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9-07-08向秀
向秀
提倡整本书阅读已经不是语文教学的新鲜事,然而,不少高中生没有“读完一整本好书”的经历也不是新鲜事。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原著的全貌,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下面笔者以余华的小说《活着》整本书阅读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整本书阅读的背景
1.高中生的小说阅读现状
现今,每个学生的零花钱都不少,但少有学生会花钱买几本经典小说;假期学生会用不少时间玩游戏,却少有学生会被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吸引;多数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讲阅读”的方式,并希望学生通过完成大量的小说阅读练习题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常是手机不离手,没有阅读纸质书的习惯,而且多数家长不支持学生多读课外小说,总认为这是“禁区”。总之,高中生的小说阅读现状表现为: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好、没有阅读指导、没有浓厚的阅读氛围。
2.选择《活着》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原因
一是我在高二下学期才接手两个文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特别差。在平常练习和考试的小说阅读中,时常有不少学生连理解文本大意都困难,更别提做好相关的题目了。
二是当我在上一届高三上示范课时,选择了2013年山东高考卷的《活着》作为练习题,许多学生难以全面思考答案。这是因为考题只是节选而来的,若学生有过整本书的阅读经验,那么他对小说的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就不会那么困难。如果阅读过《活着》整本书,无疑对答题有巨大帮助。
三是高二下学期时,我在两个班开展了人物传记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毅力去读完整本书,能读完的个别学生也存在走马观花或聊当消遣的现象。这种不读书和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的行为是亟待纠正的。
二、阅读要求与过程
1.激起阅读欲望
一味向学生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并不能体谅老师的苦口婆心。教师需要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去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我首先向学生呈现了2013年山东高考的小说《活着》真题,再例举2015年高考新课标二卷的小说《塾师老汪》,选自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2018年高考全国卷三的小说《微纪元》也是节选的,由此让他们初步意识到小说整本书阅读对高考的重要性。其次,大力渲染作者余华的知名度和《活着》的高评价,并把《活着》一书带上课堂,选取亮点呈现,选择伏笔铺垫,如:“有钱人嫁给有钱人,就是把钱堆起来,钱在钱上面哗哗地流,这样的声音我有四十年没有听到了。”为什么地主少爷会感叹自己四十年没有听到过钱哗哗流的声音呢?此时,有学生已经跃跃欲试。紧接着,我把自己前后三次阅读此书的不同读后感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这部小说的阅读热情,也让他们相信读完这本书会带给他们非凡的体验。
此三环节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既让学生打消了整本书阅读浪费时间的疑虑,又让他们感受到老师读《活着》的投入与激情。最关键的是为他们坚持读完整本书打了一剂强心针。
2.加强阅读指导
第一,针对阅读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速度慢的学生,采用略读、跳读的方法,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福贵来了解福贵一家五口先后去世的主要故事情节;阅读速度快的学生要学会控制速度,不能囫囵吞枣或只追求情节的新鲜刺激,要采用细读品赏的方法,如旁批、勾画、摘抄等。
第二,具体时间安排是在暑假前两周分别用了一节课时间来阅读,便于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并及时指导、鼓励学生运用阅读技巧;余下未读完的内容作为暑假作业的一部分。
第三,跟踪整本书阅读。上课偶尔提及小说相关内容,关键情节欲言又止,让学生兴味只增不减;精彩情节细读、再读,如利用早自习时间,分角色朗读福贵向龙二租田的情节,有感情地朗读家珍死去的情形等。
三、阅读成果分享
整本书阅读必须要有阅读成果,若没有阅读成果,则难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也难以评价学生是否已经提高了小说阅读的品味。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分享的形式和赏析的角度应多种多样。有学生分享了对作者余华的进一步了解,并推荐了余华参加《朗读者》的视频;有学生把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进行了比较阅读;有学生深情朗读了万二喜和凤霞结婚的喜庆片段;有学生去探讨小人物福贵对命运的无奈……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确实提高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赏析小说的能力。
当然,除了班级内的阅读成果分享,我还点评其他优秀的作品,并在公示栏进行展示,也及时反馈给家长,带来不错的反响。以点带面的做法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热情。
四、阅读巩固与延伸
1.提升应试能力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目的性教学,而高三学生必须要面对考试,所以在读完《活着》整本书后,必须要有相关考试题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一篇习题是节选万二喜上门相亲的内容,学生做得饶有兴味,而且不少学生答题都有明显进步,有学生的答案甚至比参考答案还完善,尤其是一扫“只答术语没有分析”的毛病,较难的作用题也在学生争相的讨论中迎刃而解。因为有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在这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获取了《活着》的大量背景知识,所以习题文本虽是节选,但学生对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等的理解与挖掘已不困难,更何况还有上个环节的阅读分享,更增強了学生准确理解的能力。教师也不用陷入“以讲代读”的泥淖。
趁热打铁,我立即让学生翻到小说结尾,让他们思考环境描写的好处,学生你思我想地做了很漂亮的回答。此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对回答作用题形成了迁移能力。
2.丰富情感体验
影视作品的原型也是文学作品,而影视作品的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感悟。我并没有直接选择电影《活着》来观看,而是让学生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因为这部电影也包含了“活着”这一主题。在观影时,学生把产生的一些对比、疑问等,拿到小说中进行比较、融合,又带来另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并且这也是一种新的群文阅读方式。有学生含泪写道:“这是两次残忍的阅读。”包涵对福贵、对老东家的同情。有学生谈到:“原来,在饥饿面前,活着的尊严并没有活着的方式重要。”有学生感叹:“与其说我们是幸福人,不如说我们是幸存者。”
《活着》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在成果分享时就结束了。《活着》一书带给学生不少正能量,在对那一个大时代背景增进了了解的基础之上,在为福贵苦难的一生悲伤垂泪之后,他们更懂得珍惜当下衣食无忧的生活。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绵阳中学资阳育才学校(6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