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2019-07-08夏木夏哈买尔
夏木夏哈买尔
摘 要: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舞蹈艺术活动的重视度显著提高,众多人到舞蹈班学习舞蹈,不仅能够愉悦心情,体魄也会逐渐增强,对身心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因此,本文分析了舞蹈的概念与特性,指出耐力素质、身体的协调性、教师因素、艺术修养、柔韧素质都是误导艺术活动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如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教学内容具有特色、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学生具有兴趣、注重基础教学。笔者希望本文具有参考性的价值,促进舞蹈活动的积极开展。
关键词:舞蹈艺术活动 创造性思维 培养过程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已经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希望能招聘到一种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多种技能,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舞蹈艺术活动而言,学员、家长、教师应该认识到舞蹈类学习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技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众多,教师的思想观念需要更新,与学员间密切的沟通,保障教学的优良性。
一、舞蹈的概念以及特性分析
(一)舞蹈的概念
舞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舞蹈指的是大自然中一切舞蹈形态,山舞银蛇,莺歌燕舞,都是舞蹈。人的舞蹈是包含在这个广义的舞蹈概念之中的。
狭义的舞蹈指的是人类的舞蹈。而人类的舞蹈,则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舞蹈的功能不同,而形成了舞蹈不同的历史定义。我们今天看到的人类的舞蹈,我们称为舞蹈艺术。大家习惯上,把这个舞蹈艺术简称为舞蹈。
舞蹈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人们运用身体来完成各种形式的动作,在借助音乐配合的情况下,表演人开展多种舞蹈表演。舞蹈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蕴含着社交等含义,且舞蹈在娱乐方面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舞蹈发源于奴隶社会,秦汉之际发展到顶峰。[1]
(二)舞蹈的特性分析
第一,舞蹈是视觉艺术,它具有抒情的功能,舞蹈中的某些情节需要被淡化才能表现,在表演达到极致的基础上,便能产生深深的代入感,人的心情处于舒畅的模式中。第二,舞蹈为造型艺术,伴随时间的推移,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向观众敞开心扉,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融入进舞蹈表演的活动中。
二、舞蹈艺术活动的影响因素
(一)耐力素质
舞蹈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具有持久的耐性,在长期进行舞蹈学习的时候,应持之以恒,耐力越长,坚持的时间才能越久,在具有耐力时,还需形成循序渐进的态度,如果学生们的耐力较差,将会达到消极的发展趋势,如出现垂头丧气的现象,存在灰心的心态,影响到舞蹈学习的效果。只有具有良好的耐力素质,才能大力地进行舞蹈学习,认识到舞蹈艺术活动的重要性。
(二)身体的协调性
舞蹈学习是一个考验身体协调性的艺术,部分舞蹈动作应使骨骼处于柔软的形式下,展现的动作才会完美,如果骨骼过于僵硬,部分舞蹈动作不能良好的发挥,因此,造成每名学员舞蹈学习效果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在肌肉放松与伸缩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当身体组织的协调性较差的时候,部分舞蹈动作很难完成,如果强行执行,容易使身体受到损伤,不能保证身体的协调性发展,训练效果受到影响。
(三)教师因素
当前舞蹈教师素养普遍偏低,不仅主修专业为舞蹈专业的人数较少,而且受教育程度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大部分教师最初都仅是舞蹈爱好者,对于舞蹈技能具有些许的认知与理解,不能够为学员提供一些基本操作教学,而且教学能力较弱,难以根据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舞蹈教学技能。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当前的教师专业素养偏低,学员的舞蹈技能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程度的成长。教师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倘若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佳,教学目标就不能被实现。
(四)艺术修养
舞蹈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课程,在反复学习的基础上,应使学员对舞蹈具有正确的认识,每个人的艺术修养存在差距,部分人先天的艺术素质良好,后天经过短期的栽培,便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艺术修养參差不齐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具有差异化的形态,不能保障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进展,同时,如果舞蹈学习中未融入个人的感情,教学模式会讲话,不能促进教学的积极发展。
(五)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舞蹈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人体的各关节与韧带都需获得一定程度的伸展,舞蹈学者的肩部、背部等都应处于柔韧性的模式中,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学习者的柔韧性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柔韧性较差的学习者而言,不能掌握具体的舞蹈性能,影响力量程度的发挥,舞蹈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较多的动作不能顺利完成。舞蹈学是专用名词,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舞蹈演员的肩、腰、髋、腿等部位均需要具备特殊的柔韧性,才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良好的成绩。
三、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策略
(一)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使不同学员都具有均衡的学习时间,不应存在过大的差距,同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学员的身体与学习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时间的安排。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每名学员都能对课程具有基本的了解,保证课程时间安排的均衡性,最终,学员针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科学的训练,训练效果显著。
(二)教学内容具有特色
教师教学的时候,应使舞蹈教学存在特色化的特点,常规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众多不足之处,课堂中缺乏趣味性等优势,教学过程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率低下。站姿为舞蹈艺术活动中最基础的课程,应获得学员的高度重视,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教学合理的融合,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2]同时,教师运用音乐的手段将学员带进舞蹈世界的大门,歌曲对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舞蹈学习者而言,对万千世界大多数有关的舞蹈内容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种想法促使他们一步步地步入学习轨道,音乐能调动学员的思维,其舞蹈综合能力得到相对较大的提高。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在社会范围内选拔具有专业舞蹈技能水平、良好岗位责任意识的教师,与此同时,舞蹈培训班与学校之间也应当加强联系,挑选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热情的舞蹈高校毕业生,为舞蹈培训班注入动力。在此基础上,为学院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优质的舞蹈指导,有利于减轻学员的心理压力,且能很快地掌握课堂中要学会的舞蹈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逐步提高,呈现良好的效果。此外,学校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运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聘用部分教师到校外学习,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舞蹈知识,保障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学校鼓励教师与学员之间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切实了解学员的需求与喜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合理的教学形式,同时,提供更加优质、多元化的服务,如为学员提供咨询服务,对于有关舞蹈学习不明确的知识、技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回答与讲解,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对舞蹈教学具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在教学逐步开展的过程中,学员的学习动力会增强,大力融入进舞蹈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学习效果。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教师应该调动学员的学习热忱,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五)注重基础教学
舞蹈中的基础教学对学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舞蹈基础教学活動,注重基础教学的地位,建设更加优质的室内舞蹈馆,采购大量的教学设备,为学员参与舞蹈活动提供更大的便捷性。[3]同时,各种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运动的安全,教师也能够开展基础性质的教学,学员充分感受到舞蹈运动带来的乐趣,为舞蹈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是艺术的本质性特点,舞蹈艺术也会在创新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舞蹈者的思维状态应该更新,具备灵敏度等,逐步地进行各种艺术创造,舞蹈艺术的魅力将会彰显。互动性思维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员的主体作用会显现,教师对学员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活动中具备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教学目标被完成。舞蹈教学中的教学氛围会十分融洽,促进教学实践获得最大的发展,舞蹈艺术活动中具备众多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薛敏.舞台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J].北方音乐,2018,13(12):11—12.
[2]胡隽,秦笑笑.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3(27):133—134.
[3]席向锋.探究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北方音乐,2017,02(37):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