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小学语文课堂的对话艺术

2019-07-08丁彩霞

赢未来 2019年13期
关键词:省略号课文文本

丁彩霞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例谈如何把握语文课堂对话艺术。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艺术

1创设情境,触发情感,激发对话欲望

进行有效对话,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把蕴藏于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和同伴倾诉,才能使学习深入到学生思维意识的深层。

(1)发扬民主,唤起成功欲望: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教师首先要做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不时发出简单的言语反映信息:想“哦”、“呢”、“恩”或点头动作等,经常给予学生自己在认真倾听的信息,从而增强师生之间谈话的融洽气氛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其次是做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和孩子们成为合作伙伴,这样,孩子们才能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全身心投人学习中。

(2)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研究性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只有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把认知教育贯穿在情感教育中,才能形成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图片、文字和音像等资料制成课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赏析图片,领略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辅以电影《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为火烧圆明园的镜头,通过圆明园焚烧前后情景的对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时,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要看学生头脑中的“主观文本”是否已经通过对话,经过激活,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教师可以在倾听、观察,了解学生己有“主观文本”建构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情境表演对话,对学生既有的“主观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拓展,从而在形成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重新建构,进而产生良好的阅读效益,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素养。

2巧设话题,引发议论。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思路,贯穿整堂课的则是精心设计的提问。“问题”即“话题”。能否将一堂课上出彩,设计话题很重要。

(1)设计话题,可以抓住文章当中的标点符号进行问题的设计:有时,一个简单的省略号就是很好的文本拓展的载体,如能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省略号背后的深意,往往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随着孩子的想象进入一个更深刻的层面。如:有的人年轻人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連起来说吗?文章作者用小小的省略号“点”出了文本内容的精彩内涵;教学时,教师抓住省略号设计有效的提问,通过教师提问的“点拨”又让语文课堂在师生思维的碰撞中,言语的交流中收获了更多的精彩。

(2)设计话题,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设计: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文本情感的聚焦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设计话题,让学生在词语与意境的沟通运用中,获得语言滋养,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如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为什么会永远忘不了,忘不了的仅仅是那一天吗?她忘不了的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课文里去找。用这个话题统领全文,激活学生思维以及谈话的欲望。

(3)设计话题,可以抓住文章的细节来设计:在许多课文中,细节能体现一个人的形象,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教学中,抓住文本中的一些细节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去挖掘补充,将使文本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如: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的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唯一的听众》)教师抓住这个细节“常常忘记…悄悄打节奏”你看出了什么?引出话题,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对老教授这个人物理解得更深刻。

总之,对话式教学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对话进行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向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把对话教学引向语文研究性课堂还有很多值

得探索研究的,笔者还将在实践中继续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省略号课文文本
省略号来了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省略号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