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爱上阅读
——图书馆员家庭阅读实践与思考

2019-07-06

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亲子书籍绘本

刘 霡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2016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发挥父母和未成年人监护人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创造、维护少年儿童良好阅读环境。”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大力倡导和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活动,着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全民阅读”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主导方向已由倡导阅读发展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尤其注重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正是实现全民阅读的根本方法。

1 图书馆员的家庭阅读实践

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身处与书为伴的环境中,渐渐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这种乐趣更多是来自于家庭阅读。我从孩子5 个月起开始同他一起坚持亲子阅读,四年多的坚持与实践,孩子从对书籍的懵懂到喜爱,从坚持每天阅读到主动求知,孩子通过阅读所收获的知识和学习能力是巨大的。依据儿童成长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亲子阅读的实施可以分为3个阶段。

1.1 0-1岁通过书籍吸引幼儿

最初我选择为孩子读故事,他虽是两三个月的婴儿,但每次故事开始时,他便会追随着声音安静地听,婴儿的视力范围和注意力有限,保证每天有几分钟听故事的时间即可。父母可以通过黑白卡、彩色卡吸引婴儿的注意力,抽象或逐渐具体化的图片,都是刺激儿童视觉神经发育的不错选择。在孩子5 个月时我为他选择了布书。有的布书以图形或者色块为主,有的绘有简单的故事或者儿童行为引导,有的则会发声,不仅有色彩、图形的视觉刺激,还有听觉、触觉的感官刺激。儿童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乐于反复尝试,通过这些最初的书籍与读物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对书籍产生好感与好奇。渐渐地,当幼儿进入咿呀学语的阶段,会将他所见的事物与书籍中的图片联系起来。

1.2 1-3岁通过书籍培养感情

绘本(picture book)因其图文并茂的生动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父母视为亲子阅读的首选。在孩子对布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我开始为他选择简单的认知绘本,从他日常接触最多的人物与事物开始。比如安东尼·布朗家庭系列作品《我爸爸》《我妈妈》,通过父亲和母亲这两位儿童最亲近的人,告诉他们父爱与母爱从不同方面给予儿童的成长力量。并且在涉及到父爱的绘本或故事中,父亲应主动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在我发现孩子对汽车产生兴趣后,便开始为他选择这方面的绘本或贴纸书。贴纸书将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融入其中,并且对于锻炼幼儿精细动作有很大帮助。为了让他更加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孩子开始接触车标类的图书与汽车图册。当他在书中所见到的车标与现实生活中的汽车车标相遇时,会加深他对某一事物的印象,也能够让他与书籍建立感情——书中可以获取他所见到事物的信息,书籍是个有问必答的朋友。

这时期的幼儿开始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需要父母积极与正确地引导,包括情感表达、行为规范等。这个时期我为孩子选择了《小猪威比》系列绘本,除形状、颜色、数字等认知外,还涉及了情绪表达、生活行为的故事。

1.3 3-6岁通过书籍学习求知

幼儿达到入园学龄,应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这个时期也是儿童求知欲旺盛的时期。除了经典童话故事外,我为孩子选择了很多优秀的绘本,如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逃家小兔》,是一篇小兔与兔妈妈之间的对话,也是一场爱的捉迷藏,不管小兔跑到哪里,兔妈妈都会给予它爱与安全感;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经典之作《爱心树》让儿童体会爱与被爱的真谛;汉思·威尔罕的《我永远爱你》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只狗的故事,在“死亡教育”上对儿童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个时期我们的亲子阅读渐渐固定在了每天的同一时间,这对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了很大作用。

随着儿童成长,他们会显现出对某一事物偏爱的特点。例如孩子喜欢恐龙,我便选择了日本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绘本与他共读,故事温情却饱含着人性的光辉,能够让幼儿体会父爱、母爱、手足之爱,也能够引导幼儿建立强大的内心,感受到世间的真善美。男孩子热衷于英雄主义和冒险的书籍,克里斯·范杜森的《如果我是汽车设计师》以鲜亮的画面、传神的表情、大胆的想象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当孩子喜欢上《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逃家小兔》《晚安,月亮》这些故事后,我便同他一起看了同名话剧,当故事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他面前时,孩子惊讶、欣喜,以至于孩子对书籍的爱更深了一步。

