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思考

2019-07-08许溢潘成刚

丝路视野 2019年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途径校园

许溢 潘成刚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传承悠久的国家,新时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使学生可以自觉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养成良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播意识,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本文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保护与传承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园 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传统民间民族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地被忽视,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民间文化正面临着被现代化进程所淹没的危险困境。传统戏剧、曲艺、民间音乐、花灯制作、面塑、剪纸、紫砂、陶瓷以及木版年画等等那些以前我们经常见的事物,在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珍珠般一样珍贵。学校教育是每个人在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倡导中华文化走进校园,通过学生来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今天毋庸置疑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个最好的选择[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家,在几千年文化传承中,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形式,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集合内容较为多样,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地区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丰富教学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國早前已经批准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公约,各级政府也在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积极宣传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学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场所,日常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责任感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也有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地被忽视,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民间文化正面临着被现代化进程所淹没的危险困境。许多人都在担心一些非物质民族文化语言在不远的将来会逐渐消失,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将不复存在,传统戏剧、曲艺、民间音乐、花灯制作、面塑、剪纸以及木版年画等等那些以前我们经常见的事物,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时刻警醒我们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对全世界的伟大贡献。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其实也在保护着我们自己民族的“根”和“魂”,保护着全人类的文明。然而,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予以记录保护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进行传承传播才能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真正起到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途径

首先,学校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研究,形成正确的保护与传承理念,可以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结合当地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研讨修订制度,采取有效可行的保护路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推动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其次,学校充分抓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节日,制定一节日一方案,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团委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寒暑假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加强学校与政府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实践基地[3]。

再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多种方式多种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例如绍兴铜雕非遗项目入驻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通过此平台,能在理论研究、创意设计、产品开发、文化传播等方面全方位为铜雕技艺的传承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承担共同的责任[4]。

最后,教师可以多次邀请当地的艺人(非遗传承人)进入学校,在学校开展讲座或者演示活动等,与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课本的形式列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并在学校逐步推广,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为本校打造出特色教育品牌。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沉淀悠久的国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和发扬,加深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包文婷.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高职院校选修课程开发研究[J].文教资料,2017,28(22):36—37.

[2]宋占新,郭亚然.国家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的传承途径探析——以国家级非遗项目“秸秆扎刻”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04):70—73.

[3]李刚.非物质文化“申遗”与文化重构——以云南弥渡花灯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7,(07):75—79.

[4]张海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安源花果雕刻入课堂[J].新课程(上),2017,(06):2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途径校园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