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7-05康玉忠曾文权余爱民
康玉忠 曾文权 余爱民
[摘要]文章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学生差异大、自信心不足、教学内容滞后于岗位技术发展需求、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久等问题,提出“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即提出“教融于产、产促进研”理念,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异步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精准育人;校企共同设计“异步教学”的岗位课程体系,实现“三对接”;校企共同打造异步教学实施载体——教学企业;校企共建“异步教学”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异步教学”“双师”团队,并在IT类专业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了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异步教学组织形式 产教融合 分类培养 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康玉忠(1966- ),男,湖北武汉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曾文权(1978- ),男,湖北通城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授;余爱民(1963- ),男,湖北松滋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授,博士。(广东 珠海 519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珠海高等教育发展项目“软件技术珠海优势学科”(项目编号:珠教高〔2015〕5号)和2014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改培育项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9-0108-04
教育部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职业院校要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分制改革和产教融合”三大难题,尚没有一套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征程中,探索中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教育实践探索为我国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研究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因材施教”
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黄炎培先生总结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后提出:“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把“谋个性之发展”列为职业教育目的之首,并指出职业教育“人各有特别之才能,本之天赋,苟一一用之于适当之途,与因学之不当、用非所长,或竟学成不用再一一废弃之,两者之一出一人,其影响于国家、社会前途,岂复可以数量计?”早在1921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就参照德国的仪器制成七种职业心理测验器,开职业测验之先河,提出职业的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在职业与人格兴趣匹配基础上,倡导 “做学合一”,注重实用与技能培养,使从业者学会“个人谋生”到“个人服务社会”本领,达到“敬业乐群”的目的。
(二)黎世法异步教学研究与实践
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开展中学异步教学研究30多年,在中学推行了以“学生学习个体化、教师指导异步化、教学活动过程化”的异步教学实践。异步教学是以学情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体学习与教师的异步指导紧密结合,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
(三)职业教育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满足区域产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的岗位多为专业大类中垂直领域的细分岗位群。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后都是按专业同一套方案进行培养,但其专业对口就业率平均不到50%。同时高职难以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因此,当前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中,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学情和企业参与教学的活动激情都难以调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改革发展之路存在如下表现:
一是国家在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的政策法规和与之配套评价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企业合作育人动力不足,产教供需的双向对接困难,难以建立双赢的长效机制。
二是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和興趣的差异大,以班级制整体教学难以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
三是社会IT行业、企业发展迅猛,职业岗位细分多、需求变化快,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真实项目训练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无法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培养创新、应用技术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高职教育需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更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校与企业目标对接的关键是人才,应围绕企业人才需求,打造双方合作利益链,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优化校企教学资源,实现校企协同精准育人。
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探索与内涵
(一)“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基础
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历了借鉴、融合、多元共建三个阶段。2004年,借鉴北大青鸟APTECH的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实施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年探索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学院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为契机,根据黄炎培先生“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建教合作,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的大职教思想,以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提出“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改革思路,针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难以实现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等问题,校企共同构建“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因材施教,实施异步组织教学;联合软件行业、企业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制定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引入企业资源(人、设备、项目)参与人才培养,推行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二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以适应新技术变化的岗位需求;共建基于适于实施异步教学的职业岗位课程体系,通过按兴趣选择“岗位技能班”“项目班”实施分层教学,校企联合针对职业岗位进行精细化培养,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组织异步教学,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接行业、企业,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革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校企协同精准育人。
(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条件组织安排的教学活动,其实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的方法或手段;“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是指按照“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协同育人”思想,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等关键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一是大一自然班。学习公共课与基础课,夯实基础,培养学习兴趣,规划职业发展。
二是大二岗位班。按软件开发中设计、编码、测试等岗位技术要求构建岗位课程模块包,学生按兴趣、学习基础选择岗位班学习,培养岗位职业能力。
三是大三项目班。合作企业提供生产项目,学生申请,企业挑选,组成企业项目班。企业工程师为项目经理、专任教师为技术指导,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依照“综合项目实战”“IT新技术”课程标准实施项目化教学,完成生产任务研发,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实施路径
(一)提出“教融于产、产促进研”理念,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实施的关键在于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找到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核心是校企共同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创新协同育人管理机制。以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载体,将企业真实项目按生产任务分解,将教学内容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按企业生产、运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师生共同为企业开展生产运营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校企实施“互聘共培”,解决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难以参与教学的瓶颈,平衡校企双方利益,激发企业热情,实现学校、企业教学资源的最优化调度,校企协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校企共建“异步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精准育人
针对高职学生差异大、自信心不足、教学内容滞后于岗位技术需求等问题,分析岗位群及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设计“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教学。大二岗位班采取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大三项目班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以人为本,完成从“专业基础→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培养过程,提升就业竞争力,精准育人,实现了分层教学、“人人出彩”。
(三)校企共同设计“异步教学”的岗位课程体系,实现“三对接”
针对教学内容滞后于岗位技术需求、学生项目开发经验不足等问题,校企联合设计异步教学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针对岗位课程包模块,引入行业标准,以岗位工作和学习任务为载体,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及时更新、融入岗位课程模块,对知识、能力进行重序化,实现动态调整。针对项目班课程模块,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企业文化、技术创新、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模块,利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岗位协同实战能力,实现“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课程体系对接行业技术、教学内容对接生产技术”。校企联合设计“以专业大类为基础、以岗位课程包为核心、以职业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異步式课程体系。以IT类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通过调研分析,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主要岗位为“程序员(移动开发程序员、java程序员、.NET程序员)、UI设计员、软件测试员、软件运维员”四个类型的岗位。异步式课程体系可以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变化,与时俱进,实现动态调整岗位技能课程模块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四)校企共同打造异步教学实施载体——教学企业
学院与南方软件园、和中软、金山、远光、APJ等知名IT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共建校内外产教融合基地——“教学企业”,形成有效的校企共赢和利益共享的机制,探索“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人才培养改革。“教学企业”是由校企共投共建,汇集优势资源,打造集专业教学、实训实习、生产运营、社会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育人环境,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提供场地、专业实训设备等,企业投入项目、研发资金、专用设备等,在教学企业中,由企业工程师为项目经理、专任教师为指导老师,学生、企业双向选择组成系列项目班,以真实工作项目或实际生产任务完成教学内容。在企业工程师带领下,面对企业真实岗位环境和工作压力,将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带薪学习、高薪就业。同时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
(五)校企共建“异步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障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正常实施,校企共同制定《岗位技能班、项目班管理办法》《项目班成绩考核办法》等异步教学组织运行管理办法,改革“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考核方式,采取产教融合项目答辩、成果考核等过程与成果相结合的考核措施。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中各个环节进行高效管理和质量监控,保障异步教学组织人才培养改革的高效实施。
(六)校企共建“异步教学”的“双师”团队
校企共建实施“异步教学”的“双师”团队,制定分配制度,实行“互聘共培”“双岗双薪”,企业聘请教师担任企业工程师,教师通过生产项目研发,提升项目研发和创新能力,解决教师开发经验积累和新技术更新问题,打造真正的“双师”团队。
通过“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于岗位学习课程,分层教学,实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精细化培养”,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达到优质高薪就业,实现了“人人出彩”,校企合作精准对接和精准育人,激发了校企合作活力,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大幅提升。改革只有得到学生的赞同,获得企业的认同,才能具有持续推进的生命力,才会形成多方共赢的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昌智.以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的新成果推动职教事业的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6(12).
[2]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18(4).
[3]黎世法.异步教学法研究与实践30年[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4]杨黎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祝士明,马睿智.兼顾个性共性, 培育大国工匠——黄炎培职教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