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业水产养殖的环境管理

2019-07-08向方华

农家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环境管理环境污染

向方华

摘 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水产养殖已经逐渐成为农户的经济收入之一,是我国农业经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农业水产养殖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展开探讨,对于目前水产养殖中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依此制定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农业水产养殖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业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环境管理

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加大比重。近些年来,农业水产养殖逐渐兴起,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手段。然而,随着农业水产养殖的密度逐渐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不仅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还危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于水产养殖进行科学合理地整治,使其和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是目前环境工作者的任务之一。

一、农业水产养殖污染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水产市场已经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不仅使农民的经济效益降低,更因为水产大量的产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调查显示,近几十年来年来我国的农业养殖池塘因为集中化的养殖投入的饲料、肥料、药物等已经多达上千万吨,每年的养殖废水排放量多达三亿立方米。同时,因为养殖规划的不合理,对养殖区域的水域生态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二、农业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策略

1.推行科学养殖模式

在进行水产养殖时,水中存在着较多的微生物,因为水体元素含量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发水体的污染。部分微生物如果在水产品上附着不仅会影响水产品的质量,降低农户经济效益,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水产的养殖依赖于水资源,然而随着高密度的养殖,水中的磷元素会因为水产品的密度增高而显著增加,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大量的浮游生物繁殖,降低水中的氧气含量,易造成水产品的大范围死亡,进而由于尸体腐败导致更大的环境污染。此外,在饲养的过程中因为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大量低环保投喂物的使用,使整体的水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制定科学的养殖模式已经成为目前亟待执行的工作。

(1)合理规划养殖区

对于农业水产品的养殖进行合理的规划,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河南某水库管理局对当地的水质条件进行分析,依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条件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采用水产品混合养殖的方法,将各种养殖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源尽可能地控制,将隐患消除。在河流地带进行水产养殖时,妥善地对各个养殖区域进行划分,并将养殖区尽量选在下游位置,尽可能地减少水产养殖对河流的破坏,保护自然环境不被污染。

(2)健全养殖结构

长期以来,养殖户都习惯于单物种的养殖模式,利于收获、贩卖,将同一物种在水域大量投放。然而,水域物种的单一极易引发环境污染,同时对于水域资源的利用率也严重降低。如果能够着眼于当下,对现存的养殖结构进行改进,适当增加其余的物种养殖,增加区域物种的丰富度,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域资源利用率,还能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通过多物种的投放,使饲料被消化的更加完全,使水域的污染源有效减少,同时因为物种丰富度增加,还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显著提高,利于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恢复。

2.提升养殖人员专业素养

为了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最根本的还是要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素养教育,再优秀的养殖方案如果得不到人力的有效执行也只是一纸空谈。为了改善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素质、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由政府相关部门对养殖户进行集体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各种养殖技术已经不断出现,农户引用更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促进水产养殖的转型,综合提升水产养殖的成果。

在这一方面,河南某水管局在当地开设了水产养殖户培训班,并使用更为通俗的讲解手法,使养殖户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在引进绿色养殖的先进技术时,农户于饲料的投放合理考量,做到定时定量投放,减少饲料的剩余量,降低其对水质的污染。当对水产品进行药物投放后,在达到治愈效果后,对剩余药物进行清除,以此来保证自然环境的平衡。此外,在养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意识,投喂物多选用绿色环保产品,尽可能地控制养殖水域的微量元素,降低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保证水质健康。

3.引用先進技术进行水体修复

对于已经被污染的水域,常规的控制已经无法进行有效治理的工作,这时就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对水体进行修复,使水质得到净化,确保从源头治理水体污染,并杜绝后续的水体污染事件发生。例如:目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水体修复,分别是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即是在不脱离现有水体环境下进行修复的方法,不会占据额外的修复空间;异位修复则具备更好地水体修复效果,具有零污染、零排放以及水体循环利用等特点,但相对应的工序也较为繁杂,需要对水体进行全面转移,将污染水域移至其他的地方进行处理,使水体污染被有效修复。

在两种技术的相互对比下,各有优劣点。因此,近些年来,科学技术人员在这一领域不断钻研,以便研究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水体净化修复技术,在使用最小的经济成本上,使水体污染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对于养殖的废水,也应该妥善处理控制,经过科学技术的处理,使其能够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结语

从污染源头上来讲,水产品的大规模养殖大多数都会对周围的水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养殖中,只要我们对于养殖合理控制,确保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因为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所以就可以将环境保持在原有的平衡状态下。通过科学的农业水产养殖管理策略,确保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庆,席运官,陈秋会,等.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与污染减排的政策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01):90-94.

[2]张良.我国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南方农业,2018,12(17):96-97.

猜你喜欢

环境管理环境污染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