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载体的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2019-07-06谢开屏
谢开屏,李 柏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俗称脑瘫。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常合并癫痫、惊厥,同时伴有智力、语言、行为障碍、情绪异常等,是引发患儿肢体残疾的最为常见病因之一。若不及时积极治疗,会给患儿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而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的协同合作才能取得较理想的康复效果。所以,由医院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具体病症表现对其家属进行康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微课是现代化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产物,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直观、个性化等特点。以微课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模式,结合视频、图形、动画及音频等素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便于患儿家属记忆、掌握,使得健康教育知识系统化、个性化、动态化、可操作化,脑瘫患儿及家属获取相关知识更持续、更轻松、更规范,提升了患儿家属的家庭康复护理的能力。因此,我院康复科组建一个微课健康教育小组,对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住院的60例小儿脑瘫的患儿及家属采用以微课为载体的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脑瘫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帮助脑瘫患儿快速康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住院的12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脑瘫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的相关诊断及分型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12个月41人,13~23个月11人,2~4岁8人;其中综合性脑瘫35例,痉挛性脑瘫14例,肌张力底下型1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12个月36人,12~23个月14人,2~4岁10人;其中综合性脑瘫29例,痉挛性脑瘫11例,低肌张力型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家长(每例患儿1位)在性别、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方法
1.2.1 康复措施 两组脑瘫患儿均根据其实际情况结合病情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高压氧和康复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正确指导患儿及家属进行一些精细运动、平衡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两组患儿所接受的康复治疗措施相似。
1.2.2 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即通过责任护士口头和书面的入院宣教,发放脑瘫健康教育资料、图片,口头讲解康复内容和要求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基础上采用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建立脑瘫康复交流群,并建立患儿康复档案,群成员包括科主任、主管医生、康复师、护士长、责任护士、患儿家长等;成立微课健康教育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顾问由科主任担任,具体技术指导由副主任医师及康复治疗师提供,并固定安排2名资深责任护士负责制作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力求将每个知识点讲清楚,并且尽量少用深奥的医学术语,以便于患儿家属理解。视频内容包括脑瘫康复小常识、普通运动操、家庭康复运动操、脑瘫患儿常见紧急意外及处理方法等。健康宣教的微课视频制作好后经科主任、护士长、各级医师及康复治疗师审核通过,由指定的责任护士定期在微信群上传与更新,通知患儿家属及时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下载观看,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理论学习和康复训练。责任护士负责督促并检查患儿家属学习情况,微课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在微信群或现场为患儿家属随时答疑解难。
1.3 观察指标及测评方法
1.3.1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脑瘫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表,共包括2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总计100分。内容涵盖脑瘫的基本知识、康复护理的小常识,用于测试家属对于脑瘫家庭康复及脑瘫患儿家庭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填写和微信发送给患儿家长填写后家长微信发回的方式,测评均由1名护士完成。现场发放问卷57份,回收57份,微信形式发放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得分≥90分为优秀,得分≥80分为达标,得分<80分为不达标,健康教育总达标率=(优秀数+达标数)/总例数。
1.3.2 疗效标准[2]显效:发育顺序接近正常,行走正常,运动功能恢复良好,肢体基本对称,智力提升明显,已接近一般的正常儿童,语言基本恢复正常,反应力良好。有效:肌张力得到一定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姿势有明显进步,智力得到一定提升。无效: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家属脑瘫康复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掌握达标率为98.3%,对照组为81.7%,观察组家属对脑瘫康复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人)
3 讨 论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脑神经性损伤和生长发育缺陷,以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儿童肢体伤残疾病中占33%,本病具有病程长、康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2013年对我国12个省的研究显示,我国脑瘫发病率为2.48%[3]。目前,在我国约有400万~500万脑瘫患儿,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导致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使脑瘫患儿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脑瘫患儿以来自农村的居多,受家庭经济条件、就医途径、家长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大部分患儿难以坚持在医院或其他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长期的全面康复治疗。而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患儿获取最大限度生活能力的关键在于其家长[4]。为了加深脑瘫患儿家长对脑性瘫痪诊疗知识的了解,开展系统的脑瘫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系统学习,能让脑瘫患儿家长更加理解和配合医院的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高效的康复知识教育可以使患儿家长掌握一定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和技能,及时进行家庭疗育。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医疗领域,健康教育的各种知识层出不穷,良莠不齐,面对海量的各种知识,患儿家属将面临不懂如何选取正确的信息资源的可能。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手段如宣传手册、讲座等逐渐不能满足脑瘫患儿及家长需求,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科学有效、便利、直观的健康教育形式来提高脑瘫患儿及家长的健康管理水平。
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微课健康教育模式,近年来因其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开始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有效整合视(音)频、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资源,力求做到图、文、声并茂,使呆板的文字教育内容变得更直观、生动、形象[5],并且家属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重复多次学习,印象更深刻,使所学到的康复训练知识存储时间得到延长。以微课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形象、生动,要点简洁、明了,患儿家属可将微课的健康教育视频下载到电脑或手机,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播放微课视频来观看、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但打破了传统健康教育固定在某个空间和时间进行的限制,更便于家属在患儿日常生活护理及对患儿行家庭康复训练时,得到专业康复治疗师的远程指导,从而使患儿的康复治疗在家庭生活中得到补充和延伸;促进家属再领悟、再认识、再发现、再应用[6],极大地保证了患儿持续、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而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网络可视健康教育视频,可以减轻患儿训练时的孤独感[7],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所以对于需要宣教者示教、患者要反复模仿锻炼才能掌握的内容,微课更能体现出其优势[8]。
总之,微课不仅是一种健康教育媒介,也是一种健康教育手段,以微课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健康宣教内容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资源丰富多样,情景真实具体,可提高脑瘫患儿家长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康复效率,让患儿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十分利于脑瘫患儿家属日常研究和学习交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