当孩子入园后,接触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与同学、老师的集体生活,同时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这时候我为孩子选择了达柯玛尔·盖斯勒的《我不会走丢》《我不跟你走》等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绘本,还有适合儿童看的百科全书。在目前的亲子阅读中,我们也会选择中国经典故事共读,如《西游记》《宝莲灯》《天书奇谭》《金色的海螺》等故事,逐渐过渡到了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故事书。由于长期阅读的积累,孩子在识字方面有了飞速地发展。现在我的孩子不到5岁,却可以对他没有听过的绘本或故事中的大段文字较为通顺地读下来,因为我们没有刻意教过他认字,所以他对字与词的记忆力、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大多来自于阅读。这就是家庭阅读的力量。

儿童都是喜欢故事书的,关键在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但由于每个孩子的兴趣都不同,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给予积极的引导。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要小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1]

2 让书香走进每个家庭——构建家庭图书馆

2.1 家庭阅读的重要性

2018年4月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2]。由图1可见,2010年至 2017年这8年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为4.77本,2014年至2017年间呈缓慢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众所周知,以色列、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都有重视少儿阅读的传统,并且致力于家庭阅读推广。家庭阅读应是每个家庭给予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项亲子活动。家庭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受益的不仅仅是孩童自身。

图1 2010-2017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阅读量(单位:本)

第一,阅读陪伴儿童成长。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黄金时期,儿童最初获取外界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通过亲子阅读。有研究表明,唤醒孩子阅读意识是从18 个月到4 岁[3]。儿童对故事的兴趣是天生的、本能的,父母作为参与亲子阅读最重要的伴读人与责任人,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其阅读兴趣。目前很多儿童读物在阅读对象上做了年龄细分,从婴儿时期的色卡、布书、硬卡纸书等认知类图书,到适合低幼阅读的绘本、翻翻乐等启蒙图书,再到适合入园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阅读的绘本与故事书,应有尽有。选取利于儿童成长的读物,阅读可以陪伴其一生。儿童通过阅读而获取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专注力、记忆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这些会转化为学习能力,使其受益终生。

第二,阅读塑造父母蜕变。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要成为孩子的领读者,营造家庭书香氛围,父母自身也要读书——为自己而读书。父母的阅读观念是儿童阅读习惯培养的精神引导,喜爱阅读的父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父母的行为不仅能够教导孩子,还会被孩子效仿。在被誉为“书的民族”——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中,读书是一项与生俱来的使命。他们的小孩出生时,第一件事就是往书上涂点蜜糖让他用舌头舔尝书是甜蜜的,让他明白书永远是好东西,从小就要学会亲近书[4]。这种使命与信念代代相传,造就了这个视读书与学习为第一财富的民族。

第三,阅读助力文化强国。知识改变命运,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阅读能够让儿童接触文化的熏陶,感受知识的力量,能够提升个人幸福感,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阅读正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2.2 为儿童打造家庭阅读环境

根据2006-2015年美国《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数据显示:三成左右的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儿童家长在孩子3个月前开始为其朗读;高达70%以上的美国和英国家长、接近60%的澳大利亚家长在孩子未满1 岁时开始实施早期阅读[5]。2016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在1 岁之前开始阅读的比例仅为21.1%。这个比例悬殊之大,反映了父母自身的阅读观念、行为的巨大差异。为儿童打造阅读环境,距离最近的就是父母要成为能让儿童耳濡目染的领读者。

其次,儿童一定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在与书为伴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才有可能爱上阅读。这个阅读天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书房,可以是一个读书角,甚至可以是孩子的一个专属书架。将他们经常阅读的或能够引起其阅读兴趣的图书放在专属书架上,让孩子随手就可以翻阅到图书。

此外,家庭阅读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经常带儿童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他们感受书籍与文化的氛围。

