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原创试题的审题事项
2019-07-04安徽
安徽
对史料的精心选择和对题干问题的细心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份历史试卷的水平和质量。如何保证一份历史试卷的水平和质量?首先要保证试题的原创程度,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试卷,使用的都是原创试题,以防止部分学生熟悉试题,造成考查的不公平,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公平度量原则。在一些大型的区域联考中,对联考试卷的原创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其次,命题团队也需要对试卷进行打磨,一套优质的试卷离不开命题、审题、修改、试做、反馈、再审核修改等诸多环节。
笔者有幸参与了几次《教学考试》杂志社组织的“优师计划”原创试卷审核工作,结合笔者的日常教学经历,浅谈历史试卷审题中应当注意的基本事项。
一、辨别试题的“原创性”
顾名思义,原创性试题需要在保证试题质量的前提下,追求试题的原创性。审核这类试题时不仅要对题干的文字、图表、漫画等相关史料信息进行核实,还要对史料信息的编排、问题的设置、答案的解读等方面的原创性加以辨别。当然,如果命题者对老材料、旧问题进行重新整合、改编,并在原有试题的形式或内容上赋予试题以新内涵、新理念、新突破,也可认为试题是原创题。例如:
例1.表1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表1
A.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
B.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
C.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
D.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
礼乐制度在先秦时期发挥的功能有很多,在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中经常会对该类知识进行考查。该题以表格的形式将《礼记》《左传》《论语》中关于礼乐制度的内容呈现出来,且四个选项排列工整,有利于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道试题的原创程度较高,也很好地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检验试题的“真实性”
从试题的审核角度来看,审题教师对命题者提供的相关史料都要逐一审核,并要求命题者提供的历史文献、历史专著或历史遗迹等必须是真实、准确、有据可查的,不可出现凭空想象、随意捏造、甚至是道听途说的内容。同时审题教师要遵循有据可依、有图可证的原则,对原创试题的问题设计及选项设置进行认真核实。例如非选择题中提供的史料,需要命题者标注清楚出处,这样既能体现史料信息的真实程度,也是对相关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对未提供出处的相关史料,审核教师应想方设法查找其来源出处,确保它的真实性,避免因史料失真而影响试卷的质量,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解题。例如:
例2.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致信宋教仁说:“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岸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在此,孙中山认为()
A.推行民主制度必须首先发展经济
B.民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中华民国的未来发展将困难重重
D.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命题者在本题的题干中引用了孙中山给宋教仁的信件的内容,审核该题的关键环节在于检验这封信件的真实性。究竟是命题者为了题目的设计而“杜撰”出的信息,还是“信件”本就真实存在。通过查找相关史料可以发现,这是1912年8月13日,孙中山先生针对当时的“实业救国”写给宋教仁的一封信件,由此可知该封信件是真实存在的。这也要求命题者在设计历史试题时,其史料来源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唯有这样才能体现试题的历史价值。
三、校准试题的“导向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的基本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审核历史试题时,对其史料信息、问题设置及答案设计等应仔细审核,绝对不能出现疆域界限、内政外交等涉及政治方面的问题;史料信息和问题设置应体现出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势,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果,以彰显出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发展要求。
笔者也曾在原创试卷的审题任务中,建议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紧跟时代步伐,凸显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信息,以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历史观。这样,不仅有利于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也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的复习备考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当前高考已经成为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主渠道的一个重要的纽带,对高中教育教学客观上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历史学科应以试题为载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挖掘历史、把握当代,把引导方向聚焦到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新要求、新任务上来,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2018年海南卷第22题就是以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为史料素材,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救世良方。命题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该组试题鲜明的底色调,也向师生释放出强烈信号,即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的信仰。
四、落实试题的“学科性”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审题过程中需要关注原创试题的设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对原创试题中提供的史料文字、图片、答案、解析等要仔细审阅,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学科的内涵,是否围绕历史学科展开,试题不能失去历史学科的自身特色。这也要求命题时应充分利用“文献史料”这一历史学科特殊的信息载体,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融入到试题的设计之中。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中第34题的设计就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展示,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的能力,以此来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该题知识来源的历史依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流行”。
五、重视试题的“唯物性”
《课程标准》要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对原创试题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从唯物史观角度进行审查,应确定史料的选材、题目的设计、答案的解读等是否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设计,从而确保命题者对试题反映的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使试题的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比如笔者参与《教学考试》杂志社组织的“优师计划”原创试题研发时审核过这样一道试题:
例3.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般来说是雅典社会内在精神衰败的外部标志。它的爆发是因为梭伦的经济革命引发的一个问题——创造古希腊世界的政治秩序——被证明超越了公元前5世纪雅典道德所应对的范围之外,材料表明 ()
A.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经济改革要与国情相适应
笔者在审核这道试题时,发现命题者是利用“伯罗奔尼撒战争引发了雅典社会的衰败”这一论点来设计的,答案的设置也很好地融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历史叙述进行正确的评判。
六、考虑试题的“严谨性”
试题的审核本身就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无论是试题的材料选取、问题设计、答案设置、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还是语言表述、图表设计、数据来源等,都要认真仔细地审核,确保其准确、严谨。
与此同时,在确保试题严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试题提供的文字史料的阅读量,特别是在开放性试题中,命题者可能为了追求试题的严谨性,对原著史料文字不进行有效的编排、整合,造成史料文字过多。审核这类试题时,审题教师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命题者以适当的建议,对试题本身以及答案设置进行精心打磨,这样既可以保证试题严谨,又能让学生在审题、做题时快速进入良好的考试状态。
以一道笔者参与审核的原创试题为例,其材料摘自杰里·本特利等著《简明新全球史》中的部分内容,在审核该题时,笔者发现命题者在命题中对该著作中的有关文字信息进行了打磨,使语言的组织和答案的思路都更加严谨。
七、关注试题的“可测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指出: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不仅要确保机会均等,更要保证选拔公平。这就给命制和审核原创试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命制和审核试题时要看其是否符合当前高考的要求,是否符合对应历史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应用等级和层级要求,是否符合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要求,以便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学科素养进行充分的考查和测评。同时,原创试卷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以达到对老师日常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进行测评的目的,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保障。
严格来说,对于高考试题或者模拟试题的审核,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给予指正。也期待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将自己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