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盘行动”等素材多维解读与适用话题

2019-07-04孙俊强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一分钱光盘

孙俊强

光盘行动传递文明的接力棒

程  华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每日光盘行动……”“农村出来的我,来一次光盘为农民伯伯的辛劳点赞!”……近日,昆明人的微信朋友圈、微博上逐渐兴起晒“光盘行动”新时尚。不少市民表示,借助线上渠道烘托文明用餐,也是一种文明的传递。(摘自8月25日《昆明日报》)

“光盘行动”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和好评。“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和网络热度词汇。光盘行动能够传递文明的接力棒,展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全国人民节约资源、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

光盘行动展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耳熟能详,我们也坚决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吃饭绝不多点,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家。光盘行动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对食物的尊重与珍惜,以及广大民众绝不浪费一粒粮食的态度。

光盘行动能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三观。如果孩子从小便受周围人影响,浪费食物,那么他就不能形成勤俭节约的观念,也不就知道他人的辛苦。而光盘行动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好的示范,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光盘行动有利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为了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有资源可用,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贯彻光盘行动,杜绝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光盘行动能够传递文明的接力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将光盘行动观念牢记于心,并且身体力行地去践行,那么不仅可以节约资源,更能够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总体素质。

(摘自2019年8月29日成都文明网)

【多维解读】

1.让“光盘”成为我们生活的标配

曾几何时,餐桌上的浪费是令人扼腕的粮食之殇,很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面子,铺张浪费。“点菜必须点多”“吃不完才能表达心意”一度成为人人奉行的歪理,“粒粒皆辛苦”的古训被抛之脑后。所幸,经过近些年不断大力整治餐桌上的不正之风,勤俭节约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小餐桌”连接着“大文明”,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拒绝“剩”宴、抵制浪费,让文明餐桌成为我们生活的标配。

2.“光盘行动”是一种文明的传递

在众多社交媒体中,朋友圈见证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俨然成了每个人的“第二张脸”。人们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朋友,把正能量分享到朋友圈,供别人去围观、去点赞。“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通过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将“光盘”文明消费晒到朋友圈,唤起更多市民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显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是对农民劳动的尊重,也是在传播正能量,是文明的传递。

3.践行“光盘行动”贵在坚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接受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质朴教育,争当“光盘侠”更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光盘行动”是文明餐桌建设的具体体现,我们都是受益者,为的就是传承美德、倡导节约、共建美好生活。有了这样的共识,每个人都会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以主人翁的姿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厉行节约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践行“光盘行动”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每个市民、每个餐馆饭店“知而后行”、协同作战,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就会越来越少,久久为功必能让餐桌文明蔚然成风。说到底,践行“光盘行动”重在自觉、贵在坚持。

【适用话题】节约、文明、传统美德、责任、坚持……

一分钱变成一元钱 消解经典文化不可取

王梓哲

近日,一张图片在朋友圈流传,某地音乐书上的经典儿歌《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引发了不少讨论。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也教会孩子要拾金不昧。这首儿歌成为一代代国人价值观的启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早已翻了几番,在现实生活中,连菜市场都已经将最小计量单位定位“角”,一分钱逐渐退出了货币交易的舞台,于是《一分钱》也与时俱进成了《一元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出现《五元钱》《十元钱》《一百元》的进阶版本。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拾金不昧这件事都与金额多少无关,歌曲中一分钱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拾金不昧反映的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绝不能有“钱多需交公,钱少可私藏”的错误观念。

一件个案,当然没必要过度解读,然而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如今,“娱乐至上”甚至“娱乐至死”已成为很多人的信条,在他们眼中,万物皆可娱乐,对于经典文化缺乏尊重,由此产生的消解甚至丑化经典文化的行为比比皆是。

无独有偶,近年来《黄河大合唱》《国际歌》《东方红》《闪闪的红星》等一大批经典作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改編甚至恶搞,在廉价的笑声中消费经典文化,扰乱了公众应有的价值判断,对年轻一代产生了误导,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不好的风气。

娱乐并没有错,但娱乐应有边界和底线,尤其是面对经典文化要懂得敬畏和传承。经典文化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所谓经典,就是能够流传于后世的佳作,每个人都应当对其怀有起码的敬意。

(摘自2019年9月9日东南网)

【多维解读】

1.经典需要尊重,不容亵渎

“一分钱”作为被大家广为传唱的儿歌,成了儿歌中的经典,其不仅是以一首歌的形式存在的,更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立足于时代。歌词给大家展示的是那个年代儿童的天真淳朴,“一分钱”代表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分钱,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被当时的时代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其内在的价值观和蕴含的精神力量,振奋人心。有人将“一分钱”改为了“一元钱”,胡编乱造,篡改了作者的创作本意,更破坏了“一分钱”所代表的社会价值。

作为一首几代人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无论是从保留其承载的美好历史记忆,还是从对历史上优秀的文化作品及其作者的尊重,后人都不宜修改。

2.文化传承与创新

随着快消时代的到来,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文艺作品被多种形式改编后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些改编有的很好地传承了经典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但也有很多经典作品被歪曲,改得面目全非,这与传承经典,赋予经典新生命的宗旨背道而驰。

每一部文学和文艺作品创作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和想要表达的价值取向。而之所以作为经典流传下来,更是因为它的内涵和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和人们的普遍追求,饱含一个甚至多个时代的感情,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魂。对于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即使改编也要基于尊重历史和尊重原创的原则,而绝不能因即兴创作、一时之乐而亵渎消解经典。

3.不能忽视历史的传承,更不能忽视精神的传承

每一首歌的产生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带有一定的时代印记。经典之所以名垂千古,就是因为其中的传统文化有着足够的底蕴。它不能被随意修改或戏谑,甚至丑化,更不能用“时代的眼光”来审视“历史的往事”。

不得不说,赞同修改歌词的人只在意形式,而完全忽视了歌曲本该有的意义。如果说时代变了,为了順应现代人的需求,就要把历史改为现在的样子,那还能是原来的真相吗?没有了历史,孩子们如何了解过去,不了解历史,体会不到文化的内涵,文化自信又从何而来?

不管一分钱还是一元钱,它本身就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不会因为历史的发展而逝去。教孩子唱这首歌,既可以是一堂音乐课,也可以成为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普及课,直接粗暴地修改歌词,是省事儿了,但失去了《一分钱》本该具有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毁经典、得不偿失的错误行为。

【适用话题】尊重经典;经典的价值;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美德;底线……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一分钱光盘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光盘小熊
捡到一分钱
Pennises Make a Dime十分为一角
捡到一分钱
保护CD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