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纹样特征探析
2019-07-08张犇黄小格
张犇 黄小格
摘 要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族群标志和文化表征。白马藏族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出白马藏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趣味。他们的服饰具有朴素实用的设计之美、纯粹精细的工艺之美和单纯质朴的自然之美等多重特征,是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 白马藏族;女性服饰;艺术特征;文化特征
引用本文格式 张犇,黄小格.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纹样特征探析[J].创意设计源,2019(3):9-13.
Abstract Clothing is the ethnic symbol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a nation.The traditional costume of Baima Tibetan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highlights the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taste of Baima Tibetan.I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beauty of simple and practical design, the beauty of pure and fine craft and the beauty of pure and natural quality, which is the external expression of its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Key Words Baima Tibetan;Women's clothing;Artistic features;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白马藏族既是藏族的一个分支,又是非常具有自身独特文化个性的民族,在历史上不仅与古氐、古羌关系密切,也与藏族、汉族等民族往来频繁。20世纪50年代,白马藏族被划定为藏族。如今的白马藏族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北部的平武县、九寨沟县及甘肃陇南的文县等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生存隐匿的需要,白马藏族聚居的区域基本都是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要的区域,即便在现代交通条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的情况之下,白马藏族对外交流仍不畅通。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力度的加大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大力推进,白马藏族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旅游开发等相关工作已在一些白马藏族村落全面展开。
白马藏族的聚居地处于“藏彝走廊”沿线,这条线路是由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这条线路自古为古氐族聚居地,因而直至今日,关于白马藏族的族源问题依然存在争议。近年来,学界认为白马藏族是古氐族后裔的观点颇兴,当然,對于这种观点,还需要学界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和论证,非此文所关注的范畴。
在当前的族群划分标准之下,白马藏族虽是隶属于青藏高原东部藏族的一个散落的分支,但其文化中也大量融汇了汉族、羌族等民族的文化特征,并凝炼出极具特色的文化特征,特别是其传统服饰从样式到材料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马藏族对于自然神灵的崇拜、万物有灵的世界观等都在服饰设计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在历史上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不断交流,为白马藏族传统服饰增添了丰富多样的技术成分和文化成分,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白马藏族传统服饰所具有的独特的样式、色彩及装饰,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色调。在白马藏族的传统服饰中,尤其以女性传统服饰的样式和装饰最具特色,它是呈现、辨识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也是文化表征的物化结果。
