学探索意识

对于学校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较好地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是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而且对于立德树人而言,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更多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的内在迁移才可以完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初中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整个课堂:如案例3: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个章节的知识。老师提早把课程资源通过慕课的形式集聚起来,里面的内容有最近几年国家建设西部的视频,有学校、医院、工厂等利用公益事业为国家各行各业和谐发展做贡献的视频。这些视频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然后以‘美丽祖国有我在的主题进行多元化的的探究,最后以小组发言的形式来完成对这个话题的理解,这样他们的道德素养就会被很好地被激发出来。

3结语

本文尝试在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理念,从校本化这一层面,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目标和教学要求,系统构建了三个方面的策略,这对提升本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开辟了道法学科全新的教学创新路径。

猜你喜欢

立德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