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在护士岗位能力培养中的效果评价

2019-07-05林小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效果评价规范化

林小燕

【摘要】 目的: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床边交接班,促进护士岗位能力培养,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方法:强化儿科病区交接班制度,制定《交接班规范》病区护士统一培训,设计《护士床边交接班》表格,从交接班的时间、人员、工具、方式和语言五个方面规范护理床边交接班,比较护士岗位能力、对患儿病情掌握程度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护士床边综合评估能力提高,责任心加强,护理质量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率由64.5%提高至87.0%,家属满意度由93.0%提高至9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有效提升护士岗位能力。

【关键词】 规范化; 床边交接班; 护士; 岗位能力; 效果评价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2-0-03

病区床边交接班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安全性,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充分了解的重要环节,也是护患沟通的最佳时机[1]。笔者所在医院是新成立的儿童专科医院,基于儿科患儿年龄小,不能有效自我表述的特殊性,而临床护士80%为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为促进低年资护士主动沟通,观察患儿病情,培养和锻炼其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落实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安全,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自2016年7月开始规范儿科病区规范护理床边交接班工作,经过6个月的临床实践,有效提高护士岗位能力,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前调查对象:汇总分析2016年4-6月护理质控检查中责任护士13例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结果400例及客服部对住院患儿满意度回访1 000例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后调查对象:2017年1-3月护理质控检查责任护士13例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结果400例及住院患儿满意度回访1 000例,见表1和表2。

1.2 调查表

(1)每月护理质控检查询问各病区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内容包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主要治疗经过、目前一般情况、主要检查异常结果、既往史、过敏史、主要护理问题与措施,调查结果分为未掌握、部分掌握、掌握。(2)客服部每月进行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项,结果为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

1.3 方法

1.3.1 交接班时间 3个交接班时间点为08:00、16:00、

24:00。

1.3.2 交接班人員 由3个交接班时间点形成一个交接班链,参与交接班的为患儿的责任护士。

1.3.3 交接班工具 护理部制定《交接班规范》,病区护士长及护士统一培训。每日交班前首先需做好准备工作,如:打印责任组患儿交接班表,并与夜班值班医生和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对于特殊病情的患儿需做好特殊登记,交班顺序如下:从交接前准备—听取晨会交班报告—入病室问候患儿及家属—洗手—查看患儿—询问—交接—沟通—洗手等,使交接环节环环相扣[2-3],并在入病室主动问候患儿及家属,自我介绍,查看并核对患儿手腕带,给予清洁、消毒,查看腕带佩戴处皮肤情况,查看留置针维护情况、末梢循环情况,询问患儿睡眠、进食、饮水、大小便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及时解答患儿家属的疑虑。在床边交接班过程中严格执行交班要求,加强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的良好互动,凸显护士对患儿的关爱,对家属的尊重,体现护士的品位与内涵[4-5]。

设计《护士床边交接班》表格,从体温、腕带、导管、CRT、症状、进食、睡眠、排泄、疼痛、营养、情绪、健康教育、伤口及其他等遵循内容逐项交接[6],使护士交接班过程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不漏项。并由护士长在表格上进行补充及评价,交班后回到护士站再进行点评,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护士临床思维能力。

1.4 交接班方式

1.4.1 2016年4-6月 08:00病区全体医务人员在办公室进行晨会交接班报告,交班护士脱稿进行交班。交班后护士进行床边口头交接班。此时交班护士疲乏,对于患儿的病情变化、阳性检查、家属的需求等会有遗漏。接班护士在查看患儿腕带、留置针会遗漏查看患儿CRT情况、患儿重要病情变化、阳性检查等未进行记录,在交接班时容易出现遗漏。所以还需要完善。

1.4.2 2017年1-3月 (1)08:00病区全体医务人员在办公室进行晨会交接班前,由交班护士提前填写当日的《护士床边交接班》表格,备注所有患儿病情观察注意事项。接班护士认真听取医、护人员交班内容,并熟悉夜间每个患儿的疾病发展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思考患儿的护理重点、相关的健康教育,在当日的《护士床边交接班》表格补充记录。晨会交班后进行护理床边交接班。由接班责任护士查看患儿,并询问家属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同时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与患儿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交班护士在《护士床边交接班》表格进行记录,必要时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补充或评价[8]。而对于患儿的一些特殊性操作和治疗内容则要重点交接,尤其是患儿的年龄、体重、病程、病种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决定了很多特殊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因此责任护士要重点了解患儿的病情、血管部位及穿刺点位置等做出正确的评估,方便在本班治疗时能够掌握穿刺的要点,提高穿刺率,降低影响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7-8]。(2)16:00、24:00的床边交接班仍然使用当日的《床边交接班》表格,按照08:00床边交接班模式进行。(3)在交班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感受并注意沟通技巧,儿科护理一直是医学的重要课题,患儿生病住院时受到疾病的困扰,从而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舒适,而且很多家属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对于陌生的医院环境也有一定的陌生感,尤其在患儿接受接触性的治疗时,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以及各项操作时,不能很好地配合,从而导致治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而且家属也因为担心和紧张患儿而开始指责和训斥护士,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在交班时应该详细的了解家属和患儿的心理状态,在各项治疗进行的过程中他们的态度和反应,同时了解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从而针对这些心理表现展开护理工作以及交接班[9]。

