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醉是悲喜之间:《醉翁亭记》的双重内心

2019-07-08尹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醉翁醉翁亭记滁州

尹杰

庆历五年,北宋文坛领袖、政治家欧阳修被贬滁州。壮美山水和“一代文宗”碰撞诞生了《醉翁亭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该文不仅语言凝练、文风清丽,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下面笔者从“醉”的三个维度来谈谈欧阳修的多重内心世界,品读醉翁的精神佳作。

一、“醉”翁痴醉,勾勒内心的喜乐世界

1.好饮酒,沉醉山水之乐

文章在开篇就直接点明了滁州琅琊山的诗意美——“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精炼地展现了山的风光秀奇,逶迤连绵,苍翠欲滴。

在欧阳修的笔下,琅琊山美景俨然成为了一张巨大的山水背景。醉翁亭恰恰以最核心的方式呈现在背景的中央,凸显了醉翁亭绝佳的地理位置。山中有泉,泉上有亭,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这样的美景怎不让欧阳修沉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以景为酒,以酒为乐,酒不醉人,景自醉人。可以说,此时欧阳修所乐的一切,都与“醉”有关,几分沉醉,几分自得。

2.赏朝暮,沉醉四时之乐

在文中,欧阳修不仅写出了山中朝暮变化之美,也描绘了四季美景的变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从日出到傍晚,作者对景色的动静变化捕捉得细腻雅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寥寥几字就刻画了芳草幽幽,树木丰茂,秋风萧瑟,水落石出的四季更替。四季相互衬托,春意盎然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炎炎映衬了冬季凛冽。

欧阳修几乎实现了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常人所感悟不到的悠然之乐。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一诗中写道:“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與我言。惟有南风来,吹我还醒然。”滁州山水俨然成为了欧阳修的故交好友,“醉”“眠”“笑”“吹”一系列的动作,足见太守对这一方土地的沉醉。

3.滁人欢,沉醉乐人之乐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祥乐图。“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呼后拥,热闹不凡。至于“太守宴”和“众宾欢”——酒宴上的菜肴酒水,都是就地取材,足见滁州的富足。众宾之欢,有着“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的小清新。这与其说是太守“醉”,还不如说是太守“乐”,这和欧阳修治理下安定的滁州息息相关。

待酒宴上的狂欢结束后,欢乐的气氛得到了更广的延伸。“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这是民心所向的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太守之乐其乐也”——这是太守快乐的最高境界。他既知禽鸟乐,又以游人之乐为乐,这正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二、“醉”翁非醉,折射内心的失意世界

1.四十为翁,实为饱经沧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为何自号“醉翁”呢?“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的号大有风烛残年之感。但是,《醉翁亭记》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这一年欧阳修仅四十岁,勉强算作中年。连欧阳修也不承认自己为翁,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昔被谪居滁山,明虽为翁实为少年。”

为什么欧阳修要以“翁”自居呢?其实他在这首诗里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看来“醉翁”的雅号是和客友们开个玩笑。但这仅是玩笑吗?北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等人为首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欧阳修因牵连也开始了被贬之路。其间,朝廷保守势力以近亲通奸的罪名对他造谣污蔑,他还先后两次丧妻,三次丧子,妹夫病故,胞妹无依,老母多病。在政治仕途失意及家庭变故的连环打击下,正值中年的欧阳修变得未老先衰。

因此,我们在一片滁州天地间见到了一个“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的醉翁。挫折太多,他变得过于苍老。“颓然”是他通过饮酒而内心获得暂时平静的写照,饱经沧桑的他早已实现了人生的“不惑”。

2.以醉为乐,实为借酒消愁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可见欧阳修并不擅长饮酒,但他却整日“载酒长盈车”,与客“频举杯”,可见醉翁是以醉为目的。一醉解千愁,他渴望醉,想在纯净的自然里得到安宁,以此暂时忘却烦忧。

“宴酣之乐……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众宾客在酒宴上全然一派热闹喜庆。但与之不同的是,太守的表现却是颓然之静的“不搭调”。一动一静,一闹一醉。“颓然”既是醉态的描绘,也可能是醉翁内心苦闷的写照。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文章一直到了末尾才“俏皮”地提到了太守的真名——庐陵欧阳修。该句为太守的“乐”提供了“醉”的前提,“乐”前必先“醉”。换而言之,清醒状态下,太守很难快乐。借酒而乐,是真正的快乐吗?

“醒能述以文”的太守为何不直接向酒宴宾客表达内心,而非要假借于文字?莫非是面对宾客,太守难以推心置腹地吐露醉翁的内心?难道宾客只是他见证快乐的方式或渠道?

三、“醉”翁“悠”醉,隐含内心理想世界

1.独善“滁州”,建设理想国度

经历过黑暗政治斗争的欧阳修,将滁州作为自己理想的国度。在这里,与民同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实践中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欧阳修身体力行地治理滁州,第二年就初见成效,欧阳修在给好友梅尧臣的信中说:“小邦为政期年,粗若有成,故知古人不惑小官,有以也。”足见,滁州已成为醉翁心中的理想之国。

在文中的一些细节中,我们看到了欧阳修的执政成果。“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这个游乐场景似乎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滁人能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多少归因于生活的安定富足,而这一切又跟太守的执政理想有关。

2.兼济天下,书写历史人生

其实,贬谪的欧阳修从未改变“兼济天下”的本心。写成《醉翁亭记》后的第九年,他奉诏入京,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在此期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他提倡古文,排斥时文,慧眼识珠般地发掘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才。因而力排众议,让苏轼、曾巩等考生同登科第,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就有五人出自其门下。终年66岁的欧阳修不光在滁州实现了自己的政治宏图,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醉翁醉了吗?他若醉了,那怎么能历经这么多的坎坷磨难而不倒?他若非醉,又怎么能留给世人这般奇绝隽永的文字?醉是喜悲之中。正因为这一种朦胧的“醉”意,才使《醉翁亭记》更为有味。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313000)

猜你喜欢

醉翁醉翁亭记滁州
永远的醉翁
——纪念欧阳修逝世950周年活动侧记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一品红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雨中落樱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两年三名亭,千古一醉翁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