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取舍 完整建构

2019-07-03杨军华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

杨军华

【摘要】微型课不受场地、学生等限制,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对教者的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等能力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估。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与整数相乘”一课为例谈一谈小学数学微型课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构;微型课;课例分析

一、微型课的误区

误区一:把微型课当成说课,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

误区二:完全按照教材安排,逐一讲授,不漏一题,力求面面俱到。

二、建议实施策略

1.精心取舍教材内容,完整建构课堂教学

微型课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8—15分钟,它是课堂教学的浓缩,容量较小,在完整构建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做到:课堂导入要简洁;课中讲授要精练;课尾小结要做到画龙点睛。因此教者需要对教材有侧重地进行取舍。教者在对教材进行取舍之前必须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的取舍与重组。比如“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理解与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二是进一步增加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三是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辯证唯物主义观点。而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及算理。难点则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及算理。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取舍,取教材中的例题,以及练一练中第1题和第2题,

并且将第二题的最后一题改为11×,舍去了练习五的1~5题。

2.恰当选用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师生互动

微型课并不是说课,而是和普通上课一样。虽然没有学生的参与,但是需要教者要心怀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及时预设课堂的生成,并形成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种互动不仅仅应“师”和“教”的需要而互动,更是应“生”和“学”的需要而互动。

3.课堂语言生动准确,教态自然凸显亮点

微型课时间很短,想要让课上得出彩,教者的语言必须做到生动准确,教态自然大方。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思考精妙的课堂结构设计;重难点处的巧妙处理;如何设计板书等。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教学“分数乘整数”这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教学实施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正筹备召开秋季运动会,六(1)班正在做绸花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探究交流】

(1)自主学习,探索方法

师:请看大屏幕,从这里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1:做一朵绸花要用米绸带。

生2:一根绸带1米长。

师: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纸条看作 1米,让你在长方形纸条

上涂色,谁来说一说米你准备涂几份?

生1:涂3份。

师: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谁能用涂色的办法来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长度?

生1:做一朵绸花要用米绸带,刚才我们涂了3 份,现在

要做3朵绸花,就要涂3个3份,一共涂9份。

师:好,在长方形纸条上涂色后,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做3朵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吗?

生集体:米。

师:对,我们一眼就看出是米。谁会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 + +

生2: ×3

师: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用乘

法计算比加法要简洁明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师板书:分数与整数相乘)

师:让我们一起来尝试计算×3,刚才有同学迫不及待地

说出了答案。那谁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一

下如何运算?请以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生1:分数与整数相乘,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即×3=

生2(质疑):为什么不和分母乘,一定要和分子乘呢?

生1: ×3表示3个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时候,分

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所以只要算3个3相加,也就是3×3就可以了。

师:他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联系起来思考,用旧知解决了新问题,真了不起!老师把你的思路写下来。

(板书:++===)

师:这样书写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写的时候,可以把想加法的过程想在脑子里,这样就简单多了(把其中加法的框起来)。

师: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 里面有3个, 的3倍,就是9个,也就是。

师:看来他对分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得很透彻。

师:还有小组要补充!

生4:因为=0.3所以×3=0.3×3=0.9=

师:把分数乘法转化成了小数乘法,这种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好办法。

师:今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3的结果,谁能

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生1:×3用的分子3与整数3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办法了,继续我们的探索发现之旅。

(2)尝试练习,优化方法

师:小华做了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了几分之几米绸带呢?请大家自己动手,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教师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生1:5×=== (米)

生2:我还有不同的做法5×==(米)

师:第1种好理解,第2种是怎么想的?

生2:我在列出的时候,发现分子上的5可以与分母

上的10先约分,使计算简便,于是我先约分再计算。

师:大家更喜欢哪一种?

生: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这样计算简便。

(3)比较归纳,总结方法

师:比较刚才的两道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思考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么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1: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生2:计算时要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分层练习】

第一层次:练一练第1题。

第二层次:

×3= 4×=×5= 11×=

【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和以前学整数乘法相比,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同山.智慧的生长:小学数学学讲课堂的建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99.

[2]彭为仁.我对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的几点想法[J].华夏教师,2018(34):94-95.

[3]黄丽红.小学数学“模块教学、整体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18(21):7-9.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
中学化学“新学课”课堂时间分配课例分析及策略研究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如何提高心理课的课堂效率
例谈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模式
基于逻辑方法视阈的课例分析
利用“电子书包”促进数学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