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7-08陈雪花
陈雪花
摘要:“自主、合作、探完学习”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至今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反复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培根(F.Bacon)是探究学习的理论先驱之一,他在1620年的著作中提出了把科学主要看作是“探究程序或方法”的观念。此后,许多学者认为探究是儿童的本能之一,探究学习的理论就逐渐的形成并应运而生。
建构教学模式是实践教育思想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成功——及时评价,反思提高——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四环节构成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己探索、充分展示、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的氛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的现实性:情境的现实性是指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孩子喜闻乐见,经常在他们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不仅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更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情境的针对性: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情境的针对性。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情境是否有现实性,更要考虑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本科的目标的达成,如果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没有多大的意义,那么这样的情境大可不用。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提出一个问题,有针对性的问题才有他存在的价值。
(3)情境的艺术性:情境的艺术性是指创设的情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综合了许多因素,比较复杂,解决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而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时间和空间有限,因此提供的情境应通过教师的适当处理,是对生活问题的提炼。情境的艺术性还包括创设的情境应是有趣的,能引起学生们探究的热情,激起探索的欲望。
2自主探索。合作成功
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时,建构者是学生本人,其他人不能代替。在小组合作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参加讨论之前都有自己思考的结果,都为自己的集体贡献一些讨论的素材,避免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在发表个人演讲,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独立的思考,就不存在合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是合作的基础。
3及时评价。反思提高
(1)面向小组进行评价:面向小组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荣誉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密切相关;明确每一个人在自己学好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同学学习的双重责任感。小组评价时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时的合作技能进行评价;三是对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在评价时特别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既评价出小组间的差异,促进组际竞争;也能评价出小组内部的差异,促进组内竞争。
(2)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中,经常发现同样的错误会在前后几次探索活动中重复出现;其他小组有较好的方法不会借鉴;或者在同一小组中的好方法在下一次类似活动中不能应用等等。这种种现象产生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缺少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反思智慧是成功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慧中的的一种智慧;如果能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结合起来,则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分析智慧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赶司,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要加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让成功与失败都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宝贵财富。
4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在学生探究活动结束,总结出正确结论,掌握正确方法后,进行相应的拓展的应用,是巩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培养应用能力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时,更重要的是推出一些有挑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解题策略,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成就感,形成探究——实践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