一、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种类与特色
白马藏族传统女性服饰一般按年龄划分,主要分为儿童装、青年装及中老年装。白马藏族女性盛装服饰虽然艳丽多彩,但是也不失古朴雅致之风,在服饰搭配和组成上,主要包括“沙尕”帽、“鱼骨”发饰、百褶衣、坎肩、腰带、“鱼骨”胸牌、围裙、绣花鞋等。
(一)“沙尕”帽
“沙尕”帽(图1)是一顶盘形荷叶边的白毡帽,上面插有锦鸡颈羽或雄鸡白色尾羽,白马人称为“沙尕”帽,男女均有佩戴,“沙尕”帽上羽毛的根数还可作为区分未婚与已婚的标志。
白马藏族佩戴“沙尕”帽,具有吉祥的寓意,这种习俗的形成源于其流传已久的传说,该传说的具体内容如下:在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交战时期,白马藏兵参与了作战,一次,唐兵在深夜进行突袭,其行动惊动了一群锦鸡,锦鸡随之发出鸣叫,惊醒了藏兵,因而得以幸免。从此白马藏族为感激锦鸡救命之恩,世代以锦鸡羽毛插在毡帽(沙噶)上以表纪念,并逐渐演变为吉祥的寓意和固定的样式。
(二)百褶衣
百褶衣(图2)在白马藏族女性服饰中最为常见,样式独特,图案装饰精美,韵味十足,尤其是袖口和领口均采用刺绣手法,绣出彩色条纹状的精美图案,图案主要为抽象图形或花卉。随着织造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百褶衣已基本为机器制作,只在部分袖口和领口采用手工绣制,人文韵味逐渐弱化。
(三)坎肩
坎肩(图3)也是白马藏族民族服饰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样式,与其他民族的样式大致相同,白马藏族的坎肩底色多为黑色,纹饰大多色彩鲜艳,因而形成鲜明的对比。坎肩的正面一般多用七彩纹进行勾边装饰,背部则采用刺绣方式,图案为几何图形或带有特殊寓意的太阳纹、星星纹等。坎肩通常与百褶衣搭配,既具有装饰的作用,又具有保暖的功能。
(四)番鞋
番鞋与藏族有着显而易见的关联。番鞋的底色多为黑色或者白色,并用红、黄、蓝、绿等彩色纹样进行装饰,图案多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或“米”字形图案,装饰简洁。由于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白马藏族的生产方式逐渐从先前的游牧过渡为农耕,这也造成了如今的白马藏族女性的鞋子以绣花鞋为主,番鞋居次的局面。绣花鞋造型多为“圆口尖头”和“方扣圆头”等,底色则多为黑色或藏青色,图案以植物花卉居多,与晚清时期的汉族绣花鞋有着明显的相似性。
(五)“鱼骨”胸牌与“鱼骨”发饰
“鱼骨”胸牌与“鱼骨”发饰(图4)作为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中的重要配饰,既具有装饰作用,也蕴含人们对“鱼”的崇拜意识。白马藏族的女性头饰称为“鱼骨”牌,胸前装饰的胸牌则为方形的“鱼骨”牌,材质一般为海贝,是白马藏族图腾崇拜心理的外在表现,与古氐族所流传下来的鱼图腾崇拜意识有密切的渊源。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就有“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面而鱼身,无足”[1]的记载,可见人面鱼身自古以来就是从氐族流传而来的重要标志和符号。
综上可见,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组成基本为:头戴“沙尕”帽,身着连体百褶衣,腰部系有腰带,上缀几匝古铜钱,系一条条纹围裙,外套坎肩,坎肩背部装饰着富有民族文化韵味的纹样,脚穿番鞋(绣花鞋),整体面貌精致且具有美感。这种服饰的样式,既具有比较典型的白马藏族自身的服饰文化特征,又可窥见其与藏族、汉族等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痕迹,更能突显出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古朴美与形式美。(图5)
二、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装饰特征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为传统和稳固的文化符号。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是其与其他族群识别与认同的重要标识。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装饰基本呈现以下几种特征:
(一)朴素实用的设计之美
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装饰中,古老的审美法则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体现。这种体现主要集中于服饰的领口、袖口及腰带的设计之中。从历史流变上看,由于在南北朝至唐代期间,吐蕃王朝东渐,氐族部落逐渐向东南迁移,生产方式也从游牧向半农半牧再向农耕过渡,这也使得传统服饰尤其是女性服饰的样式、功能、材料等发生了演变和改良。如白马藏族女性以前通常穿羊皮或牛皮制成的番鞋,既能御寒也能防水,是一種非常实用且能明显体现出游牧生活特点的服饰样式。但如今番鞋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汉族女性绣花鞋相似的白马藏族“绣花鞋”。此外,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中的腰带也具有朴素的审美法则。如腰带的位置介于人体的黄金分割处,横向缠绕的腰带增强了服饰的整体层次,与纵向垂直的百褶衣的衣褶进行对比和交错,很好地将女性的身姿美感展现出来,显示出朴素的设计之美。
