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DNA复制之争浅谈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9-07-04贵州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业化原料能量

贵州

从2017年开始,“PCR技术”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内,隶属基因工程的相关考点。PCR的基本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其反应条件与DNA复制相似。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关于DNA复制和PCR的条件存在诸多争议,主要体现在原料、能量和酶等方面。这些争议反映出不同教师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相关问题做初步辨析。

1.关于PCR几个常见的争议性问题

1.1 原料之辩

有部分教师认为,PCR与DNA复制一样,都是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的,也有人认为PCR与DNA复制不一样,PCR以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原料,而DNA复制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究其原因,是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叙述有一定的迷惑性。

1.1.1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高度统一性

笔者查阅了几个当前使用较多的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发现在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均把DNA复制的原料概括为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这一点上不同版本的教材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详见表1:

表1

1.1.2 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等与必修教材的一些差异

尽管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对DNA复制的原料有高度一致的阐述,但在选修教材、必修教材以及教师用书中对DNA复制和PCR原料的描述却存在差异。人教版选修3教材认为PCR的原料为脱氧核苷三磷酸,北师大版必修2教材却明确表述PCR利用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而人教社的教师用书又与教材持相反的观点。详见表2:

表2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对于PCR的反应原料是否与DNA复制一致,高中教材的叙述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明确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查阅了多个版本的高等教育生物教材。

1.1.3 高等教育生物教材的“别开生面”

高等教育生物教材对DNA复制原料的叙述与高中生物教材存在明显差异,多个版本的《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都认为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三磷酸,PCR的反应原料也是脱氧核苷三磷酸。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认定DNA复制和PCR的原料都应该是脱氧核苷三磷酸,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高中教材将其简化为“脱氧核苷酸”,虽然与客观事实有差异,但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为降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客观难度。但美中不足的是人教版选修3中PCR的原料又以dNTP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教材和教师用书中的叙述存在差异,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也容易出现一些伪论而误导学生。

1.2 能量之辩

高中生物教学中另一个争论的热点是关于“能量”。高中生物教材指出“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有人理解为“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这种理解在逻辑上是有错误的,这里的“A是B”的直接含义是“A包含于B”,而上述观点则理解为“B全等于A”。在这一观点的误导之下,很多人将高中教材关于DNA复制的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中的“能量”直接等同于“ATP”。而前文已经讨论过DNA复制的原料是dNTP,可以为DNA合成过程供能。那么,DNA复制到底需不需要ATP?DNA复制只需要ATP吗?PCR扩增过程需要加热,那么PCR中DNA的合成是利用热能,还是利用某些能源物质呢?笔者带着一系列疑问继续进行文献检索。

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DNA复制条件中的能量,并没有详尽的叙述,仅以“能量”一词一带而过,而对于PCR的条件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能量。这样含混不清的表述,使教学内容看似更加简洁明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则增大了教师的教学困难。

这些问题在高等生物学教材中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DNA复制包括起始——延伸——终止几个阶段,其中起始阶段和DNA解旋等过程需要ATP供能,但DNA合成(磷酸二酯键的聚合)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由dNTP和形成的焦磷酸水解提供。而PCR的解旋由热变性替代,引物等条件成熟,作为原料的dNTP同时能满足DNA合成时的能量需要。综上所述,DNA复制需要ATP提供能量,但并不是所有能量都直接来自ATP,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又不违背事实,把DNA复制的条件写成“能量”。而PCR的原料dNTP同时也作为能源物质,所以不涉及其他能源物质。这样的处理是较为合理的,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过度解读,但对于问题的本质是有必要弄清楚的。

1.3 酶之辩

对于DNA复制和PCR容易出现的第三个争论点是两过程中相关的酶。因为高中生物教材对DNA复制的条件概括为“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而明确指出的酶只有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所以有人认为DNA复制只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连接酶等其他酶。在PCR反应中只提及Taq酶(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那么PCR反应中需要DNA解旋酶吗?

解释上述疑问,高中生物教材自然是无法满足的,或者说正是因为高中生物教材的叙述不够详细,才产生这些争议。实际上DNA复制过程涉及多种酶,除了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外,还需要DNA连接酶、拓扑异构酶等多种酶,并且仅大肠杆菌的DNA复制过程就有五种DNA聚合酶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更是多达十五种。PCR反应原理虽然与DNA复制相同,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DNA体外扩增过程中在起始的解旋阶段并不需要解旋酶,也不需要ATP供能,而是由加热直接破坏氢键来完成,并且此过程不像DNA复制一样出现冈崎片段,所以也不需要DNA连接酶。

综上所述,DNA复制不仅仅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也需要DNA连接酶等其他酶,只是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是最基础、最主要的酶,也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而PCR因与DNA复制存在一定区别,只需要Taq酶。同样,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是不需要过度补充这些知识的,这些内容教材中之所以不提及就是为了降低难度,也是考虑高中生学习容量的问题。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白“……在DNA聚合酶等的作用下……”中“等”字的具体含义。换而言之,教材可以一带而过,学生也可以“一知半解”,教师却不能犯迷糊,需要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在教学中才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2.争辩对教师成长的启示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对于DNA复制和PCR中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的叙述,高等教育教材和高中教材存在高度差异,但同一学段的教材除了极少数差异之外又基本一致。总体表现为高中教材中的叙述相对模糊、笼统,高等教育教材的叙述更为翔实、精确。这一差异与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需求的差异有直接关系,高中生的学习主要在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事实的认知,而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更精细、准确的科学事实来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基于这一特点,为了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高中教师在教学时不需要过度展开和深入,但就教师本身而言,这样具有争议的问题应该要追本溯源,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在教学中既能做到不增加过多课外(超纲)知识,又能尊重科学事实。

2.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大要素

教师的知识对于新时代教育来说,可能是陈旧过时的,也可能是有严重缺陷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经常发现与自己认知中不一样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既不能一味以“书上说的”为准,也不能凭经验处理,更不应该放任不管。知识是在更新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科专业能力。

近年来社会一直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但不论是政策性的要求还是实践中的学习,普遍是以“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学技能”等形式进行的,严重缺少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要专业,然后才谈发展,如果专业知识都不扎实,专业化发展就无从说起,所以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应该是终身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是一个以学科专业成长为基础,逐步提高教育技能的过程。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专业型的教师不能只是会高谈教育理论,而应该是能够利用娴熟的教育技能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显示出来。通俗地说,就像“茶壶煮饺子”,学科专业知识就是“饺子”,而教育教学技能就是把“饺子”倒出来的能力,二者均不可或缺。

2.2 生物教师的学科专业成长

生物学每年在学科领域的新发现、新进展都需要教师关注和学习,否则就会发现很多知识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知识体系会落伍。

所以生物教师的学科专业成长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要不断拓展学习专业领域的各分支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既有广度也有深度;二是要不断积累新兴科技素材,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科技前沿有所联系,不至于一个人在死胡同里闭门造车。简而言之,就是要多读书,读学科领域内的各类书籍,也要读科技论文。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阅读和学习的核心还是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工作能得心应手,所以专业学习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围绕中学生物教学开展的,而不是上升到整个庞大的生物学领域。

猜你喜欢

专业化原料能量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一)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能量之源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