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擦亮人大监督“慧眼”

2019-07-08胡国强

人大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慧眼人大常委会选题

胡国强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实践,人大監督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开拓新局面、呈现新气象。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监督工作,自觉把监督重点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扣在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上,扣在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上,监督更加聚焦中心和体现民意。然而,在奔流涌动的大数据时代潮流中,人大监督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府一委两院”汇集起来的数据爆炸性增长,信息交叉分布、错综复杂。以目前有限的力量,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选题确定、检查审议、跟踪督查、代表参与等环节无法做到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监督效能大打折扣。

当今时代,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开放政府数据等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创新探索层出不穷。大数据在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这也为人大监督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信息的整合、挖掘与共享,推动监督精准化、有效性提供了借鉴和思路。为此,要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大数据在人大监督领域的科学有效运用。

一、人大监督传统方式面临的瓶颈

根据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常委会可以选择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依法开展监督。行使监督权的监督方式主要有六种: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审计工作的报告;组织执法检查;进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但实践中,人大监督传统方式面临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选题难以把脉民意“疑难病症”。人大监督能否取得实效,选题精准是前提。人大工作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抓住监督选题这个“要害”,时时紧扣监督的“点”,才能开展精确“制导”式监督。监督议题建议一般由各专工委和常委会办事机构,通过调查研究,与“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形式提出。这种方式的弊病是,人民群众参与度不足,难以准确把握百姓呼声和时代脉搏。有些地方适应形势需要,探索网络征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方式,打造“人大门户网站”“网络履职平台”,搭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便捷沟通渠道,给人大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但从实践来看,人大网络征集社会意见的功能发挥得并不理想。例如,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每年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监督选题的时候,通过网络渠道征集的线索并不尽如人意,聊聊数十条,有些还显重复。显然,这种方式收集的民意并不完整,有些沉默的民意没有被打捞。缺乏数据支撑的监督选题“拍板”特别是凭经验作出的决策,科学性、前瞻性不够。

2.审议发言难以戳准问题“关键穴位”。人大监督能否取得实效,审议精准是关键。监督是否“管用”,这是公众对人大制度效能最朴实、最直观的衡量标尺。近年来,各地人大开展监督工作,方法上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审议报告、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形式,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组合拳”,力求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然而,出于惯性思维和方式方法的路径依赖,有些地方仍搞“大呼隆”式的检查,貌似轰轰烈烈,实则蜻蜓点水。专题询问提前设计,表演成分太重,问答隔靴搔痒,流于形式。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满足于听报告,了解个大概情况,所提审议意见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具体整改要求和量化指标,没有从直观、量化的角度触动被监督机关的神经,难以督促“一府两院”出实招、破难题、解民忧。

3.代表监督难以打通履职“神经末梢”。人大监督能否取得实效,代表助力是基础。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群众当中,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潜水艇”“千里眼”。除了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网上网下全天候互动,汲取民智,合力破解了大量民生焦点热点问题。但是,不少地方仍局限于在网站上开辟类似“民情直通车”专栏,为代表提供便捷反映相关问题的渠道,缺乏移动终端平台为代表提供精准把握民生热点、开展监督的即时数据分析,实时动态掌握政府整改反馈。

二、大数据时代浙江人大监督创新实践

为使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浙江省各地人大探索在制度建设和工作开展方面引入大数据分析,以大数据助推选题决策科学化,以大数据助推监督过程精准化,以大数据助推代表监督高效化。

1.以大数据助推选题决策科学化。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对接政府部门,通过挖掘部门积累的民意咨询、民意举报投诉、民意求助等各类数据,找出人民群众期望和政府实际作为之间的差距。用大数据理念,借助群众的眼睛“诊断”问题,对民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细研判,形成人大监督选题的发掘、筛选、确定机制。

高度重视和梳理代表会议审议发言和所提议案建议。每年人代会,人大代表提出的海量议案和建议就是宝贵的大数据资源,不仅为本地治理交通拥堵、雾霾天气、看病难、食品安全等民生难题及时提供广泛的社情民意,而且为本地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智囊支持。各级人大常委会将此作为监督选题的重要信息“富矿”,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信息整合和集成功能,为人大监督计划制定提供更为系统、准确、科学的决策信息。

在这方面,有些地方人大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子。如,2018年底通过验收的省人大常委会信息化试点之一的“松阳县人大议案建议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代表建议大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子系统。系统详细记录了建议办理流程的所有数据,包含建议提交、建议内容、建议办理等情况,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为人大常委会确定年度监督工作议题提供参考依据。