(二)纯粹精细的工艺之美
白马藏族服饰工艺的最大特点在于纯粹。造型样式的复杂会破坏视觉的重心,破坏空间层次的美感,因而在白马藏族服饰的设计中,无论是编织工艺还是造型样式,都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特质。
如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中的腰带,采用色彩丰富的棉线编织,图案多为方格或菱形等几何图案,简单原始却又具有显著特色。在实际穿着中,白马藏族女性通常有意将腰带一段留出一部分,另一部分与之交叉缠绕腰部两周,再将留出的一部分插入腰间,形成了一种极具自身特色的着装方式。
传统的腰带制作依然来自于改良版的“腰机”这种古老的织造方式。这种最为原始的织造方式至今依然在西南地区和海南黎族等少数民族中留存,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白马藏族历史的悠久。此外,在服饰纹样的选取中,白马藏族的织造者们也多选取寓意美好、造型精美的图案,并不是一味地做加法,而是力图获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统一平衡的整体美感。在服饰的色彩搭配上,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一般采用沉着的色调,如黑色、藏青色作为底色,再结合色彩明快的红色、黄色、绿色等进行装饰,使整件服饰色彩对比强烈,色调明丽鲜明,艳丽而不失素雅,民族特色浓郁。
(三)单纯质素的自然之美
敬畏自然是人类的共性特征,白马藏族信奉万物有灵,这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装饰上有非常直接的表现。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领口、袖口、腰带以及坎肩的边线等部位均装饰有纹样或彩边。如在15cm左右宽度的袖口上,绣娘运用刺绣、镶边等技法绣制出各类变形的植物纹样或几何纹样,坎肩背部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装饰,装饰感强烈,与底色互相衬托,韵味十足。在袖子的其他部分还有暗花装饰,低调平和,与袖口鲜艳亮丽的装饰不冲突,有节制地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在纹样选择上,袖口、领边等部位多选用蕴含美好寓意的植物纹样进行装饰,而在实用功能强烈的坎肩上,则多采用朴素的、具有自然特征的抽象图形(如太阳纹、星星纹等)进行装饰,色调鲜明,视觉感整体统一。“基于对自然界一切物质都住着神灵的认识,白马藏族文化中有了太阳神、水神、火神、山神、树神等诸多自然神灵,使得白马藏族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以致这些崇拜意象最后物化表现在民族服饰的纹样与色彩上。”[2]
三、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纹样的文化心理特征分析
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纹样主要有吉祥纹样、几何纹样和植物纹样几大类。如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中,百褶衣的正面有宽度约10cm的方格,方格内部用线条沿中心点进行对称分割,形成“米”字型图案,有的还穿插着小圆点进行装饰。在坎肩背部也由抽象的几何纹样组成,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方格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在每个三角形中穿插刺绣的花卉图案或星星纹;另一种是中间为正方形的几何图形,内部用太阳纹或是花卉装饰,向外发散出四个三角形,三角形内部也由太阳纹、星星纹或花卉进行装饰。此外,腰带上的纹样也由抽象的几何图形进行装饰,采用菱形纹样与方格纹样、条纹进行组合。白马藏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中还运用了格桑花纹,它是典型的藏区植物在服饰纹样中的符号化表现。
在文化内涵上,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纹样的选择和设计具有以下几种文化特征:
第一,自然崇拜。白马藏族信奉万物有灵,如白马藏族崇拜的总山神“白马老爷”,白马语为“叶西纳蒙”,总山神部落下还有村寨山神,如阴山“刚日扎布”、阳山“都亚章曼”、男神“塞斯恰格”、女神“塞斯章曼”、白马女神“达嘎拉赞”和黑马女神“达纳拉赞”等,除此之外还有树神、水神等。白马藏族自然崇拜的观念上有其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敬畏之情,这种感情通过物化和符号化,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其服饰的装饰之中。