1.5 护理部持续质量跟进

护理部每个工作日到各个住院病区督查规范化床边交接班落实情况,现场点评、指导,并促进各科室进行交流与相互学习。同时作为护理质控检查,结果反馈给科室,持续改进。

1.6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时间段护士采取的交班方式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和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展开比较。由客服部每月进行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项,结果为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三个方面。利用每次护理质控检查询问各病区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内容包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主要治疗经过、目前一般情况、主要检查异常结果、既往史、过敏史、主要护理问题与措施,调查结果分为未掌握、部分掌握、掌握。

1.7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整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不同和时间段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比较

2016年4-6月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前与2017年1-3月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后护士病情掌握由64.5%提高至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

2.2 不同时间段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由93.0%提高至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见表4。

3 讨论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优质护理理念的提出,对各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全面、优质的护理将更好的服务态度面对患者,以提升其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而优质护理的提出也让大家不断地意识到护理服务渗透在每一个小的细节中,尤其是交班制度和形式也要紧跟时代的进步,以重点突出、内容新颖的创新性交班形式作为优质护理的体现。规范化的护理床边交接班就是以此目的为展开,以床头交接班的形式对患者展开一对一、面对面的护理评估,不仅可以掌握每个患者的病情变化、特殊治疗以及心理感受的变化[10-11]。

3.1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提高了护士床边综合评估、判断能力,增强了护士责任心

通过《床边交接班》表格使交班护士做到交班全面,每个患儿重点突出。接班护士对患儿病情全面掌握,能够更全面观察并掌握患儿病情变化,深入查找潜在护理问题,培养和锻炼其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床边床边综合评估能力[3]。同时促进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强化了护理工作责任心[12]。

3.2 規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规范化床边交接班中,交班条理清晰,无漏项,提高交接班工作质量,同时促进护士对患儿病情观察的主动性,班班查看患儿,责任护士与家属的有效沟通,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率提高,减少和杜绝了医疗护理缺陷和隐患,护理质量明显提升[13]。

3.3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使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

亲切的问候,一般情况的询问,专业的护理评估,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充分体现笔者所在医院“以患儿及家庭为中心”护理内涵,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被关爱,满足被尊重的需求[5],护士的专业价值与护理品质得到体现与肯定,从而提升了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

3.4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有利于科室管理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是责任护士、值班护士,以及患儿、家属之间的联系纽带,结合儿科护理程序中的特点,以科室交班制度作为保障,充分地将每个人的责任明确定位,让每个人明确交班的内容,并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交班计划,对于工组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工作质量也会明显得到提升,利于科室整体凝聚力的提升。

3.5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明显提升护士岗位能力

通过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中,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在每日进行床边指导中,低年资护士岗位能力得到提升。床边交接班规范了护士的语言、行为、交接内容,提高了护士的语言修养与整体素质、沟通能力,提高护士临床护理的品质,护士的职业价值得到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深入与拓展,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规范化护理床边交接班有效地提升护士岗位能力,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扬,秦泽红,何俐.床头交接班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9):75-76.

[2]易岚.规范交接班对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A].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11.

[3]赵秀香.临床护理教学中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5):83-84.

[4]姚云超.规范护理交接班模式的创新与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1):182-183.

[5]芦志英.护理床头交接班流程再造提升护患满意度[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47-248.

[6]刁庆庆,徐剑鸥,陈丽,等.床旁交接班流程的优化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79-81.

[7]杨骏,詹美芳.规范床旁交接班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5):157-159.

[8]韦娟.浅谈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护理[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3):236-237.

[9]沈凌雁.重症医学科护士床头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4):34-35.

[10]陈滪珊.表格式护理交班报告的实施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7):82-85.

[11]蒋争艳.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76.

[12]吴玉琼,徐映华,陆少玲.床边护理工作制在内科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75-76.

[13]梁娟,胡雪慧,牛倩.医护一体化床边交班在儿科急诊留观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6):50-52.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效果评价规范化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陕西优质猕猴桃周年规范化管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