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善问

2019-07-08于涛

学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主动质疑主体性

摘 要:学贵有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善问,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指导学生高质量发问,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发问。

关键词:质疑;发问;主动;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0-00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64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敢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人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多质疑,多发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一、营造宽松的发问环境,变“要我质疑”为“我要质疑”

很多教师受“严师出高徒”思想的误导,制定了严苛的课堂纪律,课堂上板着一副面孔讲课,导致学生有疑惑而不敢问,问时战战兢兢地问,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和思想,有意识地创建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根据教学需要,有时候可以忽略课堂纪律的制约,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宽松环境中质疑发问,让学生觉得质疑有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质疑和发问形成了自觉性和习惯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发问时,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年龄特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通过做游戏、看视频,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出的问题好,并用挂红花、贴红旗等形式加以奖励,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可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对某个观点提出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正确的评价,适当地多鼓励,多启发。即使一些有關词语或文字的读音问题,也要表扬他们能开动脑筋思考。适当的鼓励是激发学生质疑发问兴趣的动力源。

由开始的教师让学生“质疑”转变到学生主动“质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质疑,起初,学生的质疑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这个层次上,这说明只要求学生问是不够的,让学生善于问,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可以从一篇课文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发问。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文题,有的直接点明了中心,如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有的直接点明了时间事件,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的直接以人或事物名称为题,如《司马光》《蜜蜂》等。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提问。如在教《将相和》时,学生读题后,提出了以下问题:(1)“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和”在本文是什么意思?(3)“将”和“相”原来不“和”吗?“将”和“相”为什么要“和”?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解决的重难点。

其次,我们还可以采取抓关键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质疑发问。所谓文章的关键的词句是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句。这些词句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质疑提问,从而顺利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如教学《桃花心木》时,抓住该文的关键词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启发学生圈点句中的关键词“不确定”提问,学生又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对人来说“在不确定中生活”是指什么?“生活的考验”又是指什么?“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什么意思?这样设疑,引导发问,降低了难度,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句子,学生便会“层层剥笋”了。

此外,从重点内容入手,在比较中找问题,从矛盾处找问题,参照课后练习质疑或从单元读写训练、重点项目中质疑等都是引导学生质疑发问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加以选择。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解疑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共同解疑,才能发挥质疑的应有功能,优化教学。

学生心中有了疑问后,教师一定要做好解疑工作,解疑就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找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指导学生弄懂这些问题。

在解疑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应启发学生互相帮助,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自我解决,认真读书,自寻答案,最后教师再做总结、点拨。同时,在解疑中,不用统一为一个答案,要鼓励、提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的、与众不同的意见要适当表扬。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去解疑,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问,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生疑、提问、思考、探究、解疑”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向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唐建华.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3).

[2]李竹修.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设计(文科版),2003(4).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于涛(1978.6— ),男,汉族,河北清河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主动质疑主体性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