2.以大数据助推监督过程精准化。人大工作面临浩繁的信息,需要借助技术平台,对养老问题、务工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出行、就业保障、环境污染、教育等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汇总多维度的宏观大数据, 精准把握政策实施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如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在对该市城乡低保补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过程中,尝试运用各类“大数据”开展调查,摸清问题。正是有了大数据支撑,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有了敢于动真碰硬、揭丑亮短的底气,充分发挥好执法检查的“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通过准确、翔实的案例和数据印证法律实施的实情,真正形成监督压力,并转化为政府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有效实施法律的动力。

预算监督方面,温州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通过跳转链接,实现与财政金财工程和审计督改平台实时对接。增加了审查分析模板,对历年各类总预算及部门报表数据做横向对比,并配以图形说明,真正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监督与国库支付系统对接,预算指标可以穿透到支付凭证,每笔支出可追踪到最终使用去向。该系统充分吸纳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全天候”监控和“精准化”分析,扎实保障老百姓“钱袋子”安全,目前属全国首创,处于领先水平。以上探索实践为人大监督实施提供了更为全面、可靠的实时跟踪情况,推动人大监督由过去的经验型、估计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最终实现精准监督。

3.以大数据助推代表监督高效化。大数据为人大代表与时俱进履职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撑。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探索用大数据技术为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创造更多条件,为代表履职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需求提供更好的专业支撑。如,海曙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全面推动代表履职。在文明城市创建、代表联络站接待等工作中,与乡镇社会综合治理“四大平台”实现对接,开辟代表绿色通道,发动代表“随手拍”“随时传”“随心查”,充分利用大数据为代表履职服务,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的责任感。

有的地方定制开发和优化完善代表履职通APP新功能,发挥代表运用大数据开展监督的平台作用。如,杭州市人大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开发治水监督APP,在“杭州河道水质”APP平台中增设“代表监督”模块,人大代表既能在上面实时监控全市1800多条河道的水流水质情况,也能看到河长和自己的巡河轨迹,并即时反映问题,极大方便了人大代表对治水工作的即时监督。

三、与时俱进,打造数字化人大监督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人大传统的运行模式和监督理念提出了諸多挑战,也为人大监督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各地人大应积极地拥抱大数据技术,提升自身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代表服务能力,从意识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人大监督从“模糊”向“精准”转变。

1.意识层面:转变理念,树立大数据精准监督新思路

增强运用大数据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分析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我国实际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部署要求,为用好大数据、赢得新时代发展的战略主动指明了方向。“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牢牢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机遇,切实将大数据技术全方位融入人大监督全过程和全领域。应认识到大数据对人大监督体系转型与监督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形成全面、开放、共享的大数据理念,培养数据搜集、梳理、挖掘、分析、利用和共享的能力,切实改变对传统监督思维、方式的依赖,做到用大数据选准监督议题、用大数据支撑监督过程、用大数据助力代表高效履职,勇于探索创新、奋力开拓人大监督新局面。

2.管理层面:高效协作,打造大数据监督应用新平台

在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时,人大要发挥主导作用,也要加强社会协作。首先,要加快构建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逐步打造人大数据库与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各部门、各领域数据的统一目录管理、统一认证和统一交换。加强数据的清洗比对、分析挖掘,将社会经济运行、民生等关键领域的综合数据提供给人大,全面提升人大决策、监督能力。

其次,加强协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碎片化地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需要借力用力。全国“两会”前,人民网从百度搜索年度关键词榜和《咬文嚼字》年度流行语等榜单数据,推出年度热词。透过这些热词的年度搜索指数曲线,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策和热点事件的关注趋势。人大可以与类似机构开展合作,完善对人民群众关注的搜索大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了解群众诉求,让大数据成为人大开展监督的利器。

3.技术层面:瞄准前沿,强化大数据应用人才培育力度

聚焦大数据前沿技术,培育大数据技术人才。人大要提升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就需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借助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提升监督能力,即全面提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储存、数据挖掘的能力,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驾驭、利用和管理能力,进而真正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推动监督能力的提升。注重引进大数据专业人员,并对已有的人大工作人员进行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培训,为人大监督能力提升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撑。

(作者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浙江人大》杂志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慧眼人大常委会选题
紧箍咒和慧眼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错中寻源 练就慧眼
安全隐患逃不过他的慧眼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借你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