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下凤凰网对于中国MeToo报道的研究
2019-07-04李心怡
李心怡
摘要:文章以框架理论为基础,从《性经验史》的视阈出发,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凤凰网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进行分析与研究,剖析其在该议题报道中的框架建构。通过研究发现,凤凰网对于此议题的报道来源大部分来自转载,其次是原创和旗下自媒体;报道倾向总体是客观中立;报道议题多元。对凤凰网关于中国Me Too运动报道进行框架层次分析,得到三个维度:1)客观告知维度;2)引导舆论维度;3)人文关怀维度。凤凰网对于这一议题的不足之处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框架理论;凤凰网;中国Me Too运动;性经验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3-0022-04
1 理论来源
“框架”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贝特森提出,后由社会学家戈夫曼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框架”概念被引入新闻研究中,是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学家戈夫曼把框架定义为一种人们阐释客观现实的心理模式,框架使得人们能够确定、理解、归纳和指称事件和信息。
在新闻研究领域中,框架理论是指,新闻工作者会依据新闻价值或者个人主观取向去选择部分事实以某种形式进行报道,最终向受众呈现一个媒介环境。新闻框架会影响受众受众对于信息的理解,并对其注意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新闻框架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认知、表达与呈现的形式。框架理论强调新闻记者所呈现的讯息内容是受到文本制作者、接受者和文本三者之间互动且受到社会情景影响的结果。
2 事件背景
Me Too运动最开始由美国社会活动人士塔拉纳·伯克于2006年提出,在创立的非营利组织“做自己”中提出“Me Too”的口号。而这个口号真正被广泛知晓在2017年10月《纽约时报》曝光好莱坞著名制作人哈维·温斯坦的性侵丑闻后,美国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在推特上呼吁曾遭受过性侵犯的女性挺身而出说出自己的遭遇,写道:“如果所有被性骚扰或侵犯的女性都能发一条‘Me too的状态,那么人们或许能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在这条推特发出后,各个社交平台包括Twitter、Instagram、Facebook上用户纷纷响应,24小时之内就有超过59万人转帖,来自全世界85个国家的用户都使用了这个标签。从此Me Too成为了一个反性骚扰的标签,鼓励着女性们勇敢地站出来指控侵犯她们的人并互相鼓励一同前行。
2018年1月1日,北航博士毕业生罗茜茜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长江学者陈小武持续多年性骚扰门下学生,这一举动正式拉开中国Me Too运动的序幕。以北航为起点,北大、清华、中山大学纷纷爆出性骚扰事件。让这场大火越烧越旺的是在2018年7月23日,一名女生发出长文讲述公益人士雷闯对自己的性侵,随后公益圈不断有类似事件被爆出。这场火也不断地烧到了媒体圈、公知圈等。以学术圈为起点,一件件性侵丑闻不断曝光,覆盖不同职业,受害者受到鼓舞,越来越多人站了出来,大家接力发声,互相鼓舞,至此才算是中国版Me Too运动的成型。
3 框架理论下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以凤凰网为例
3.1 研究对象
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事件借助互联网平台爆发,Me Too运动正是如此,以社交媒体为平台进行传播与互动。网络媒体面对网络事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与更强的舆论影响力。凤凰网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平台网络新媒体公司,整合旗下的门户凤凰网、手机凤凰网与凤凰视频三大平台,秉承“中华情怀、全球视野、兼容开放、进步力量”的媒体理念,为广大读者提供新媒体优质内容与服务。除此之外,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凤凰网对于国内Me Too运动的报道更多,因此选取凤凰网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
3.2 样本的选取
以“中国”“Me Too”为关键词,通过百度高级搜索,限定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一共得到180条结果,人工筛去重复内容与无关内容,最后得到42条有效结果。
3.3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报道内容以量化的形式呈现,以展现传播者意图与传播效果,并为后来的定性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本文的内容、结构等进行分析,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认知与观点。
3.3.1 凤凰网对于中国Me Too运动报道的内容
分析
