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4例蜂蜇伤中毒老年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

2019-07-04魏萍胡艳华曾增祝书丽陈勇琴王诗月黄丽筠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蜇伤蜂毒毒液

魏萍,胡艳华,曾增,祝书丽,陈勇琴,王诗月,黄丽筠

简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四川简阳 641400

老年蜂蜇伤病人往往存在基础性疾病,再加上蜂毒的作用,病情比较复杂,疾病进展快,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或治疗,会极大程度的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老年蜂蜇伤患者大多数入院时间晚,相对病情比较严重,因为目前农村大多为空巢老人,对疾病造成危害程度评估不足,故蜂蜇伤后到入院时间较长,往往病情较重。本文主要选取资阳市三所三级综合医院肾内科于2010—2017年收治的604例蜂蜇伤中毒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阳市三所三级综合医院 (简阳市人民医院,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岳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共收治急性蜂蜇伤中毒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4例,男性290例,女性 314例,平均年龄(67.9±5.8)岁。 大黄蜂蜇伤84例,胡蜂蜇伤103例,蜜蜂蜇伤32例,不明蜂蜇伤385例,蜇伤部位为头颈等身体暴露部位,其中以头颈部最常见,占92.4%。陈传熹等[1]报道了一项926例大样本量蜂蜇伤回顾性分析,发现各月份均有蜂蜇伤病例,但主要集中在7~11月。该次调查中以9月、10月居多,占95.3%。蜂蜇伤一天中时间段分布,发生于12:00—16:00时间段的蜂蜇伤最多,其次为6:00—12:00时间段,18:00—24:00时间段最少。全部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包括:蜇伤部位疼痛、局部肿胀、瘙痒;过敏反应(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溶血反应(少尿、浓茶色或酱油色尿、腰痛、溶血);肾脏损害(全身水肿、少尿,甚至无尿);急性肝功能衰竭(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神经系统损伤(意识障碍、昏迷、烦躁)等。见表1。

表1 蜂蜇伤患者伴随症状组成

1.3 治疗方法

该组604例老年蜂蜇伤患者中有407例 (占67.4%),采用局部伤口清创治疗、抗过敏治疗、抗凝治疗、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一般治疗方法;176例占(占29.1%),除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外,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蜂蜇伤中毒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间歇性血液透析、单纯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等,视患者病情选择血液净化的方式、频次及治疗时间。

2 结果

604例老年蜂蛰伤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在48 h内就诊和超过48 h就诊,两者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见表2。因此,蜂蛰伤的患者无论临床症状轻重,都应早期及时就诊,可明显改善预后。

604例老年蜂蜇伤中毒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一般治疗方法和血液净化治疗,完全治愈578例,好转5例,死亡21例。死亡21例病例中,喉头水肿窒息3例,颅内出血1例,过敏性休克5例,中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

表2 蜂蛰伤后不同时间就诊治疗效果情况

3 急救与护理

3.1 蜂蜇伤局部皮肤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首先检查有无毒刺滞留于皮肤,因毒囊会附着于毒刺上继续向体内注毒,护理时应用无菌针头清除毒刺。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肥皂水、5%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中和毒液,大黄蜂和胡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1%醋酸或白醋湿敷伤口以中和毒素,然后用季德胜蛇药碾碎调成糊状反复涂抹伤口[2]。

3.2 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

毒蜂蜇伤后,患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机体局部或全身症状,临床主要表现:局部疼痛、灼热、红肿等,症状较轻可出现头晕、头痛、发热、烦躁、痉挛及晕厥;危重病例出现喉头水肿、气紧、呕吐、腹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休克和昏迷等。

3.2.1 疼痛护理 本组蜂蜇伤中毒老年患者中有582人(96.36%),诉伤口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除做好伤口局部护理外,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疼痛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3.2.2 过敏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根据患者过敏性休克的程度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意识、呼吸、尿量等情况,随时做好观察记录。

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本组604例患者,有47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入院后因家庭经济原因自动放弃治疗3例,院外死亡。其余44例均经医院积极治疗后休克纠正42例,2例因蜂蜇伤时间过长,患者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3]。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后,立即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吸氧、补液扩溶等抗休克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5~30 min巡视病房一次,遵医嘱及时检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病情好转后给予流质饮食,防止辛辣、刺激、海鲜类易致敏的食物。

3.2.3 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蜂蜇伤中毒最早出现的脏器损害是肾脏和肝脏,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靶器官进行保护及监护。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面色、神志、意识、脉搏、心律、心率、血压、尿量、尿色等变化。实验室异常指标,主要为白细胞、尿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4]。

对于已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尽早启用血液净化治疗,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血液净化治疗能加强体内蜂毒的排泄,纠正水、电解质失调,清除体内多余的代谢废物及炎性介质。

血液净化过程中加强病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出血征象等。患者血管通路一般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护理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天更换穿刺处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4 讨论

蜂毒毒性大,成分复杂,蜂毒成分超过40种,蜜蜂科毒液以多肽为主、毒液呈酸性,胡蜂科毒液以蛋白质为主、毒液呈碱性。已知主要成分有激肽、蜂毒肽(又称多肽溶血毒)、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酯酸酶、抗原5、5-羟色胺、乙酰胆碱、蜂毒明肽(又称多肽神经毒)、组胺、肥大细胞脱颗粒肽[5]。

蜜蜂科和胡蜂科的蜂种亚科种类较多,根据不同蜇伤数目与患者肝功等的变化情况关系,发现机体损害程度与蜂毒剂量有关,但对毒素的反应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老年蜂蜇伤患者往往存在基础性疾病,再加上蜂毒的作用,病情比较复杂,疾病进展快,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或治疗,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该文结果显示老年蜂蜇伤患者夜间入院居多[6]。因目前农村大多为空巢老人,对疾病造成危害程度评估不足,故蜂蜇伤后到入院时间较长,往往病情较重[7]。

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除做好治疗和病情观察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必不可少,根据蜂毒对人体的伤害,患者常常表现出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将严重影响疾病康复。护士首先要安慰病人,告之尽管蜂蜇伤为急症,但只要治疗及时,处理得当,患者配合妥当,有很高的治愈率。应加强饮食、休息、用药及病情观察指导。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604例患者选择在48 h内就诊和超过48 h就诊两种救治模式,48 h内就诊治愈率为96.98%,超过48 h就诊治愈率为86.42%,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茜等[8]报道了255例蜂蛰伤相关研究指出早期(<2 d)就诊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同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其他学者指出,早期(2~3 d)就进行透析治疗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及透析次数,使患者早期恢复肾功能,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及疾病的危险程度,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具有推广可行性。

综上所述,虽然蜂蜇伤发病机制复杂,尤其是老年蜂蜇伤中毒患者,本身或多或少存在基础性疾病,蜂蜇伤的数量和蜇伤后入院时间的长短对疾病的预后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直接关系,护理应加强此类病人的病情观察,尤以肾内科护士要提高自己观察病情变化的敏锐力和洞察力,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防止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

猜你喜欢

蜇伤蜂毒毒液
蜂蜇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英国“毒液”战斗机
综述蜂毒的应用
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治疗红火蚁蜇伤的临床观察
Bian Que
与毒液共生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首周2亿美元,“毒液”怎么做到的?
小偏方对付虫蜂蜇伤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