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及其主要病害防治

2019-07-08陈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病害防治鲟鱼养殖技术

陈璟

摘 要:现如今,鲟鱼养殖产业快速发展,以鲟鱼为原料进行各类食品的生产加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世界范围对鲟鱼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进行鲟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基于此,本文对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主要病害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鲟鱼;养殖技术;病害防治

鲟鱼泛指鲟形目鱼类,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具有“活化石”之称。鲟鱼全身都能食用,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当前,我国鲟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但相比国外养殖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行业人员继续对鲟鱼相关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推动鲟鱼养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

1.鲟鱼苗种的选择。苗种选择是养殖的关键步骤之一,苗种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成活率和产量效益。引种之前必须要到产地进行全面调查、检验,保证苗种质量。选择体质好,无伤无病,抗病害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规格相同,体长约为18-30cm,体重约60-80g的苗种。

2.鱼池的选择和建造。鱼池选择建于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具备一定水位落差的地方。鱼池分为鱼苗池和成鱼池。鱼苗池建成圆形,直径2-3m,深1.0-1.5m;进水管设置在池边,与池边成45度角,安置水龙头用以控制水流大小;池中间设置排水口,用PVC管插住,PVC管上打小孔,用以排水和排污。成鱼池建成长方形,宽4-6m,长8-12m,四角需圆钝,有利于排水;进水口处设置滤网,挡住杂物、污物以及野杂鱼,排水口设置拦鱼栅。

3.鱼种放养

(1)圆形池培育。鱼苗运来前5天,将圆形流水池清洗干净,并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然后放水浸泡1天,再将水排出,重复2-3次。鱼种运到前一天将水放满全池,并开微流水。鱼种运到后,将氧气袋漂浮在池中35-40min,作缓苗处理。待氧气袋内的水温和池水温度相差不大时,将鱼苗缓慢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大盆中,加入食盐水等消毒药物进行鱼体消毒5min,然后再轻轻将鱼苗放入池中,并根据鱼苗的活动能力设置水流大小。头一天必须要投喂饲料,缓解鱼的疲劳,使其尽快适应水质和水温条件。前5天内,每天需巡塘5次左右,随时观察鱼情。

(2)成鱼池养殖。当圆形培育池的鱼苗长大约15cm左右时,选择身体健壮、活力好、无病害的幼鱼,转到先前已经用石灰消过毒,水质达标的长方形成鱼水池中,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长水池水流较为缓慢,对流水养殖是非常有利。

4.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在投喂饲料时,应该选择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使用回潮、发霉、变质、过期的饲料。饲养的前期、中期及后期阶段所要投喂的饲料颗粒大小要适当,饲料颗粒的直徑一般为鲟鱼口裂的1/2。

投喂要定量,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2%-4%,并结合鱼的生长状况、水温、天气、气候等各方面因素,对投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每次投喂后要对饲料消耗情况加以观察,看投喂30-60min后的剩料量,以此判断鱼的摄食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需要调整管理措施。鲟鱼通常都是在池底进食,投撒饵料时,若是有漂浮,可以使用渔具进行拍打,让漂浮的饵料沉降。

(2)日常管理。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遇连续阴雨天、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可每天巡塘4-6次,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巡塘次数;巡塘时认真观察鲟鱼的摄食、活动状况、天气等,做好记录;对水质进行检测,适时调节水流大小,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定期做好打样,按照鱼的大小分池进行养殖,控制好养殖密度;挑出病鱼、伤鱼,专池专料饲养,复壮后再放回水池进行养殖;定期对进排水口进行检查,疏通堵塞,清除底泥、水草,保持水流充足、通畅;及时捞出病鱼、死鱼要,以免大面积污染、传染,影响鱼的生长。

二、鲟鱼主要病害防治

1.出血病。出血病和草鱼的肠炎症有相似之处,病鱼口部附近充血,肛门呈红肿状态。将鱼解剖观察,能够看到肠道附近肛门充血发红,严重者整个肠道呈紫色,并伴有血水。内脏多数器官出现充血现象。患出血病时,鲟鱼的死亡率会明显增高。

对于出血病现在并没有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还是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首先,必须保证养殖水水体清洁干净,溶氧充分。其次,在平常喂养时,投料要充足,以保证鲟鱼的生长所需。然后,可通过内服三黄粉等药剂来预防。最后,疾病流行季节和发病鱼池,定期使用药物严格消毒。因现在专用于水产养殖的抗病毒内服药不多,在实际防治中,多半用的畜牧或者是人用药品。在利用该类药物时,要综合考虑药物的影响因素,必须严格实行休药期的有关规定。

2.鳃霉病。患有鳃霉病的鲟鱼外观症状不是特别明显,有些病鱼仅仅只是口附近有发红、充血等现象。若是仔细对鲟鱼活动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病鱼的鱼体颜色出现异常。将鱼体解剖后用显微镜观察,能够看到鳃丝中寄生有霉菌,鳃丝呈粉红色或全部变白,并无腐败溃烂的特征,但鳃丝末端出现肿胀现象。若是出现上述症状,可初步诊断为鳃霉病。

要防治鳃霉病,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保证水质清洁干净。流水养殖密度大,用水量也很大,为了满足生产所需,很多的养殖场都是利用循环水进行养殖,养殖水体含机物多,容易滋生霉菌。当鲟鱼呼吸时,霉菌就会附生在鳃部,发生鳃霉病。一旦发生鳃霉病时,应该立刻将病鱼捞出单独治疗喂养,情况严重时可将鱼整体转入到干净的池水中,并对发病池塘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如果是用循环水进行养殖,应尽量减少使用量。需要注意的是,鳃霉病多发于体形较小的鲟鱼种,体形较大的成鱼得病几率会降低。

3.肠炎病与烂鳃病。患有肠炎病的鲟鱼体色呈黑色,头部的黑色最为明显,腹部肿大,并出现红斑,鱼鳍有充血现象。严重情况下,用手按压鱼的腹部会流出血脓水。将鱼体剖开,能够看到腹腔有积水,肠内没有食物。

患有烂鳃病的鱼体呈黑色,行动不灵活,离群独游。将病鱼的鳃盖打开,其鳃丝腐烂,边缘出现发白现象,并附着污物。

肠炎病与烂鳃病在鲟鱼养殖期间的常见病,这两种疾病一般同时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通常是内服药加外用药来调理,消毒剂、抗生素同时使用。在泼洒消毒剂时,应该关闭养殖池的进排水口,以免药物流失。使用内服药时,要根据鱼的体重来科学计算服用的量,并对药物种类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免增加病菌的耐药性。

三、 结语

要提高鲟鱼流水要养殖的水平,增加养殖收益,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养殖技术,建立鲟鱼苗种供给体系,加强养殖管理,并针对鲟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疾病进行科学诊断,采用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以保证鲟鱼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罗玉并,简志银.俄罗斯鲟人工流水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5,9(08):129-136.

[2]刘晓勇,齐倩.鲟鱼的常见病害及防治[J].中国水产,2017,6(12):326-335.

[3]罗小松,程林兵,等.工厂化驯养鲟鱼病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产业,2018,2(08):115-119.

[4]张宇玲,郑宝亮,等.工厂化流水养殖鲟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水产养殖,2018,6(20):4215-426.

猜你喜欢

病害防治鲟鱼养殖技术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100岁的鲟鱼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让鲟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