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再思考

2019-07-04匡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

摘  要:文章阐述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提出通过组建科学的管理队伍、完善考核体系、提高培养对象的参与度、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拓展对外交流等措施,来进一步加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使之最终具备更加优秀的临床工作能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

作者简介:匡琳,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湖南 长沙 4102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编号:2016-323)、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8-4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022-02

一、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1.培养目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1]旨在培养能胜任未来临床岗位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高层次临床医师。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具备应对急、难、重病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指导方针、政策法规,掌握医学文献检索和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培养方式。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一般需要临床满33个月,其中24个月的时间用来轮转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科室,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9个月的时间用来轮转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室,提高学生的专科临床能力。根据规定,在各科室轮转期间允许学生每周跟从导师门诊半天,以便学生与导师近距离交流,学习导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撰写学位论文。这种培训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导师与相关科室带教医师的协同指导作用。

3.培养内容。在临床工作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临床实际操作能力、与患者有效沟通能力以及与同事合作配合的能力等。在学位论文要求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2]可以是实验研究,也可以是临床观察、经验总结或文献综述。论文的选题也一般应与临床工作的实践相结合,以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过去和现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新的理论、方法或技术,以期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具有新的应用价值。

二、培养临床研究生的相关建议

1.组建科学的管理队伍。在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附属医院研究生管理处专职教师指导下,设立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以下简称“培养办”),负责学习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1)分设科研指导组,为学生提供书写标书、开题答辩、科学实验、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指导,管理学校科研硬件设备,开阔实验用品渠道,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2)分设技能培训组,负责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学习,要求学生每周分批次参与技能操作学习并考核,教师应严格把关,合格的学生方可离场。

(3)分设以二级临床科室为单位,以科室主任为中心、带教教师为执行者的培养小组负责学生临床学习的具体操作,要求带教教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储备、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熟练的实践技能操作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等,通过高素质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可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导师的作用很重要,应注意改善导师队伍的结构,加强导师本身思想道德、教学能力、科研素质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以临床能力为基本培养点,训练临床科研能力,努力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完善考核体系。首先,在基础临床及科研理论学习期间,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分后方可进入临床学习,允许不合格者补考及重修,通过后可继续完成临床培训。其次,在临床实践中,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按规定在二级科室进行轮转学习,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知晓医院诊治疾病的所有流程,轮转的科室应根据学生专业有所侧重。学生每次完成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时都需要进行出科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在本科毕业后的第二年,按照法律规定,学生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期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方可毕业。在临床专业化培训时,取得执业医师考试资格者可参与处方权的考试,通过处方权的学生可在专业科室单独处理病人,而未通过者继续跟从带教教师学习。在完成临床专业化培训后,有必要进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评估,只有通过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的研究生,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只有把考核评估工作贯穿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确保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办可定期邀请医院知名专家、主任开展专题讲座,每两周一次,要求学生到场并严格签到,汇总签到总次数,计入平时成绩,与奖学金挂钩。培养办还可不定期邀请省外及国外名老专家进行特别讲座,加强本院医生与医学生对外院文化的了解,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次,临床培养小组每周安排一位上级医师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查房,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并在二级临床科室创建病例分析小课堂,每月发布1-2个疑难病例,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诊治思路表达出来,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增强对疾病认识的严谨性和连贯性。再次,可以为学生制作学习反思册,要求学生反思并记录临床轮转和社会实践中所看到、听到、获得和思考的内容,定期交由带教教师检查,培养辦不定期进行抽查。在临床学习期间,学生每月制作与该科室相关的课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参与提问及回答,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感。除此之外,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应深入社会实践项目中去,结合其所学专业,分批次组织学生走进基层开展健康义诊、送医送药三下乡,以及与医疗卫生相关的社会调查等活动,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疾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提升被需要感与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完善奖惩制度。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前者注重临床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以学生出席培训、社会服务项目次数,参与问题谈论的积极程度、校内外活动践行情况等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后者侧重于结果评价,在学生轮转出科考试中对照医务人员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阶段性地对学生实践技能进行考查,结合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学生担任班级或院校的干部情况,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设立优秀个人奖,颁发给考评优秀的研究生,并予以优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每次出科可对带教教师及科室进行评价,综合学生意见,每年评选出优秀的教师及科室,颁发优秀教师奖及优秀组织奖,提升教师和科室对于教学的热情与激情。对于未经批准擅自旷课、逃课、迟到、离岗的学生及出科考试不合格、违反学校及医院规章制度的学生予以扣操行分、延迟规培、取消奖学金评选等惩罚。

5.拓展对外交流。可要求学生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参与其他高等教师的讲课,学生每周听课2小时左右,需完成视频教学所提出的专业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不定期去其他高等院校参观、切身了解外校的临床学习状况,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提高本校的医学教育水平。在有条件的基础下,可派遣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短期或长期的交流访问、合作研究,对于学生,可通过开展联合培养等模式,选派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知名院校学习进修,开阔教师及學生视野,为进一步开展学校国际合作研究创造条件。在文章撰写等方面要求学生阅读国际学科研究前沿的最新英文资料,鼓励研究生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等。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全国各三甲医院已实行了四个年头,第一批通过该模式培养的研究生也已毕业,大部分毕业生也都选择了从事临床工作,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帮助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后能更好地胜任临床岗位,还需医学教育工作者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切实改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刘玉秀,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再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9):966-969.

[2] 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4):81-84.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