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吨位钢筋混凝土灌注摩擦桩工程桩静载试验分析

2019-07-03

智能城市 2019年10期
关键词:摩擦阻力吨位单桩

刘 彤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40)

在工程实际中将吨位>1 000 t的单桩静载试验称为大吨位静载试验。摩擦桩在土层较厚的地区较为常见。需要对加载过程中桩身内力及摩擦力进行研究。确定桩在加载过程中应力变化,及摩擦力在土中扩散情况,同时对桩身变形情况进行监测,说明桩身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大吨位摩擦桩设计提供依据。

1 工程地质概况

工程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某工程,建筑基础选用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直径为1 000 mm,桩长21.2 m,场地位于河流冲击平原,主要地层:

(1) 素填土:灰褐色,可塑状态,粉质黏土为主,夹杂建筑垃圾,厚度小于1 m;

(2) 粉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状态,偶见贝壳、铁锰结核13~18 m;

(3) 粉砂:黄色~黄褐色,中密状态,饱和,可见粉质黏土夹层。

场地内地下水属于地下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西河河流补给,潜水埋深10.3~12.1 m。

2 荷载传递及静摩擦力扩散机理

桩顶受荷载P作用,桩身受到静摩擦反力Pf,当桩身摩擦力完全发挥效应时,桩底受到桩端阻力Pb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荷载分布图

整条桩处于平衡状态即:

文章试验桩为混凝土旋挖桩,初始状态桩端阻力Pb=0,随着桩顶荷载P不断增大,引起桩身应变,产生桩与周围土层的相对位移,侧摩阻力Pf从桩顶至桩底逐渐增大,当荷载传递至桩底时,桩端阻力Pb逐渐增大,直至破坏[1]。桩身应力变化示意图如2图所示。

图2 桩身应力随桩顶荷载变化示意图

3 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

3.1 试验桩安装

试验前在距桩顶5、10、15 m处的钢筋笼安装振弦式应力计,在桩底安装土压力盒,在加装应力计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进行切割,现场施工照片如图3所示。

3.2 施加荷载

参考广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DBJ 15-60—2008) ,最大荷载为设计值的二倍,共计19 000 kN[2]。

通过上部堆在石块提供反力,根据规范要求,上部石块重量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20%以上,并且堆载完成后开始试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加载装置如图4所示。

图4 现场试验照片

装置采用电动高压油泵给为油压千斤顶提供荷载,由RS-JYC型桩基静载测试分析系统的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千斤顶的作用力中心线通过试桩中心。

3.3 试验方法与变形观察

共分十级进行加载,第1、2级分别加载设计荷载的1/5,此后每级加载设计荷载的1/5试10,加载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少于1 h。

在加荷后每隔5、10、15 min自动记录桩顶变形量测读桩顶变形量。当测读1 h后,最后15 min沉降量小于相邻15 min沉降量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加载至10级后进行卸载,每级卸载设计值的1/5,分别在第5、15 min记录桩顶沉降量。卸载至0级时,分别在5、15、30 min记录桩顶沉降量,此后每30 min记录1次,0级荷载总共维持120 min。

根据规范,在桩顶安装4个RS-JYC型两层为50 mm,精度为0.01 mm的位移传感器,并通过RS-JYC型测桩仪记录分析数据。

逐级加载,加载至第八级时,各级桩顶位移均能达到稳定,并且最大沉降量为33.69 mm,未超过40 mm,可以达到稳定,当加载至第九级,即17 100 kN时,桩顶沉降量增大,增大至62.48 mm,依据规范已经达到破坏。桩身变形为各级均为超过上一级沉降量的5倍,为缓变形破坏,最终承载判定为15 200 kN,如图5所示。

图5 p-s曲线图

在加载过程中桩身各处应力变化振弦应力计反应,在加载各级中变化如图6所示,从图中桩身应力从上至下逐渐发挥作用,图中红线表示不同荷载传递至桩时的深度。当桩顶荷载达到11 400 kN时,桩身侧摩擦阻力完全发挥作用,桩端阻力不断增大,当桩顶阻力继续增大时,即达到。15 200 kN时,桩破发生坏[3-4]。

图6 不同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力分布图

3.4 桩身侧摩擦阻力分析

由于桩身并没有破坏,将桩视为完全弹性体,桩身弹性变形公式:

结合桩身平衡公式 (1) ,解得:

桩底压力由两部分组成:桩底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土压力直接反应桩端阻力。当x=0时,桩底侧摩擦力结合公式 (2) 、 (4) 为:

经计算可以得到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桩身侧摩擦阻力,如图7所示。

图7 不同荷载作用下桩身侧摩擦阻力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随着荷载不断增大,桩身摩擦阻力不断增大,桩身摩擦阻力自桩顶而下逐渐发挥作用,当桩身摩阻力达到3 000 kN左右时不再增大,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侧摩擦阻力也随着增加,由于土压力增大,最大侧摩阻力也随之增大。持力层对侧摩阻力有明显影响,该试桩在砂层中侧摩阻力有明显增大。

4 结语

(1) 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桩身轴力逐渐增大,但轴力始终小于所加荷载,该试桩当达到15 200 kN时,桩身发生破坏。破坏时桩身并未发生破坏,位移没有陡降,整体呈换边性破坏,说明侧摩阻力逐渐发挥最大能力,打穿桩底持力层发生破坏。

(2) 随着桩顶荷载增加,桩身侧摩阻力不断增大,并且自桩顶而下逐渐发挥作用。持力层对桩身侧摩擦阻力影响较大,在粉质黏土最大可达2 972.34 kN,在砂土中最大可达3 116.32 kN,在砂土中侧莫阻力明显增大。

(3) 桩身摩擦阻力可以看成装承担荷载的储备能力,大荷载作用下种能力主要由桩身长度、桩径及持力层决定,桩身在加载过程中不会破坏,符合弹性形变规律。

猜你喜欢

摩擦阻力吨位单桩
空间机构用推力滚针轴承摩擦阻力矩分析
小吨位转炉降低合金消耗成本的工艺措施
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浮运施工技术
大吨位钢结构模块整体提升及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航空发动机起动过程摩擦阻力矩计算分析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大型桥梁桩基施工单桩承载力评估模型分析
大吨位系泊绞车卷筒筒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超大型集装箱船靠泊分析
浅谈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