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误区,回归理性

2019-07-08陈洪钧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空中客车误区全球化

陈洪钧

随着十九大报告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与实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政治教育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政治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在实践中逐渐深入,也让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教学创新。然而在创新的背后,仍然能够看到创新政治课堂的误区。笔者在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教学误区进行了列举与分析,并就如何走出误区、回归理性的政治课堂进行了深入解析。

一、误区一:过于追求问题的“深刻性”

“探究性”课堂,是近年来备受教育者青睐的一种课堂模式,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核心本质,以此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陷入过于追求问题“深刻性”和“探究性”的误区,认为问题只有越深奥才越有意义,忽略了问题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贴合度。例如,在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时,有的老师给出了空中客车、宽体客机的话题,让学生对“一架飞机为什么需要多个国家共同生产”进行探究。这个话题的确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但对于毫无准备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说的内容并不会太多。所以,教师可将问题稍加调整,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我国目前在生产空中客车的参与度方面引出话题:当前运营于全球的空中客车几乎半数的装配中都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为什么空中客车需要与我国进行合作生产?参与合作生产对于我国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话可说,他们想到了我国的劳动资源,想到了技术落后,想到了要学习先进技术,等等,这样,“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在他们的探究中越来越清晰。过于简单与过于艰深的问题,都无法起到真正的探究作用,唯有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问题,才能够成功地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活动。

二、误区二:过于追求话题的“广而泛”

政治課程是针对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政治立场鲜明,政治主张严肃,但很多教师容易陷入过于追求政治话题的“广而泛”的误区,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会产生“怎样说都不错”的模糊印象,对政治学科以及政治观点产生误解。例如,对于“某市政府面对当前突出的环保问题,提出了‘宁可让GDP减少,也要让COD下降的口号和目标,在目标落实上大家有没有好的意见和建议”的政治话题,它的“适用性”是很广的,无论是“经济生活”模块还是“政治生活”模块,甚至于“生活和哲学”模块都适用。但这个话题如果仅仅是泛泛的提出,学生就无法确定该用哪个观点进行思考和研究。有的教师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后,他们选择了在话题前加一个限定,如从哪个角度,或者用什么样的知识去解读,这虽然使话题有了针对性,但对学生的政治思维又容易形成禁锢,导致从一个误区陷入另一个误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添加一些“材料”,如将上述话题放在“经济生活”模块的《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里,并添加一个前提信息:某地区由于过于盲目地进行化工行业发展,一些企业专门钻政府监管和法律的“空子”,偷排“三废”,所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站在经济角度去解读。

三、误区三:过于追求情境的“新、奇、特”

同样是在学习经济全球化时,某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智利民众举行的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规模游行活动,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经济全球化,大家认为它是风险还是机遇?虽然该教师通过丰富的影音资料,以及典型的反全球化事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参与问题讨论的学生并不多,那是因为老师选择的这个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意识不到它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虽然会被视频内容所吸引,但更像一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旁观者,无法融入角色中去进行深度思考。过于追求情境的“新、奇、特”,结果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实,想让学生侃侃而谈,只需要用“结合自己在日常中的所闻所见,说一说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样的一句话就能让学生立刻将政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实践证明,越是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探究和思考的触发点越多,学生越爱说、能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前夕的讲话中提出了“广大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奋斗精神”的要求,并强调青年应“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这是对青少年的期望,同样也给政治教育者提出了要求,要踏实践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走出传统教学以及过度解读新课改的误区,用创新的理念与正确的态度,给新时期的青少年上好政治这堂课。

猜你喜欢

空中客车误区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