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2019-07-05祁海英

山西农经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祁海英

摘 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探析了如何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8-003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552.2        文献标志码:A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人才的引领作用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示范队伍;引导发展社会各界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当中,通过产业发展激发乡村人才活力,通过技术、智力、管理下乡,造就出更多的乡土人才,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1  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常住农村人口有6亿多,人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农民收入高了,生活质量才能改善,乡村才会发展起来,只有激发出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广大农民才会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首先,要建立完善职业农民制度,明确新型农民的职业定位,通过人社部门或者科学技术协会,引导当地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育一批具有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且达到相当水平的“土专家”。同时还可以利用高职、高校资源,引导农民加入到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通过弹性学制培训乡村急需的人才,国家在此方面可以给予如减免学费等政策性支持;通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其参与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使其真正“强起来”。相关部门还可以定期开展“优秀乡村人才”“合作社先进集体”及“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对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的人才及集体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此外,加强现有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乡村工匠等农村实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发挥技能带富、“输血造血”功能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政策的支持,防止人才流失。

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农村创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及经营土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以扶持农民富裕为方向,提高他们在开拓市场、经营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除了社会各界人才参与,也必须依靠农民自己。通过落实农民主体地位政策,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农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推动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1]。

2  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的人才工作队伍,要求这支队伍能够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如何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强有力的发动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想法设法在吸引、培育和使用及留住人才等方面做好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2]。

首先,不仅要通过各种方法从外面引进人才,更要重视从“本土能人”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本土能人”是乡村现有人才活力的重要支撑,他们长期活跃在农村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熟悉乡村的人和事,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重视、亟待开发的宝贵“才富”。如当地的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等都是理念先进、视野开阔、能力高的可用人才,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他们投身乡村建设,让他们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销售、养殖业、电商业及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发挥出他们的资金、技术、技能、经营、信息等优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其次,要“筑巢引凤”,各地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创造便利条件为回乡创业或为乡村振兴投资的企业家提供有力支持。吸引工商企业家、科研技术人员等精英群体回乡投资兴业,为乡村振兴贡献才智。还可以引导专家学者、科技文化等人才,通过包村、包项目等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多年来,大学生村官计划一直都是向农村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在广大农村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通过掌握的文化技术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各地乡村可以通过本地的大学生村官与高校建立联系,实施校村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引导地方高等学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将大学生村官所在的乡村作为高校学生的创业实践基地,同时政府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为创业实践提供支持。此外,还要发挥高校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鼓励高等学校的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指导[3-4]。

再次,以知识价值为导向,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的发展机制,允许农科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另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提高人才待遇,尤其是为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和学习待遇,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5]。

3  结束语

人才兴则产业旺。有人才,乡村才会富裕起来。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除了要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乡村人才工作机制更应不断创新,只要把农业农村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才资源汇聚起来,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志.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新农村(黑龙江),2014(10):68.

[2]齐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J].农民科技培训,2012(3):49-50.

[3]吴清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J].农民致富之友,2013(6):58.

[4]李莉.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J].现代农村科技,2014(19):77-78.

[5]戚后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