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行业报的创新发展研究

2019-07-04高泓娟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智库传统媒体网红

高泓娟

摘要: 目前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日益丰富,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接地气,更加不拘一格,作为传统媒体的行业报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及其创新思维,将其融合到行业报为行业服务的过程中是行业报能否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由于多年的发展,行业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采编队伍的新闻素养与所报道行业的专业知识形成行业报编辑记者的极大优势,如何在新媒体形式下,发挥这一优势,将行业报打造成新媒体下的网红媒体,是行业报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行业报;新媒体;采编重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3-0061-03

目前,新闻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更活泼,不拘一格,从微信公众号到各种社交平台再到各大平台、专业平台,各种社会新闻、行业新闻无处不在,随手可得。从事信息制作的多是“90后”“80后”的年轻人,他们制作出的产品表现形式更加活泼,更加多样化,早已冲破了新闻的“规矩”,这在传统媒体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这种做法却实在是吸引人。是要板板的正规的表达还是轻松活泼的传递?这是需要传统媒体人思考和变革的。

在报纸业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作为传统媒体的行业报,一方面要传承多年养成的严谨、专业的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开放包容,变革陈旧的模式,将新媒体新的表现形式融入到日常采编中,重新构建组织形态,将传统行业媒体的优势与新形式结合,从而更好的为行业服务的同时壮大行业报自身,打造行业报品牌效应。

1  行业报的自身优势分析

1.1  植根于行业的优势

行业报的专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它专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以此行业的新闻和信息为主要内容,突出此行业的专业性;读者群及客户群以此行业内的企事业和从业人员为主。行业报作为各部委机关报发展而来的行业性报纸,有着天生的行业优势。以《中国食品报》为例,最初归属于轻工部,轻工部撤销后由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导的食品行业协会有很多,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等。作为行业性报纸,《中国食品报》与上述协会联系颇多,各行业协会重要新闻全部由《中国食品报》首发。发生重大事件,或是社会上有影响的事件,《中国食品报》编辑记者可以第一时间采访到行业内的相关专家,发出正确、客观、权威的报道。由于深植于行业,熟悉行业,与行业专家近距离接触,这类行业报几十年来严谨、专业的报道赢得本行业各组织机构的认同,声望在行业内是无可比拟的。

1.2  采编人员具备新闻业务能力及行业专业知识

从行业报的采编人员来看。凡是能够写出行业专业报道的一定具有相当的行业专业知识,否则根本听不懂采访对象说的是什么。食品行业的报道中会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比如谷胱甘肽、谷氨酰胺、美拉德反应等。刚入职的编辑记者,只要不是食品专业毕业的,都要找到食品专业的教科书去攻读,掌握食品行业的基本知识是做编辑采访工作所必需的。其他行業报比如《中国化工报》《中国电子报》等也是同样的情况。

对于新闻专业的素养,行业报采编人员也是必须具备的,否则无法写出像样的新闻作品。《中国食品报》最早招聘的编辑记者,多是食品专业背景,对于新闻十分陌生,这些编辑主动去进修新闻专业,有些还拿到了新闻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书,有些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证书,这些编辑记者具备了文理双重专业素养,不仅在工作上如鱼得水,这样文理双重学历背景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深远影响,在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中,占据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1.3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采编人员的双重学历背景,决定了他们对于稿件的一丝不苟,既有对于文字的反复琢磨,又有对于专业内容的近乎于严苛的把握。对于文科背景的编辑记者来说,出现个错字或是不准确的用词,就像吃出了沙子;对于食品专业的编辑记者来说,“杀菌”和“灭菌”就有本质的不同,这类错误的出现无疑是对他们食品专业理学士身份的否定,从编辑自己那里就说不过去。报纸不同于网络,出现错误不可更改,所以报纸用三审三校制度来严把质量关,下到编辑上到总编辑,对于稿件中每一个问题都盯得很紧,加上奖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坚持,行业报采编人员形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行业报极小的出错率上也可以看出编辑们的专业、严谨。这是新媒体编辑无法比肩的。

2  新媒体对行业报发展的冲击

随着移动端多功能的叠加,一部手机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阅读新闻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国居民对于纸质媒体的阅读量在持续下降。从2015年开始,各纸媒纷纷落幕,纷纷在想“逃生”的办法。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冲击下,作为新闻纸的纸媒萎缩的趋势不可阻挡,具有行业优势的行业报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走过严冬的纸媒体都是进行了变革的,有的融合各种资源进行服务,组织大型论坛,建立咨询机构,做新闻以外的延伸产品,逐渐探索出一条生存发展之路。各行业报也已认识到这一点,而以新媒体的形式继续行业报传播新闻的做法实在有些单薄,借助新媒体以什么样的方式扩大行业报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从而收获更多自给自足的果实是行业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除了组织大型论坛,以专业优势建立咨询机构外,还有没有将行业报优势资源特别是采编人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来赢得行业报新媒体时代的大发展?盘活行业报采编人员进行创新或可成为行业报探索前行的一条新路。

