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新疆籍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2019-07-08杨博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措施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给新疆籍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应抢占高校思政的新高地,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增强民族学生法制意识,提升民族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正确引导民族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学生思想引领。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新时期新媒体平台对于资讯的传播速度之快,受众层面之广,且不受时间、空间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和价值观的引导。然而,如果不善利用,其危害是巨大的。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滋生了造谣传谣的土壤,大学生的是非观念还在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对于网络内容是非曲直的判断还未完全的确立,容易成为造谣传谣的参与者和受害者。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地域、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的不同,同时加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交流较少,大部分民族学生较少主动联系辅导员,在正常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略显被动;二是由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地区,家庭子女较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由于国家的政策照顾进入大学读书,学业基础薄弱;三是由于历史、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学生在思考问题、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事物的理解方式和程度也有种种不同,结合他们相对封闭的交友环境,因此很难预知到民族学生的真实想法。四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网络的好奇心和热爱程度高,乐意接触新鲜事物,喜欢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交流学习,但是,他们对于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新疆籍民族学生想法单纯直白,由于多种因素,在大学生里容易形成独立的“小团体”,部分民族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方面,表现为比较自卑,难以融入大集体。导致很多学生把时间都放在了网络上,更愿意在虚拟的环境中寻找他们的乐趣。

一、新媒体对新疆籍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1、新媒体平台众多,很难逐一辨别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的多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冲击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很容易造成大学生们的信仰迷失、思想迷茫、行为失范,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历史宗教的冲突,传播极端宗教思想,发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思想和观点,民族学生如果不加以甄别就全盘接受,很容易成为他人分裂国家阻挠建设美丽中国的棋子。而现今光怪陆离的新媒体平台内容良莠不齐,有些缺乏社会责任的自媒体平台为博取用户眼球,唯阅读数和点击数至上,肆意发布低俗恶意的内容,民族学生容易被平台吸引入迷无法自拔,荒废学业。

2、网络诱惑巨大,学生防范意识较差

网络的诱惑越来越大,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现在互联网借款平台遍地开花,什么样的类型都有,借款消费变得非常方便快捷。对于还款能力有限的大学生而言,提前享乐的风潮使他们极易接受超前消费的理念。而民族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还要背负高額的学费、生活费和路费,因此选择“花呗”、“借呗”、“白条”、“金条”等花样繁多的借款平台,忽视了其中的风险,导致部分学生在个人征信上留下不良记录,造成不良后果。更有甚者陷入“校园贷”、“套路贷”、“裸贷”等泥沼,将人生置于险境。

3、学生易于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现今是以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受到严重侵蚀。网络上传播的帖子虚实掺杂,真假难辨,大学生容易冲动,民族学生大部分刚从边远地区过来,对新鲜事物感到特别有趣,甄别不良信息的经验不足,同时难以冷静下来独立思考,只要动动手指即可以一键转发,造成信息满天飞,即便是谣言,通过这样不理性地传播也会变成真实的。

二、新媒体下加强新疆籍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总书记的话,高度肯定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点亮了指路明灯。综合民族生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利弊,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1、抢占高校思政的新高地,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利用新媒体交流平台代替原有传统的交流互动方式。如今,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是师生日常交流的主力平台。通过微信、QQ交流群的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促进民族学生敞开心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克服民族学生在语言交流上的心理障碍,更好地让高校辅导员走进学生的心中,用心用情去关心爱护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更好地帮助学生,定期发送相关预防诈骗信息到学生群里,提醒学生不要上当受骗。学校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预防机制,通过跟踪学生的情况,及时研判、处置、上报、跟进等,有效引导舆情走向,形成一套完善的预警和预案措施,将不良的言论消灭在摇篮之中,对于传播的学生及时跟踪、批评教育,避免不良言论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2、增强民族学生法制意识,提升民族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和主要传播者,要加强他们的网络法制意识,防范网络违法行为发生。定期召开网络安全座谈会及开展网络安全的相关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宣传栏、展板等宣传媒介,结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媒介,将国家最新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学校的相关规则制度进行宣传,同时将结合一些发生过的网络诈骗,就业陷阱等案例告诫学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善于独立思考,明辨真假,理性看待网络热点问题,避免成为不良言论的放大器。

3、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正确引导民族学生

教师要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于祖国的认同感,热爱度,对于不同民族学生要强调紧密联系,做到民族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媒体发展迅速,高校要加大力度培训教师们的新媒体意识,提升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和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培养教师要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和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帮助民族学生学习鉴别网络糟粕,提高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善于运用各种“微平台”发布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就业、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报告等相关信息。同时要鼓励教师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民族学生,增进他们对各种意识形态的鉴别力。

4、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学生思想引领

利用新媒体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方式,定期推送学校学院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发布入党细则,党和国家最近的时政要点,重要文件精神等内容,正确引导民族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推文的内容还包括与民族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活动新闻报道、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学院优秀代表人物等等,这些推文,贴近民族学生的生活,提高民族学生的自豪感,加强各民族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交往,相互交融,彼此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5] 沈爱玲.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路径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12)95-98.

[2] 杨博.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探究——以广东L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17.179-181.

[3] 周锦.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智库时代,2019(01)52+59.

[4] 张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引领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8.24.217-218.

[6] 李晓妍.浅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创新的探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2.88-89.

[7] 李金华,何红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与优化[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66-67.

[8] 徐孜.“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67-68.

[9] 李航.新媒體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8.35.169.

【作者简介】

杨 博(1989.1—)男,汉族,广东汕头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