2.3 家庭阅读活动的几点原则

第一,持续性原则。儿童在婴儿时期,父母应该让婴儿接触书籍,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刺激以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喜爱。幼儿进入“口欲期”时经常会用“手”探索及感受周围环境及世界,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喜欢撕书。而他们表现出来的这种“撕书”行为让很多父母误认为:孩子不喜欢阅读。这导致有的家长早早就放弃为儿童阅读这一项极其重要的亲子活动。家庭阅读是一项长期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首要原则就是持之以恒。

第二,以培养阅读习惯为首要目的。阅读可以帮助儿童成长,但应避免在家庭阅读中过分强调、追求某种目的而去阅读,即阅读功利心。亲子阅读可以有助于儿童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是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而开展亲子阅读的首要目的应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过渡性原则。随着婴儿的成长,家庭阅读的时间可由每天的不定时间渐渐过渡到固定时间,比如很多孩子喜爱的睡前故事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儿童都是充满好奇心的,父母应引导孩子有共读时间,让其感受到书籍与知识的不可或缺,以激发其求知欲望。

第四,积极回应原则。要想培养儿童的良好阅读习惯与爱好,父母自身要有所牺牲。当儿童需要为其讲故事时,父母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与陪伴。父母对书籍与阅读的重视程度往往也反映出儿童对它们的重视程度。父母应让儿童感受到:读书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在这点上,父母双方,尤其是父亲应积极参与进来。

第五,兴趣为主原则。把选书的权利交给孩子,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选择才能激发他们对书籍的热爱。男孩与女孩在书籍选择上会有区别。例如随着儿童的成长,男孩会对冒险、英雄主义的故事感兴趣,而女孩则会偏爱有公主情结的故事书。分级阅读宜粗分而不宜细分,没有哪一本书或者哪一类书就是首选,只要儿童选择的书籍是他们所喜爱的并且利于健康成长的就是好书。儿童成为书的主人不仅仅体现在他们自主选书的权利上,父母还要教导儿童如何爱护图书、尊重知识——这也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之一。

第六,尊重经典、放眼中外。在绘本选择上,中外绘本存在差异。中国绘本较国外绘本起步晚,且从目前绘本市场来看中国原创绘本较少。在童书出版良莠不齐的环境中,父母应选择有意义的图书为儿童阅读,如童话故事、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中外经典故事,中外获奖绘本及口碑出版社的少儿读物,这些故事之所以被口口相传,是因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及家长。

第七,重视预读工作。作为家长,切忌跟风或盲目选择绘本,应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特长、兴趣加以筛选与引导。在与儿童开展亲子阅读之前,父母应首先对书籍加以了解,不仅是故事内容,还要预读导读手册、作者简介、后记等内容,这些都是帮助父母取其精华、有效引导儿童的点睛之笔。尤其对于无字书,父母更要提前下功夫,与儿童共读时要倾听孩子的理解与畅所欲言。

3 让每个家庭走进图书馆——感受图书馆阅读文化

3.1 图书馆与家庭阅读互通、互补与互助

第一,公共图书馆着力家庭阅读推广。让儿童爱上阅读,仅通过家庭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公共图书馆。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将公共图书馆定义为:“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现在的图书馆已由过去人们印象中单一的收藏图书、提供阅览的地点逐渐演变为多元化的读者服务中心。

据国家统计数据库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少儿馆的数量由2008年的88 个增加到了122 个。这个数量相对于图书馆少儿阅读与家庭阅读较为成熟与发达的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相比仍差距明显,但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家庭阅读的推广。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以下简称“国图少儿馆”)除为到馆读者提供纸本及数字资源外,还面向少年儿童举办周末故事会、文津少儿讲坛、亲子活动、节假日系列活动,及阅读推广进校园等活动。文津少儿讲坛的“经典文化系列”讲座,传播经典文化知识,让儿童重视经典阅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了丰富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增强儿童社会实践能力,国家图书馆于2018年启动了“少年馆员培养计划”,旨在搭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桥梁。另外,国图少儿馆也在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例如与“新东方在线”合作,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线上绘本与学习资源。

