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招棋落满盘活

2019-07-08韩学森张毅

机构与行政 2019年5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事业单位

韩学森 张毅

近年来,机构编制部门坚持“瘦身”和“健身”结合,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部分事业单位职能弱化或消失。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成为事业编制挖潜工作面临的现实考验。

2017年,枣庄市探索开展了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工作。2018年2月,枣庄市委编委研究确定第一批职能弱化事业单位选调计划后,原枣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支队(下文简称原监察支队)中的23名选调人员均已奔赴各自的新岗位。时隔一年,我们走进枣庄,深入了解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开展情况。

挖潜,有了突破

枣庄,山东的南大门。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2009年,枣庄市成为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

这座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期。2019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发力,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补齐民生短板等将全面激活增长潜能。”与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行业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人员缺口大、编制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是盘活资源、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重点行业领域人才短缺、编制资源紧张、财政压力大的现实状况。面对事业编制总量“天花板”,完成中央提出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硬任务”,必须靠“硬办法实举措”。

枣庄市委编办在近年来的政府部门履职评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以及巡视巡察等工作中了解到,一些事业单位长期工作任务不饱满:原枣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支队因权限下放,主要负责新城区域的业务巡查,任务量少职责不饱满;市财政干部教育中心,部门培训机构职能萎缩甚至消失;原市团校,调整为青年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合理消化……凡此种种,人力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问题显现。

一紧一松之间,挖潜工作有了突破点。在枣庄市委编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多次沟通,市委编办梳理出市直职能弱化事业单位44个,其中副县级单位8个,占市直事业单位总数的10%,主要是机关后勤服务、部门培训和职责逐步消失的机构。“这44个单位在编人员中,45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39%。正是干事创业的最好年纪,再继续以前的那种工作状态,确实非常可惜,”枣庄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科科长颜蔚然感叹道。梳理出职能弱化事业单位后,经枣庄市委编委研究,出台了《枣庄市优化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编制资源配置创新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份《意见》,明确了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的定位以及认定方式:职能弱化事业单位,一般是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职能萎缩、工作任务减少、人力资源过剩的事业单位。认定由市、区(市)委编办根据单位的职能调整及运行情况,参考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构编制评估及巡视巡察反馈等情况,报市、区(市)委编委确定。职能弱化事业单位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增减。

《意见》的出台,界定了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的范围,成为人员编制挖潜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的“尚方宝剑”。

“幸福来得太突然”

职能弱化事业单位名录出来后,2018年2月,枣庄市委编委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参公事业单位人员选调计划23名。原监察支队成为第一个被选调的单位。

急需加强工作力量的单位悄悄展开了一场“人才抢夺战”。这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向市委编委报送了关于从职能弱化事业单位中选调人员的申请报告,用编许可下达后,组织、人社部门负责人员选调的组织实施。“在选调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四项原则。一是坚持重点保障。二是坚持内部挖潜。除教育卫生行业、急需专业及高层次人才等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外,其他需要加强工作力量的单位,优先从职能弱化事业单位中调配编制和人员。三是坚持人编同调,保持选调人员的职称、职级待遇不变。四是坚持择优使用,确保人岗适应。”枣庄市委编办副主任李安湘介绍说。利好政策一出,便得到了各方一致认可:用人单位积极申报选调计划,调出单位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选调人员也希望到更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岗位上工作。枣庄市卫生健康委人事科副科长贾峰表示,这些选调人员来到新的工作岗位,适应快,能全心投入,为他们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

采访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原监察支队的3个队员:王建峰、刘魁和牛永新。他们这些80后对于调入新单位,感慨颇深。年龄最大的牛永新在调入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后,主要负责劳动监察信息化工作,案件录入、系统流转、信息化建设指导等等,“都是新任务,得从头学、从头干,最近忙得连睡觉时都在考虑工作。”他笑着说。刘魁,从原监察支队调入了市老龄办,这次机构改革后又转隶到市卫生健康委。刚接到选调通知时,他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征求单位领导和家人意见后,他欣然前往,“来到一个崭新的平台,是正确的选择。整个人的工作状态焕然一新,又找到了2000年刚参加工作时的那种感觉。”对于自己一年来的变化,刘魁觉得,充实感是对自己现阶段工作和生活状态最好的回答。

与之前3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相比,这批选调人员中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一名1965年出生的原支队队员胡安东。自参加工作以来,从建委到城市管理局,他一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队伍中的一员,对于这份工作,他有着一份难舍难离的情感。已过知非之年,“日子一天天过也能说得过去,但总感觉缺点什么,浑身儿不得劲儿。”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被调到了市畜牧兽医局屠宰办。“在那里,我心里踏实了,甚至有了大干一场的士气。”他的经历和变化让我们释然。

“干劲儿”,是我们从选调人员那里听到的最多的词汇,也是对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编制资源优化配置这项工作最好的诠释与总结。

“好事办好谋长远”

工作仍在继续。“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开展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职能弱化事业单位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开展情况,在选调人员到位后,枣庄市委编办设计了6个开放式问题的调查问卷,向出人、进人和用人愿望强烈的原市环保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15个部门发放调查。“我们对这些单位提出的建议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结合我们的改革管理工作,好事办得更好才是我们的目标。”枣庄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科副科长董伏金说。根据发放问卷单位的反馈情况,枣庄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科级领导职数和岗位统筹专户的建立、维护及使用程序进行了规范,从而保障调剂人员待遇不变。

“一招棋落满盘活”。枣庄市委组织部副部長、编办主任王昌锋在谈到这项工作时表示,通过优化事业单位编制资源配置,取得了加强重点领域工作力量、减轻财政压力、盘活编制资源的良好效果。下一步,要把编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更好服务于全市的转型发展。中央编办在《关于地方事业编制挖潜创新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做好事业编制挖潜创新促发展的工作”。在今后的编制挖潜创新管理工作中,如何加强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优化选调方式及个人双向选择机制,进一步探索扩大选调人员的范围,调动事业单位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还值得进一步探索……□E:ZY

关键词:职能弱化 事业单位 机构编制 资源配置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事业单位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