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9-07-05张玲童梅江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护理并发症

张玲 童梅 江丽

【摘要】 目的: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4例设为研究对象,经过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模式效果良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并发症; 综合护理;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2-0-02

由于患者腹腔内部肠管受到粘连带压迫,或由于患者出现肠或其他组织架构粘连,逐渐发展为肠管成角,从而造成了粘连性肠梗阻[1]。粘连性肠梗阻有着发展快、发病快、致死率极高的特点,是进行腹部手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且临床症状变化多端,难以对再次手术的指征进行把握。因此,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除了基本必要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患者产生短肠综合征和肠瘘及腹腔感染等[2]。本文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对象选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8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4例设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有明显的腹胀不适以及腹部膨隆情况,肠部常伴有明显的鸣音,长时间内肛门未发生排便排气现象,使用X线检查表明患者腹部小肠部位均存在有液气平面情况。经过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

年龄29~55岁,平均(37.56±2.65)岁;病程10~25 d,平均(16.54±2.35)d;其中不完全肠梗阻20例,完全肠梗阻2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8~53岁,平均(36.73±2.53)岁;

病程11~25 d,平均(17.78±2.98) d,其中不完全肠梗阻23例,完全肠梗阻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调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胃肠减压、禁食,即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手术开始前阶段护理人员便要做好针对患者生命指标变化监控工作,及时指导患者禁食禁水,开展皮试,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康复状况进行观察[3]。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1)主动积极地在手术开展前阶段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患者自主行走、变更体位等;耐心为患者进行粘连性肠梗阻相关知识的讲解。(2)术后2.5 h内,对患者心理活动进行掌握,为患者说明手术情况,针对其进行心理督导,使患者内心恐惧、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获得缓解。(3)在术后患者开始苏醒且麻醉效果消退之后,观察患者没有出现心悸、恶心或晕眩等不良反应,则鼓励患者起身进行大约12 min的活动[4]。当观察到康复情况良好且各项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则护士可以辅助患者对体位进行提纵横,替换为坐起姿势,将双臂垂于病床旁。(4)在患者安置了引流管在腹腔内的情况下,则嘱咐家属在患者起身进行活动前,固定引流管在衣服上,防止出现逆流现象,保持引流管畅通[5]。(5)患者术后要进行肠外营养补给,而禁止食用食物,待患者的肠胃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后,患者可以食用流质食物,若患者在4 d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则可食用半流质食物,1周后患者可食用软质食物,患者要少吃多餐,且主要食用便于消化的清淡食物。(6)应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脱水,为患者进行碳酸氢钠的静脉注射,并进行适当的钾的补充[6]。(7)如果患者病情严重,要对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不平衡等问题做出改善,进行输血措施。(8)出院后,嘱咐患者进行规律的运动及措施,根据医嘱定量定点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换药。(9)告知患者禁止吸烟喝酒,并定期复查[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为:治疗后1 d内,完全没有临床症状,术后未反复发作者,且解除内粘连性肠梗阻则为痊愈;治疗后1~2 d内,气液平得到减缓,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则为有效;治疗后3 d,临床症状毫无改善则为无效[8]。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肠瘘、腹腔感染和短肠综合征)发生情况、肠道功能恢復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总有效率开展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猜你喜欢

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护理并发症
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