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践行

2019-07-08吕萍萍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学科核心

吕萍萍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每一项核心素养都有其特定的课程载体,如《经济生活》是培养法治意识的主渠道,《生活与哲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而《政治生活》则对培养公共参与这一核心素养有重要影响。课堂是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公共参与的特性,以及《政治生活》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将两者于课堂上进行有机整合,以充分挖掘《政治生活》的教育潜力,渗透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一、《政治生活》对培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影响

从内容方面来看,《政治生活》的核心主题是让高中生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职能和党的执政方针。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向学生介绍了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和准则;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向学生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理论,以及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行政监督、依法执政等国家政策。整体来说,《政治生活》在培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其中,第一单元是让学生掌握公共参与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起公共参与的思想意识。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通过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体制下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重要性。第四单元则是通过我国在国际上开展公共参与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渗透公共参与思想,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公共参与的心理。因此,《政治生活》对培养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生活》教学中培养公共参与的实践探索

笔者现以第一课第三框“政治生活:自觉参与”的教学为例,对如何通过《政治生活》培养高中生的公共参與核心素养进行实践探索。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调查本地大气污染情况,了解部分污染源。

(2)通过视频编辑软件截取前央视著名记者柴静制作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的一小段。

2.教学过程。

在课堂开始前,首先,听取学生们的课前调查报告,按照“污染源—污染情况—治理情况”的顺序,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其次,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

师:我们能为当前的环境污染做些什么?

生1:拨打环保举报电话12369。

生2: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生3:宣传低碳生活。

师:从我们个人角度出发,大家认为上述三个建议中的哪一个最有效?

带着问题,笔者引导学生们对三个答案展开探究。

答案1:能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有助于环保部门对污染源开展治理,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虽然有益于治理污染,但效果不明显。

答案2:同上。

答案3: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需要从自己做起,并持之以恒,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继而再向他人宣传低碳生活,从而在自己的社交圈里营造低碳生活的风气。

在这节课上,在课堂开始用学生的课前调查和视频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的在于从情感上打动学生,通过将学生的实际行动与视频进行整合,激发学生参与治理环境污染的思想意识,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在问答环节,笔者的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课前调查,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探究环节的设计依据是以生为本。高一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经验,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容易被社会生活中的负面现象所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学生的答案为探究主题,围绕答案展开分析,旨在让学生看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任务,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把握课程性质,分析教材特点,了解教材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炼教材中有益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并将它们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高中生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