1)报道。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一家媒体需要产出大量的内容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凤凰网的内容来源分为三类:凤凰网原创、转载其他媒体、以及凤凰网签约的自媒体账号(大风号)。对于报道的选择可以体现出一家媒体对于多样性、权威性的追求,也可以体现出其新闻价值取向。在凤凰网关于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中,报道来源(图1)为“原创”占比14%;报道来源为“旗下自媒体”占比26%;报道来源为“转载”占比60%,其中大部分为网络媒体。从这些报道来源上可以看出,凤凰网在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中来源具有多元性,但是较少权威传统媒体,这与中国Me Too运动这一话题自身在传统媒体中报道较少也有关。
2)报道主题。报道主题体现了一篇新闻报道的主旨内容与价值导向。本研究对不同报道的主题进行了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鳳凰网关于中国Me Too运动报道的焦点在于事件梳理和观点评论方面,见图2。事件梳理主题的文章总数为12,占报道总量的28.57%,其中主要是对所有相关事件的总结与梳理,立场客观,目的为告知信息。观点评论主题的文章总数为16,占报道总量的38.1%,为不同观点的讨论与碰撞,对中国当前女权议题进行了探讨,表达了对中国Me Too运动的鼓励、对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施害者的谴责。人物报道主题的文章总数为6,占报道总量的14.29%,其中有个案,也有多人物报道,以当事人第一人称叙述为主,多为采访报道。解决建议主题的文章总数为8,占报道总量的19.05%,其中分别有法律政策方面的建议,以及建议人们如何行动起来参与并支持中国Me Too运动。
通过对报道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凤凰网在中国Me Too运动报道缺失的情况下,对中国Me Too运动现状进行了很好的告知作用,引起读者对其的关注度。报道主题中的“观点评论”“人物报道”引发读者对中国Me Too运动的深入思考,并输出观点,体现了凤凰网作为媒体的引导作用,同时对中国Me Too运动这一事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解决建议”主题的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引导问题的解决、促进中国社会进步,体现了凤凰网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但建议多停留在展望层面,具有抽象性,与具体实施有一定的距离。
3)报道倾向。新闻媒体的倾向性会影响其受众的观点与态度,报道的倾向可以体现媒体的立场是否公正客观。
凤凰网对于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倾向(图3)以中立报道为主,持中立态度的报道为27篇,占报道总数的64%;正面报道5篇,占报道总数的12%;负面报道10篇,占报道总数的24%。整体来说,凤凰网关于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以客观中立为主,对事件进行梳理与分析。凤凰网对于该事件的负面报道表现为对施害者的谴责与批判,以及对中国Me Too运动现状的不乐观。凤凰网对于该事件的正面报道主要表现为法律政策的有效性,以及该运动目前取得的成效。作为一家大型媒体,凤凰网展现出客观公正的新闻专业态度,用理性的角度对事实进行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符合我国对媒体的公共责任要求。
3.3.2 文本分析——从《性经验史》的视阈出发
对凤凰网关于中国Me Too运动报道进行框架层次分析,得到三个维度:1)客观告知维度;2)引导舆论维度;3)人文关怀维度。
1)客观告知框架。凤凰网关于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从上文数据可知,大部分为中立报道与事件梳理。如《公益圈#MeToo|举报女生首度回应:我希望“雷闯”们就此住手》一文只是对该事件进行客观描述,表明新闻事件的背景信息,记录了对当事者的采访对话,并未对其进行评价等观点输出。对于“性侵”这一敏感、易引起注意的话题,凤凰网上此类的报道始终从事件的客观、理性角度出发进行报道,并未使用刺激眼球的话语来突出某些方面,在基调上保持了专业媒体的素养。
从《性经验史》的视阈出发,这种框架下的报道满足了对性话语的谈论。书中提到权力对性有一种约束结构:大家将非常严格地规定在何时何地不能谈论性;还要确定在何种场合下,说话双方是谁,以及处于何种社会关系之中。这样,大家要划定清楚缄默的区域,即使不能绝对沉默,至少也要保持警惕和审慎。而这种约束结构实质上不是对话语的约束,而是一种话语煽动。“在语言被小心净化和大家不再直接谈论性的情况下,性落入了话语的掌握之中,话语不断地捕捉它,不让它有丝毫躲藏和喘息的机会。”“现代社会的特点不是把性隐藏起来,而是在强调性是‘秘密的同时,热衷于一直谈论性。”这一种权力下的话语机制一方面限制了Me Too运动中的受害者进行公开表达,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而破除这种话语煽动的唯一方法就是公开表达。在新浪微博这一公共社交平台,“Me Too”作为一个话题被反复禁止,反而煽动网民怀疑其阴谋论并更加审慎、秘密地讨论这一话题。凤凰网中关于中国Me Too运动报道的客观告知框架正是在进行对话语煽动这种机制的破除,使得受众能够公开地看待这一议题。
