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母题“谦虚”构思演练

2019-07-04牛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12期
关键词:虚心钱钟书意见

牛锐

母题解析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等等。这都教育我们为人要谦虚,谦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成功是人人追求的,但成功又不是人人能如愿的,在当今充分强调人生价值,张扬个性的时代,人的内在的品格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是我们备考时应时刻关注的。

谦虚,表示个人品德和作风的道德概念。指一个对己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居功不骄;对人能知其所长,虚心好学。谦虚不仅表现在言辞上,更表现在行动上。谦虚是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对己具自我批评精神,在工作学习上能把成绩当起点,不断前进;对人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小学生自居,以平等态度交往,深居于群众之中,置身于纪律之内,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大禹谟》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毛泽东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与虚伪不同,谦虚是内在的、真挚的,虚伪是外在的、口头的。

一个人只有谦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在物理学界的其它方面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他还是在有生之年不断地在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如果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就骄傲自满、浅尝辄止,最终是攀不上高峰的。

思路点拨

谦虚是做人的根本,谦虚是进步的起点。没有一个人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人,即使在某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说他已经彻底精通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所以,谁也不能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止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那样,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超过。

一些人很容易成功,一些人老不成功,这除了个人主观上的努力不同外,还与人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有些人善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取长补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现在有人说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新事物、新景象层出不穷,我们年轻人不应当再谦虚了,应当充满自信,展现自我。他们认为:“谦虚早过时了,谦虚就是骄傲。”我们可以对这些人的看法发表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论证,这样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的议论文就新鲜出炉了。

有的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虚怀若谷,孜孜不倦,虚心学习。他们给年轻人做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经典素材

1.文采段——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是一个人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好学不倦,永不自满;谦虚的人能够摆正个人与群体的位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因而能得到众人的帮助与扶持,助力事业取得成功。可见,谦虚就会赢得人们的尊重,也会使自己在前进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动力。

2.新视角——谦虚是能够正视自我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对谦虚有着不同的看法。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新事物、新景象层出不穷。于是很多人认为“谦虚早过时了,谦虚就是骄傲。”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却说:谦虚是在一个人取得成就,获得成功的时候,他还能真正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进一步自我完善;是能够正视自我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只有真正具有谦虚这种品德,才能虚心求教于人,取得更大的进步。

【子话题一】对谦虚的看法

名篇佳作

谈谦虚

刘  红

谦虚的“谦”在《易经》里是由大地和高山组成的一个意象:“地山谦”。为什么高高的大山要隐入地面之下呢?《尚书·大禹谟》一语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谦虚的大敌是狂傲。不过,狂气、傲气总是和才气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骄傲是有傲可骄”。一个人似乎在青少年时期不偶尔狂一把,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假使“龙门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上稍作谦让,后世还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吗?可是,一个人在成年以后依然傲气冲天,癫狂不已,也是终究难成大器的。试想,整日里感觉良好,自我膨胀,脑子里“自信满满”,哪里还有地方放得进学问呢?

有人观察过热带草原上的河马,在群体内闹腾得最欢势的小河马,总是最先被狮子捕获吃掉。这倒不是狮子口味刁钻,专拣欢势的吃;而是那些平时好折腾能折腾的小河马,到真的需要奔跑(或竞技)的时候,早已筋疲力尽矣。这个“丛林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一个人成天狂啊狂的,早晚还不把自己给折腾掉!

我最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钱钟书老同学的杨宪益说,才高气傲的钱钟书在西南联大时,把人都得罪了、闹翻了,在那里待不下去;后来他意识到了,就取了个号叫“默存”,意思是默默地才能够生存,之后他的鋒芒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了。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一代学人钱钟书,才诞生了煌煌巨制《管锥编》以及《谈艺录》。

谦虚,不仅应成为一种学习态度,也应该成为做人的原则,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也。在《易经》六十四卦里,再吉的卦也有不吉的爻,唯有“谦”卦六爻皆吉,这是为什么呢?《易传·谦·彖》对此有精妙的阐释:“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把“卑而不可逾”译成一句白话,那就是:谦虚,是不可战胜的!

(选自《千高原》)

赏  析

本文是较有特色的议论文,没有生硬的说教成分,而是由古到今,侃侃而谈。由《易经》到《尚书》,由王勃又到河马,作者把这些事例顺手拈来,为自己所用,从中显现出作者非凡的知识积累和遣事运例的能力。然后又以钱钟书先生的事例来说明谦虚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作用,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观点:谦虚,是不可战胜的!引人深思,启人思考。

【子话题二】自信与谦虚的辩证关系

佳作展示

自信与谦虚

江西一考生

自信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反过来说就是信自,即相信自己。我们应当相信自己,假使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你信任的呢?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建立起成功的信心,才会取得成功。很多人不自信是因为自卑,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自己都放弃了希望,那么怎能期望从别人那儿获得希望哪?所以我认为相信自己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听起来固然潇洒,却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诚然,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人所干扰。但当别人真诚地提出建议时,我们应当虚心接受。“满招损,谦受益”指的就是过度的自信会招致损失,而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则会得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关系。

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盲目听从,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善长的方面,在善长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了解的领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时候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不能依靠他人,但我们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寻找最好的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听取别人善意的建议那样,我们走着自己的道路,接受别人理性地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岖,我们仿佛看到了彼岸的希望。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我们反对极端的想法,我们要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地认知自己的位置和想法,仔细地思考他人的意见,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做到谨言慎行,坚实地迈出人生的每一步,在不远处一定会看见彩虹。

点  评

本文对自信于谦虚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说理充分,观点辩证,值得一读再读。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这是本文表达的主题。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鲜明而深刻,细腻而透彻,具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虚心钱钟书意见
虚心和心虚
最短的情书
虚心和心虚
评“小创”,送好礼
一次“遗忘”
评“小创”,送好礼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欠一杯不醉
巧布阵拜师
钱钟书三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