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驱动助力互文阅读

2019-07-08戴蓉菁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月令互文汪曾祺

戴蓉菁

在当前新课标已经出台,而相关配套教材还未呈现的情况下,笔者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尝试参照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理念,在现有教材文本中进行探索实践。在此以《葡萄月令》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互文阅读这一过程中的尝试和体会。全文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因此,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本文的结构;品味语言特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此课例属于指向单篇精读的互文阅读教学,为了较好地实现任务驱动,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设计了导学案,分为八项活动任务,对每项活动任务进行完成情况评价。

活动任务一:阅读下面句子,给“月令”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

1.月令是一种上古的文章体裁。

2.月令按照十二个月时令来组织文章。

3.月令记述政府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

4.月令把记述的内容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

5.现存古代月令仅有《礼记》中的《月令》。

完成情况评价:此学习任务不直接给出“月令”的概念,而是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合理排序和简洁表达的能力。通过此项活动任务,使学生理解“月令”的概念,训练其下定义这项语文技能。大部分学生能生成正确答案:月令是一种上古按照十二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的礼法,并将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系统中的文章体裁。

活动任务二:阅读《蒹葭》《采薇》,与《葡萄月令》进行参照性的阅读,学习理解文章的时间结构。

完成情况评价:学生通过温习这两篇诗作,明确了文章的时间结构。一日结构的《蒹葭》写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短暂推移,放大了抒情主人公追求的执着和失落的惆怅。四季结构的《采薇》写薇从春到冬的生长过程,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中征人强烈的思乡忍苦之情。而《葡萄月令》写了葡萄从春出窖到夏生长到秋收获到冬雪藏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从古至今,文学中的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人在大自然里生命的过程和角色。

活动任务三: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题目。

1.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汪曾祺《〈蒲桥集〉自序》

2.《葡萄月令》曾遭遇退稿:记得当时父亲写完了这篇散文,他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说看哪家刊物运气好,谁先来就给谁!很快,一个老朋友单复先生来访,说明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约稿的意图。父亲十分郑重地将《关于葡萄》(《葡萄月令》是其中的一篇)交与他。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汪曾祺之女汪明

如果你是编辑,你会退稿吗?写一写你的理由。

完成情况评价:这两则材料的导入,展示了不同人对《葡萄月令》的阅读感知,以及作者的艺术追求,较好地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阅读探究的兴趣。学生纷纷表述了他们的阅读初体验,有的学生认为,语言直白平淡,甚至有些幼稚。有的学生认为是简淡有味。至于关于稿件录用与否的理由,大部分学生的表述较为笼统空泛,极少数学生的表述具体到位。

活动任务四:部分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完成,课前经过练习)。

完成情况评价:用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领全班同学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景中,体悟情感。

朗读的学生发挥了个人特长,得了其他同学的评价,其中不乏赞誉,朗读者有成就感。其他学生受到了感染,积极性得到调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取得良好的生生互动的效果。

活动任务五: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文中某一个月份进行语言鉴赏,讨论交流,形成文字表述,派代表汇报。

完成情况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本文语言特点,句式上多为短句、单字,节奏明快;用词上加入口语方言,亲切自然;手法上采用擬人比喻,生动活泼。学生在鉴赏表达中能追寻汪先生寻美的目光,去体会生命复苏的喜悦,并感受到本文语言自然淡雅的风格。例如,对一月的鉴赏,“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句用比拟手法,写出葡萄睡得那么香甜,它是在酝酿新生命吧,“铺”字形象地写出雪的厚,铺天盖地,又像葡萄的被子。再如,对五月的鉴赏,“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这句用反复手法,强调葡萄树生长的旺盛,也说明了种植者的勤劳。文末“咱们”一词,作者此时不分彼此,唤起读者对葡萄对劳动的热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学习本文语言特点作为课堂的主体内容,讨论交流气氛热烈,学生或深或浅地从中领会到文章的风格。

助读材料:

1.1958年夏天,汪曾祺因所在单位(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右派指标没有达到要求,被补划为右派,撤销职务,工资连降三级,并被下放到张家口的农科所劳动改造。在那里,汪曾祺与农业工人一道垒猪圈、刨冻粪,挑170多斤重的担子上陡坡,几天下来,累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当时汪曾祺38岁,正值壮年,突然遭遇政治迫害,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离家前他甚至没来得及与妻子道别,只留下一张字条:等我五年。可是,被下放到底层的汪曾祺,不阴郁、不颓丧、不怨天尤人,反而生活得宁静自适,安详和乐,甚至品赏到了令人沉醉的美。

2.汪曾祺说:“在任何逆境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完成情况评价:将作者的生活世界与文本形成互文的连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深度学习,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生成理解和感悟。汪曾祺在面临人生打击时,用随遇而安的态度化解了人生苦难,彰显出生命的强大韧性。果园是他劳动改造的地方。在他的眼里,种植葡萄是培育活泼泼生命的过程,葡萄生长的每个阶段就像孩子的成长阶段,而汪曾祺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如为人父母般写下孩子的成长日记那样写下这篇《葡萄月令》。他对生活以及生命的理解深深打动了我们。另外,汪曾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人们常说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只要心中有诗意,平凡的生活中也处处可欣赏。这样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汪曾祺认为,作家的责任是让人相信时代会美好,世界有诗意,生活可欣赏。这样的情怀令人起敬。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互文阅读,可以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习任务具体化,确实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符合基础教育正在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型的要求。当然,在新时期课堂转型这一过程中,笔者还有很多疏漏和困惑的问题,希望能在今后不断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九中学(362000)

猜你喜欢

月令互文汪曾祺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月令禁忌视域下战国秦汉时期的政治运行机理管窥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张《月令解》探析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