2)舆论引导框架。除了事实梳理的报道内容,凤凰网关于中国Me Too运动报道最多的是观点评论类主题。此类主题的报道多为输出观点,而作为公共媒体,这种观点的输出会影响受众的看法,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对此类主题下的报道进行分析,观点可归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对受害者的鼓励;其次是对加害者的剖析;最后是对中国Me Too现状总结。
报道一方面对受害者站出来的勇气表达了肯定,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给受害者的污名化进行了谴责。《性经验史》中提到有四种性话语从18世纪开始构成了以性为中心的知识与权力的特定机制,其中一种是“女人肉体的歇斯底里化”。“这是三重过程。首先是女人的肉体被分析成性饱和的完整肉体;其次是肉体在病理学影响下被整合到医学实践领域;最后被纳入与社会团体、家庭空间和儿童的生活之间的交流中。正面的母亲与负面的歇斯底里女人的比對。”而凤凰网的此类报道鼓励、呼吁以受害者为代表的女性跳脱出这一歇斯底里化的框架。一方面,报道为受害者正名,使其摆脱“歇斯底里女人”的负面形象,另一方面,报道客观理性地讨论案件,弱化权利机制下对女性肉体的分析。
观点评论类报道对性骚扰事件尤其是名人犯案的性骚扰事件进行分析,提到加害者的动机无关性欲与性别,而是权力。正如《性经验史》中写道:“在古代,权力对生命的控制形式主要表现在对生命的剥夺,对于违法越轨的人,权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剥夺个体的生命。”“到了近代,权力控制生命的重心改变了:从剥夺生命改变为占有生命和管理生命。”而加害者所犯下的恶行也正是出于这一理论,通过占有性来体现自己的权力。
最后一种观点评论类报道对中国Me Too运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的Me Too运动刚刚开始,还需共同努力,一起进步。文章用中立的态度引导受众去关注Me Too运动。作为一家大型新闻网站,凤凰网履行了责任去疏导读者的情绪并引导他们理性思考。
3)人文关怀框架。新闻报道中对词汇的挑选与使用能够反映写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倾向以及写作的意图。在凤凰网的报道中,对于加害者的描述有:“伪善”“骚扰”“侵犯”等。这些词汇表达了对加害者的批判态度,以及对受害者对同情。同时在报道中,对受害者进行化名处理,是一种对受害者的关怀,体现了新闻中的人文主义。在具体事件描述中,大多采用受害者被采访时的第一人称,既保持了新闻真实性,同时使得读者有代入感,更容易产生同情心理。这种框架下的报道能够推动读者对Me Too运动的参与感,提高读者对于该事件的参与感,激起社会对此的责任感。
人文关怀框架下的报道还包括从法律政策角度提出建议、问责建议等。这种报道框架体现了凤凰网作为媒体的人文关怀,以及其专业权威形象。
4 总结
凤凰网对于中国Me Too运动的报道主要为中立报道,其报道框架主要为了促进人们对中国Me Too运动的了解与参与,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主要内容集中在提高读者对该运动的认知,并输出观点,引导舆论。
从《性经验史》的视阈出发,凤凰网的报道旨在打破传统权力机制对性的专政,通过Me Too运动使读者有认知上的突破。在认知层面上,这些报道有许多突破,但从问题的后续发展,凤凰网的报道面临着与Me Too运动同样的问题,即提出问题,却不能提供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后续报道稀少并零散,只在中国Me Too运动发生时有密集报道,却少见后续跟踪报道。作为一家成熟的媒体,凤凰网的报道还需更加有系统性与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徐传达.儿童性侵报道的框架研究[J].新闻世界,2014(9):192-194.
[2]白明洁.框架理论视角下的性侵儿童报道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3]崔洁.运用框架理论分析美剧中的华人形象——以《初来乍到》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28):63-64.
[4]胡颖,常江.中美性骚扰议题新闻呈现的比较研究[J].新闻春秋,2018(4):74-86.
[5]李卉蕾.MeToo运动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特征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8,4(21):132-133,143.
[6]陈雨璇,陈艳艳.媒介框架理论下的韩国Me Too运动报道[J].东南传播,2018(10):29-31.
[7]張玉.框架理论下留学生遇害事件新闻报道分析——以李洋洁案件为例[J].视听,2019(1):165-166.
[8]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与《性使》[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82-222.
[9]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第1卷,认知的意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0]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第2卷,快感的享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1]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第3卷,关注自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