第二,公共图书馆与家庭阅读应在目标上互通、责任上互补、形式上互助。截至2018年,少年儿童图书馆(或阅览室)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或阅览室)中,其门户网站涉及儿童图书馆服务的调查问卷仅有两家(占6%),且仅有一家对儿童阅读行为或习惯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目前家庭阅读与图书馆阅读相互游离的现象较为明显,即家庭阅读与图书馆阅读的联系与作用不够紧密、深入——家庭阅读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图书馆阅读忽视家庭阅读的核心作用。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家庭阅读关乎少年儿童的成长,关乎家庭的和谐稳定,关乎全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家庭阅读与图书馆阅读都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构建书香家庭、书香社会,凝聚共识,文化强国。图书馆阅读较家庭阅读相比拥有更丰富的阅读资源、更广阔的眼界与更专业的指导,有利于推动家庭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而家庭阅读又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先条件: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是影响儿童阅读行为与习惯的首要责任人。图书馆与家庭应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职能的不同,落实在阅读推广上会存在方式的不同,但图书馆阅读应以家庭阅读为核心的方式开展,从外围起到支撑作用;家庭阅读也要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渗透给儿童,使二者在推广形式上发挥互助作用。

3.2 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指导的建议

第一,要做父母的咨询师。儿童接触家庭的时间必然要多于在图书馆的时间,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儿童参与阅读行为、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直接因素。图书馆要确立家庭阅读的主导地位,加大倡导家庭阅读的宣传力度,推广儿童易于接受且感兴趣的阅读方式。目前故事会、亲子活动、讲座、图书目录推荐等形式是被普遍采用的阅读推广方式。图书馆通过亲子阅读的相关讲座使父母重视家庭阅读,通过绘本推介吸引儿童,图书馆还应面向亲子阅读的首要参与人——父母进行了解与帮助。不仅要有线上的团体联络组织,还应成立专门的阅读咨询室。对于儿童阅读、亲子共读等问题,图书馆能够把家长及儿童请进来,面对面地为父母答疑解惑、进行心理疏导或教授方法。图书馆重视父母言传身教的作用,利于父母更有责任感且更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

第二,要聆听儿童的心声。只有对儿童心理、行为等深入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图书馆应以调查问卷或面对面沙龙的方式定期进行了解,听一听儿童的声音,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儿童的阅读喜好与阅读习惯。另外,对于为儿童讲述的故事,图书馆应善于以主题或专题进行分类。例如关于历史知识,有《第一次去博物馆》《世界上第一幅画》《莎莎的石头》等;关于生命这个话题,有《一片叶子落下来》《喂,小蚂蚁》《生命是连在一起的》等;关于鼓励儿童的有《勇敢些,小企鹅》《长颈鹿不会跳舞》等优秀绘本。还有许多对父母大有裨益的绘本和故事书也可作为专题推介。儿童吸收的是故事,而父母接收的是故事背后的自省与思考。如艾伦·贝克尔的《不可思议的旅程》三部曲,告诉父母应该放下手头的工作给予子女更多的陪伴。

第三,要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员应从自身做起,成为少儿阅读的领航人,引导孩子爱上阅读。要了解儿童,就要从了解儿童的世界开始。儿童心理、行为、成长特点、爱好、阅读习惯与方式、儿童读物等方面的信息与知识都应是图书馆员必备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员也应将可行性的经验和方法加大范围传递与感染,号召更多的图书馆员加入到少儿阅读推广的队伍中。作为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图书馆员是敏锐的观察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深入服务的践行者。图书馆员应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培训、考核、激励的长效机制,落实少儿阅读推广工作。

4 结语

只有每个家庭切实开展亲子阅读、公共图书馆落实家庭阅读推广,将阅读变为一种爱好与习惯,才能促进全民阅读的进一步深入,才能助力文化强国。笔者于文中提及的绘本仅作参考,关键是依据儿童的爱好与兴趣加以正确引导。希望个人家庭阅读的经历与经验可以带动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亲子阅读中,让更多的儿童与家长受益。

猜你喜欢

亲子书籍绘本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绘本
绘本
绘本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