白马藏族通过对大自然的理解,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色彩观。在白马藏族人民的色彩观中,红、黄、绿、蓝不仅分别代表着夏、秋、春、冬四季,还代表着太阳、土地、水、天,这种观念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中也有明确表现,如用白、红、黄、绿、黑、紫等颜色的彩纹象征彩虹。在百褶衣的服饰图案中采用“米”字形、圆形、三角形等抽象几何图案,同样也表达出对于自然的崇拜心理,“米”字表示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光,服饰上的团花纹则象征着对月亮的美化,有“花好月圆”的寓意;而用点、线组成的星星纹,又象征着满天的星星,抽象而神秘,浪漫的空间思维跃然纸上,全方位地体现出白马藏族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之情。
第二,动物崇拜。前文所述的白马藏族崇拜“白鸡”的传说,正是其对于动物崇拜之情的体现,因此白马藏族“沙尕”帽上的白鸡尾羽样式成为了设计的匠心所现和族群辨识的标志。在“沙尕”帽上插羽毛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男子需选择硬而挺的白鸡羽毛,插一根表示英武、勇敢;女子则选择软而长的白鸡羽毛,插两根表示温柔、美丽。过去“沙尕”帽只由男性佩戴,如今女性也开始佩戴,并在“沙尕”帽上增添了新的装饰性花卉纹样,有的还妆点了富有女性特征的图案和色彩。在白马藏族著名的“池哥昼”仪式的装饰中,不仅“池哥”面具上插有锦鸡尾羽,纸扎的“扇子花”上也有对“鸡”的崇拜。
“鱼”崇拜是早期先民群体中一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图腾崇拜。作为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也延续了氐族既有的“鱼”崇拜。“鱼骨”牌发饰主要由圆形“鱼骨”牌和彩色串珠组合,“鱼骨”牌个数一般为5个、7个或9个,彩色串珠有12串。在甘肃陇南文县的白马藏族中,中老年妇女通常把“鱼骨”牌发饰缠绕在头顶。胸牌多为3~4块,在项圈部分有5颗海贝壳似的装饰,增添了胸牌的华丽气息,“鱼骨”胸牌一般与百褶衣搭配,尤其是在对开襟的衣饰中,“鱼骨”胸牌的特点更为突出。
总之,无论是“沙尕”帽还是“鱼骨”胸牌或“鱼骨”牌发饰,都体现出“动物”崇拜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中的运用,而由此形成的造型特征和装饰样式,又很好地彰显出白马藏族传统的审美趣味和民族认同心理。
第三,生产方式的数理化体现。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装饰纹样中,存在有许多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元素,这主要表现为将一些富有寓意的数字与服饰的设计相结合。如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中最独特的百褶衣,分为上衣、袖子、下摆三个部分,整体无纽扣,对开襟;下摆为裙,融入在上衣内,构成连衣裙形式;裙子正面无褶皱,裙子背面有褶皱,且一般为24个褶皱,24个褶皱代表24节气,是非常典型的与农耕文化有关的装饰形式。“沙尕”帽中的荷叶边在捻制过程中也非常讲究(图6),擀毡帽技术好的工匠能恰到好处地捻出24道褶皱,同样也寓意24节气。“鱼骨”牌发饰的彩色装饰串珠为12串,则代表一年的12个月。由此可见,在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装饰的背后,農耕文化的现状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的天干地支、时令节气等各类信息,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其传统女性服饰的设计装饰之中,不仅是白马藏族农耕文化意蕴的体现,也反映出历史上白马藏族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事实。
结语
综上所述,白马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的装饰纹样,无论是图案还是造型、样式,在体现出与其民族文化密切联系的同时,也比较全面地展现出其实用、单纯、质朴、质素等多维的特征。在功能和审美上都为观者带来了良好的视觉和心理满足,特别是在其传统服饰的装饰纹样中,还被注入了多重的民间宗教信仰元素、生产方式的物化元素等,使服饰具备了个性特征比较显著的民族性特征和符号化特征。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角度分析,这种表现和转变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文化流变必然的物化反映和资料化呈现。在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势之中,这些不可多得的文化元素和设计观念完全有可能作为塑造白马藏族民族特色、塑造新的文化符号的重要切入点,而受到更多更广泛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校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247.
[2]丁文涛.白马藏族服饰十字纹图案与自然崇拜[J].装饰,2015(8):129.
张犇
南京师范大学
黄小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