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卓玉9号主要栽培因子的试验研究

2019-07-04王海林王华赵耀金方明

园艺与种苗 2019年5期
关键词:播种期全生育期施肥量

王海林,王华,赵耀,金方明

(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遵义 563100)

贵卓玉9号是贵州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遵义、安顺、铜仁、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市(州)海拔1 500 m以下和毕节市、六盘水市海拔1 400~2 200 m地区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2015)。为了更好地推广利用该品种,2016年贵州省科技厅将“杂交玉米贵卓玉9号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列入贵州省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成果[2016]4024号),2017年3—10月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红光村的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实验基地内进行了贵卓玉9号的播种期、密度、施肥量的试验研究,探索主要栽培因子对植株性状、产量、产量性状及抗性的影响,旨在为其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带动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1 试验设计

1.1 播期试验

设置 B1(3月 23日)、B2(4月 1日)、B3(4月 9日)、B4(4月 17日)、B5(4月 25日)共 5个播种期处理,3次重复,8行区,行长5 m,行距0.8 m,小区面积32 m2,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走道0.8 m。密度 49 500 株/hm2,以 45%新洋丰(15∶15∶15)复合肥450 kg/hm2作底肥,播种时施入,播种后2 d内用乙草胺进行封闭防杂草;玉米5~6叶期施尿素150 kg/hm2,并用苞卫+莠去津对水喷雾除草;大呐叭口期施尿素225 kg/hm2;抽雄期追施尿素75 kg/hm2,结合中耕培土施入土中;成熟期收获Ⅰ重复第4行连续20株果穗进行考种,并对全小区收获计产。

1.2 密度试验

设置留苗密度为:M1(34 500株/hm2)、M2(42 000 株/hm2)、M3(49 500 株/hm2)、M4(57 000株/hm2)、M5(64 500株/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8行区,行长5 m,行距0.8 m,小区面积32 m2,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设走道0.8 m。4月5日播种,以450 kg/hm245%新洋丰(15∶15∶15)复合肥作底肥,播种时施入,3~4叶期匀苗,5~6叶期定苗,其他田间管理同播期试验;成熟期收获Ⅰ重复第4行连续20株进行考种,并全小区收获计产。

1.3 施肥量试验

播种期4月6日,密度49 500株/hm2,设置施肥总量为F1(450 kg/hm2)、F2(600 kg/hm2)、F3(750 kg/hm2)、F4(900 kg/hm2)、F5(1 050 kg/hm2),共 5 个处理,其中施肥量的 60%为 45%(15∶15∶15)新洋丰复合肥作底肥,另40%施肥量为尿素作追肥(5~6叶期30%,喇叭口期40%,抽雄期30%追施)。每小区8行,行长5 m,行距0.8 m,小区面积32 m2,3次重复,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设走道0.8 m。成熟期收获Ⅰ重复第4行连续20株果穗进行考种,并对全小区收获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期对植株性状与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播种期从3月23日到4月25日,株高与穗位高随播种期推迟而增加,播种期再后延,株高与穗位高降低;穗长随播种期延迟而下降,穗粗在前3个播期间差异不明显。5个播种期相应成熟期从8月16日到8月30日,全生育期天数从136 d递减到120 d,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以3月23日播种,全生育期136 d为最长;4月25日播种的全生育期120 d为最短。

表1 不同播种期贵卓玉9号植株性状与生育期表现

2.2 不同播期产量与产量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5个播种期小区平均产量在33.12~36.33 kg之间,折合产量在 10 348.95~12 383.85 kg/hm2之间,以4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4月25日播种的产量最低,方差分析区组间F值0.1842(不显著),处理间F值8.1685(极显著)。穗行数在15.1~16.1之间,行粒数在33.3~36.5之间,百粒重在前3个播种期之间差异不明显,在后2个播种期则显著降低。

表2 不同播种期贵卓玉9号产量与产量性状

2.3 密度对植株性状与抗病、抗倒性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与穗位高均增加,穗长、穗粗均降低;抗病与抗倒性降低,密度≥57 000株/hm2时出现倒伏和倒折,当密度达64 500株/hm2时倒伏率26.5%,倒折率8.5%,纹枯病发生达到3级。

表3 不同密度贵卓玉9号植株性状与抗倒性表现

2.4 密度对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小区平均产量在29.08~40.11 kg之间,折合产量在9 086.55~12 533.10 kg/hm2之间,以密度为49 500株/hm2时产量12 533.10 kg/hm2为最高,34 500株/hm2时产量9 086.55 kg/hm2为最低。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间F值35.36);当密度≥57 000株/hm2后,产量明显降低,因此最佳留苗密度应在49 500~57 000株/hm2之间。

表4 不同密度贵卓玉9号产量与产量性状表现

2.5 施肥量对植株性状及抗倒、抗病性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贵卓玉9号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均增加,株高最高达319.5 cm,穗位最高达119.6 cm;当施肥量≥900 kg/hm2时,出现倒伏与倒折,施肥量1 050 kg/hm2时倒伏率达22.4%,倒折率达8.1%,严重影响产量,纹枯病发病由1级上升至3级。

表5 不同施肥量贵卓玉9号植株性状与抗病、抗倒性表现

表6 不同施肥量贵卓玉9号产量与产量性状

2.6 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及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有增加。对产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施肥量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32.59),以施肥量450 kg/hm2的产量8 788.65 kg/hm2为最低,施肥量900 kg/hm2的产量12 383.25 kg/hm2为最高,施肥量750 kg/hm2的产量位居第二;施肥量达到10 500 kg/hm2时产量较900 kg/hm2处理下降9.34%,产量11 227.05 kg/hm2,说明最佳施肥量在750~900 kg/hm2之间。

3 结论

播期试验中,4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可达12 383.85 kg/hm2,播种最早的产量不一定很高,可能与出苗后生长温度偏低、阴雨天多、田间易积水有关。最佳播期在4月1—9日之间。密度试验中以49 500株/hm2时产量12 533.10 kg/hm2为最高,34 500株/hm2时产量9 086.55 kg/hm2为最低,当密度达到或超过57 000株/hm2后,产量明显降低,可见最佳密度在49 500~57 000株/hm2之间。施肥量试验中以施肥量450 kg/hm2的产量8 788.65 kg/hm2为最低,施肥量900 kg/hm2的产量12 533.10 kg/hm2为最高;施肥量达到1 050 kg/hm2时产量11 227.05 kg/hm2较900 kg/hm2时下降9.34%,最佳施肥量在750~900 kg/hm2之间。

猜你喜欢

播种期全生育期施肥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不同播种期酒用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紫泥田早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