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虹鳟鱼养殖技术及常见病的防治
2019-07-08杨明
杨明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带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虹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因肉质细腻,口感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同时也为我国虹鳟鱼养殖业带来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扩大虹鳟鱼的养殖规模。随着虹鳟鱼水产行业的兴起,养殖户越来越重视虹鳟鱼养殖技术,同时也面临常见病的困扰。提高虹鳟鱼的养殖技术与虹鳟鱼的成活率,加强虹鳟鱼常见病防治的有效性,已然成为虹鳟鱼养殖户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探究虹鳟鱼养殖技术及常见病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虹鳟鱼;养殖技术;常见病防治
虹鳟鱼由于表面个体沿侧线有一条棕红色的纵纹,形状类似彩虹,也因此而得名。虹鳟鱼作为世界上广泛养殖的冷水性鱼类之一,其原产地位于北美洲北部与太平洋西岸当中,主要在淡水低温的环境中生存,由此可见,虹鳟鱼对于养殖水域有着较高的要求与标准。虹鳟鱼也常被人们称作为鳟鱼,属于鲑科鱼类,虹鳟鱼肉质较为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虹鳟鱼拥有较高的养殖产量与商业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以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展开概述,进一步针对虹鳟鱼常见病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促进虹鳟鱼水产养殖行业的良性发展,使虹鳟鱼产量增加。
一、虹鳟鱼养殖技术的概述
1.虹鳟鱼养殖场的建立。虹鳟鱼作为冷水性鱼类,将养殖池的水温控制在7℃-20℃为宜,其中水的酸碱度应该控制在6.5-8之间;要求养殖池水质无杂质污染物;保持养殖池的水流量充足,每1000平方米注水量控制在50升左右;溶氧含量控制在5兆克每升的基础上,还要高于6.4兆克每升,才能确保虹鳟鱼健康生长。这就需要养殖户应该将常年的水温控制在3℃-25℃的范围内,使用流动的涌泉水或山溪水效果最佳。也可以选用地下水、深水库排水、透明度较高的河川水等都可以采纳。同时虹鳟鱼养殖场在选择地理位置时,要尽量选择带有一定坡度的位置,便于日后养殖场的排水,利用水的落差实现自然增氧。
虹鳟鱼养殖池主要分为水泥池与土池。水泥池的面积控制在50m2-200m2效果最佳,水深为1m,同时将进排水口控制在0.6m-0.8m之间,主要以长方形为主。在虹鳟鱼养殖放养之前,要对养殖池彻底的消毒,合理运用石灰或者漂白粉等进行有效处理,然后将虹鳟鱼鱼苗放入养殖池中,开展人工饲养。
2.虹鳟鱼的饲养方法
(1)虹鳟鱼的幼鱼饲养时期。虹鳟鱼在此生长过程中其鱼体在3厘米左右,随着幼鱼的逐渐生长,其活动能力与摄食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此时的养殖池水深应该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范围之内,且幼鱼放养的密度应该在每平方米1000条左右,幼鱼饲养时期应该在25天到30天之后,根据幼鱼的生长状况进行过筛分池。
虹鳟鱼幼鱼的饲料一般以野生的杂鱼或者牲畜肝脏为主,利用搅碎机将其饲料搅2-3遍,将其搅成糊状即可,其次将饲料细致抹在细铁纱盘中,将其悬挂于水中,每日喂食的总比重控制在6%-12%之间,每日需要投喂4次。
(2)虹鳟鱼的鱼种饲养。虹鳟鱼在此生长过程中,鱼体可以长到6厘米左右,虹鳟鱼可重达3克-5克左右,此时鱼种的消化能力已经达到成鱼的消化能力。这时养殖池水深应该控制在80厘米左右,土水池的水位可以根据实际的饲养情况进行调整,且鱼种的放养密度应该在每平方米200-300条之间。
鱼种在此阶段的饲料食材主要以人工颗粒饲料为主。其中,人工颗粒饲料主要以动物饲料与植物饲料,按照配比1:1进行人工加工。鱼种饲料中动物饲料主要包含肉粉、小杂鱼、蚕蛹以及家禽、牲畜内脏等为主;植物饲料包括青菜、豆饼粉、糠等植物。其人工颗粒饲料的大小通常以直径为2毫米-4毫米左右,每天3-4次的投喂。鱼种的投喂量控制在整体总量的6%-8%左右。
