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知识构建的高考复习方法
2019-07-04新疆
新疆
高三复习已进入冲刺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若重走教师“一言堂”的复习之路,易产生学生乏味、课堂无趣、复习低效等问题,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得不到提升,会和越来越注重能力与知识融会贯通的高考脱节。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活动、思考、讨论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升能力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对前概念进行重组和融会贯通,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呢?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笔者采取以能力培养和知识构建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1.建图构网 化零为整
生物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零散,但又比较重要,易给学生记忆造成负担。对于此类概念的复习,可以贴近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以某一核心概念为中心进行联想辐射,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避免复习课的乏味和沉闷,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其流程:展示图(问题或名词)→ 学生联想相关概念→ 阅读教材补充概念→ 建立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补充。
如以CO2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展示温室效应的相关材料,然后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和交流,教师的引领,使学生在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如图1)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识和归纳梳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学生通过建图构网、化零为整的方法,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CO2的检测、呼吸的调节、物质的运输方式、物质循环和温室效应等知识完成了跨章节的归纳和融合。
图1
另外,蛋白质(抗体、大多数酶、部分激素)、核酸、染色体、神经递质、ATP、基因等概念均可利用该方法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2.按图索骥 精准记忆
对于生物学中的主要模型,可以图为载体,将相关的生物学概念进行梳理,既加深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又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按图精准记忆的目的。其流程:展示图(或模型)→指出结构名称→说出该结构功能→联想相关概念→总结交流→教师点评补充。
如进行突触相关知识的复习时,首先展示突触结构图(如图2),让学生完成1~10的名称填写,并说出相关结构的功能,再联想相关概念(如胞吐、细胞膜的流动性、高尔基体、单向性等),最后归纳为(1)突触的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神经递质的储存场所:突触小泡。(3)与突触小泡形成相关的细胞器:高尔基体。(4)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 胞吐;此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性;胞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5)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 突触后膜;结合部位——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作用效应——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6)神经元兴奋、恢复静息电位的机制:膜两侧的离子运输。(7)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酶解或再回收。(8)突触后膜通常为树突膜或细胞体膜。(9)肌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膜上也存在神经递质受体,神经递质不只作用于神经细胞。(10)……
图2
该方法可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反射弧、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模型图进行梳理记忆。
3.简化模型 求同存异
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模型,可通过寻找多个模型的共同点,对模型进一步抽象处理,从而提高学生识图、析图、比较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该流程:教师先建构出简化模型→展示模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交流→教师点评补充。如基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中心法则及食物链的共同点而抽象简化出相关模型(如图3)。
图3
教师展示图3,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该图能表示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进一步补充和总结。(1)若图3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若图3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部分),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3)若图3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则a(下丘脑)感受到渗透压的变化,分泌b(抗利尿激素),并由c(垂体后叶)释放 ,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4)若图3表示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5)若图3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则a、c、e分别表示DNA、RNA、多肽链(蛋白质),b、d分别代表转录和翻译。在不考虑图中b、d的情况下:(1)若图3表示食物链,则a、c、e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2)若图3表示生命系统层次,a为大肠杆菌或植物,则c、e分别表示种群、群落等。(3)若图3表示群落演替,a为草本阶段,则c、e分别表示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再如基于物质跨膜运输中自由扩散与载体数量的关系、自由扩散与O2浓度的关系、协助扩散与O2浓度的关系、细胞分裂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部分)、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部分)、染色单体变化曲线(部分)、“J”型曲线的增长率变化等知识的共同点,建立简单模型(如图4)。
图4
这样的设计能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信息转换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图图转换 深度理解
图形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和隐含信息多等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易错、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巧设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变。其流程:展示问题→学生思考绘图→学生交流→教师点评补充。
如在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复习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第50页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让学生在以生长素浓度为横坐标,生长单位长度所需的时间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绘制根和茎的曲线图。再展示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如图5),让学生在所绘制的曲线上标出图5中对应的字母(如图6)。通过思考、讨论和教师的点拨,使学生领悟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中促进和抑制都是相对外源激素为0而言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分析某一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作用的辨别方法。
图5
图6
再如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复习中,学生往往对“S”型曲线中的增长率的变化难以理解。教师可通过展示“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图(如图7),引导学生回忆这两种曲线形成的原因及“J”型曲线的增长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图形中环境阻力在逐渐增大,导致“S”型曲线中的增长率逐渐减小。
图7
总之,在高考复习中,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复习才能真正起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和创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