3  新媒体行业报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3.1  利用抖音、网红等网络媒体转变传播方式

网红效应是传统媒体不得不关注的,今天的信息传递早已不是传统媒体点对面的灌输的方式存在了。在内容传播日益分众化的背景下,人们习惯在价值观趋近的社群中寻找存在感和认同感。网红向受众传播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或者内容,也包含个性化的价值观、生活理念、消费方式以及人格魅力①。传播价值观,主流媒体不能缺席,成为网红,输出正确合理的意见,主流媒体也不能缺席。这是占领舆论阵地传播正确价值观的所在。

2016年被誉为中国网络/网红直播元年,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直播,各大媒体也在下半年纷纷进军直播市场。2019(第四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9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有190家党报入驻抖音平台并发布短视频,粉丝量均值为19.7万。人民日报抖音号粉丝量最多,为2 327.8万,中国日报、温州日报、新湖南的粉丝量均超过百万。党报发布的全部短视频平均播放量为111.6万,传播力远远超过微博、微信及聚合新闻客户端。而在所有的第三方传播渠道中,中央级报纸的平均阅读数远远超过省级和地市级党报②。行业报也该占领这一舆论阵地,发挥行业优势,传播行业前沿、权威的声音。

“主流网红”被提出并引发热议,这里的“主流网红”是指将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影响力从报纸扩展到网络平台,实现“纸红”向“网红”转变。这与那些靠制造噱头,一味迎合受众,以低俗内容引发轰动效应而追求一朝成名的“网络红人”完全不同,“主流网红”是一群兼备“颜值”、素质和气质的新型主流思想引领者,是新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等文字工作者通过遴选方式被推到公众面前,从而实现传播影响力从纸媒向网络平台的转移③。

3.2  行业报的创新发展需当打造专业网红

行业报具有的专业属性是其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一大优势,特别是具有双重专业背景的编辑记者,完全可以打造成专业网红。以《中国食品报》为例,该报目前拥有20多年采编经验的编辑记者占比不大,但以他们的能力可以每个人带一个团队进行新媒体创作,每一个团队都可以成为一个网红。这些编辑记者有的在营养行业深扎20年,经常采访营养学家及营养界活动,已经成为营养行业的专家级人物;有的与行业科技组织联系密切,常年对科技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对食品行业前沿技术、顶级技术人才、行业专家了如指掌;有的在保健食品领域深耕20年,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业如何监管、如何健康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在行业中有着不小的威望与声誉;有的对饮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多年对餐饮业的报道对行业有着清晰的认识,作为饮食文化国际交流活动的专家与国际同行交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内涵传递给国际社会;有的在《中国食品报》20年时间里,做过营养、食品科技、乳品饮料、食品添加剂、焙烤、酒业等几大板块的编辑,采访营养学家、大学教授,了解行业情况,特别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多年报道,对这一行业的产品的细分有着专业级水平。对于乳品行业的多年报道,了解行业的竞争,了解了优质乳推广的历程,等等。

这些人才资源形成了《中国食品报》的智库雏形,这些“智库人”同时具备打造行业媒体人“网红”的条件。可以以项目组的形式拉起队伍,以“智库人”为中心组建团队,着力于“智库人”个人品牌的树立与传播,在重视个体影响力的同时“智库人”所在的《中国食品报》背景同样得以突显。“智库人”可以利用直播平台、视频平台、微信及各种传播平台建立自己的品牌账号,组建的队伍中有采编、视频制作、账号运营合作等人才,利用自己的阵地将专业、权威的声音更广泛的传播,既扩大了《中国食品报》的影响力,又为大众带来了真实、理性、科学的内容。比如,营养专业“智库人”可以出镜制作国民营养行动计划的内容,请网民知晓率很高的营养界人士如于康、范志红等一起做节目,以扩大影响。食品添加剂“智库人”可以用某一包装食品如面包,为大众讲解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它们都是起什么作用的,如果没有它们会有哪些健康危害,等等,教大众认识食品添加剂,消除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这些内容可以通过短视频、动画的形式表现,将专业的内容浅显的告诉大众。在传播内容的同时,这些“智库人”可以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观点分享给大众,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这是专业人科普大众的责任,也是传统媒体行业报进行创新的有益尝试。凭借类似于《中国食品报》这样的“智库人”的能力与背景,打造行业媒体的专业网红只是时间问题。

4  结束语

各种形式的新媒体的确对传统行业报形成了严重冲击,但如果将行业报的优势灵活的发挥出来,对接新媒體的各种形式,以行业报多年积累的各种优势特别是编辑记者队伍的优势打造一个新型的行业报传播模式,对于行业报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注释

①超级红:《超级红链|网红效应有多强大?》,2018-

08-08。

②《全国半数党报开通了抖音号,人民日报融合传播力位居第一》2019-07-30  南方都市报 记者冯芸清。

③李姝函:《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从业者的体制内转型研究》,暨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智库传统媒体网红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我要当网红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