(3)虹鳟鱼的成鱼饲养。一般情况下,成熟的虹鳟鱼可重达50克-70克左右,此时的饲养方法与上述饲养法类似。此时的养殖池水深应该控制在1米-2米左右,其成鱼的放养密度应该在每平方米1条-3条左右。成鱼的饲料其动物饲料占比为30%-45%左右,植物饲料以55%-70%左右。人工颗粒的大小结合实际成鱼适口的长度为基准,将其直径控制在4毫米-8毫米的范围之内;每日喂食次数为2次,且喂食量控制在鱼总重量的1%左右。
3.虹鳟鱼的繁殖。通常情况下,虹鳟鱼的性成熟期为3年,也有少数2年产卵的情况发生。雌性虹鳟鱼在产卵期间,侧线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其棕红色较为明显,食欲明显减少,尾鳍部位摆动明显,且长时期在池底中。这时雄性虹鳟鱼就会发生相互撕咬、紧追雌性虹鳟鱼的现象发生,此时的养殖池时会发生鱼跃溅起浪花现象。
在虹鳟鱼繁殖期间,将雌性与雄性虹鳟鱼分别放置网箱当中,将其水温控制在5℃-12℃左右。雌性与雄性虹鳟鱼主要在外部形象上有所区分:其一,体色的不同,在产卵阶段雄性虹鳟鱼的身体黑色素显著,使鱼体呈现出黑色;雌性虹鳟鱼的黑色素并不明显增加,鱼体稍微变暗。其二,头部的不同,雄性虹鳟鱼头部、口部较大,且下颌呈向上弯曲状,将其上颌盖住;雌性虹鳟鱼头部、口部较小;其三,泄殖孔的不同,雄性虹鳟鱼泄殖孔较为明显,并且呈红色;雌性虹鳟鱼的泄殖孔并不明显突出,没有颜色变化。
二、虹鳟鱼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如果虹鳟鱼出现静卧养殖池底,鱼体发黑、发白或者部分变化、游泳无力,没有进食欲望等现象时,就是说明虹鳟鱼进入鱼病的潜伏阶段,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其虹鳟鱼主要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点:
1.细菌性鳃病症。此种虹鳟鱼的常见病的发病期主要在幼鱼阶段,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鱼活跃力下降,没有进食欲望,初期阶段为鱼鳃位置出现出血、黏液过多等現象。主要的防治措施:应该运用浓度为0.5%的硫酸铜溶液,进行1分钟-2分钟的洗浴处理,才能有效的解决细菌性鳃病症,遏制病鱼的再次恶化,为养殖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肾脏病症。肾脏病症是鲑科鱼类独有的常见病。其病原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双杆菌为主。主要的常见病症为虹鳟鱼的双眼较为突出异常,鱼体两侧都伴有红色和乳黄色脓液等症状。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投喂硫胺类药物。
3.弧菌病症。弧菌病症具有极强的危害性,主要易发生在秋季或晚春时期。初期发病的主要体现为虹鳟鱼体表与鱼鳍部位逐步变黑,鱼鳍的鳍部、体表等均有出血现象的发生。病情恶化时会使鱼皮表面出现溃破的现象。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每一千克投喂75-100兆克的硫胺类化学药物,将其与饲料相互融合,连续喂食一星期左右,根据病情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虹鳟鱼的成活数量,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虹鳟鱼养殖户应该加强重视养殖技术以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做好养殖的基础工作的同时,及时观察虹鳟鱼的生长状况,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虹鳟鱼的成熟率,促进虹鳟鱼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永河.虹鳟鱼常见病的防治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18,48(8):58-60,63.
[2] 遵义清溪河富源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虹鳟鱼的养殖方法:中国,CN201611013723.0[P].2017-03-22.
[3] 石峰.疫苗接种在虹鳟鱼养殖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8(4):43.
[4] 铜仁市凯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种虹鳟鱼养殖方法:中国,CN201710414318.8[P].2017-08-18.
[5] 王钊.虹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