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本例习题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7-08刘雷
刘雷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人们对有效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教材的重要性. 文章以教材例习题为载体,选取若干个典型案例,探讨它们在课堂有效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旨在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例习题;课堂教学;有效性
探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以前,西方的教育理论中,“教学即艺术”的教学观深入人心,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扭转了局势”,人们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作为理论基础,利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与发展.
事实上,由于教师和学生面临考试等所带来的压力,在教学中存在知识强加灌输,只注重知识结果,忽视知识形成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在现实教学中,轻视课本例习题,甚至是“遗忘课本”是现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现象. 而事实上,课本中的例习题都是该领域专家根据中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生理特点,认真揣摩、悉心编写的劳动结晶. 教材中的例习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巩固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再通过深度挖掘,拓展延伸,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积累解题策略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习兴趣与信心,做到“乐教好学”.
探究过程
1. 依据例习题,拓展延伸,提高实效
习题课是一种重要课型,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特点,题型种类繁多,综合性强,若就题论题,整节课没有主题,问题过于分散,且上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较好地参与进来. 对于重点题型不妨适当变式拓展,层层递进,这样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上,对于处理例1和例2向量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建系,但是与使用极化恒等式这种方法比较起来,还是使用极化恒等式更为简便. 纵观江苏、浙江等地区从2016年至2018年高考数学中对极化恒等式的变向考查屡见不鲜,极化恒等式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是近年来数学高考的一个趋势,在使用时牢牢抓住极化恒等式的几何特征以及公式结构特点,忽视“干扰”因素,抓住“有效”条件.
结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课本例习题是问题的源泉,是我们身边有力的武器.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重视课本例习题所蕴含的潜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务实基础为前提,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类比、联想、拓展延伸、提炼总结,把枯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数学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巩固所学又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与信心,做到“乐教与好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