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2019-07-03■
■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国家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所决定的。目前的高职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技能训练不足、产教融合不紧密、创业就业教育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培养的学生适岗能力矛盾突出。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一、项目研究与改革现状
(一)产教融合改革现状
我国目前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较初级的阶段。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缺乏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的理论性探讨;实践性研究与地方产业脱节,使得产教融合工作;只能是浅层次的订单培养、专家咨询模式,难以突破到深层次的资源共享。
(二)创新创业改革现状
近几年,我国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但是,高校、政府、社会一直无法协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的推进因此受到阻碍,进展缓慢。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高校不能充分发挥引导、支持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太过随意,其次是国家政策的针对性不强,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二、项目研究思路
图1
本项目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核心能力,围绕提升就业创业核心能力设计实施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方案,使学生熟悉操作及服务流程,掌握咖啡相关知识及咖啡店运行与管理,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后续发展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管理理念及综合能力,实现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将创业就业教育落到实处。构建导师评价、顾客评价、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的多元评价体系,检验其对于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并为相关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提供有益借鉴。(见图1)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评价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雇佣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是大学生两种基本的就业形式。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对于创业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认为高职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习得的获得创业就业机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创业就业人格取向、社会应对能力和创业就业发展能力等外化出来的人格特质的总和。
(一)专业能力的评价
专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及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是高职学生获得创业就业机会的基础条件,包括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二)创业就业人格取向的评价
创业就业人格取向是在创业就业行为选择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个体对现象进行判断、评价和取舍的内在标准,并对行为起导向和影响作用。它包含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积极乐观。
(三)社会应对能力的评价
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中的社会应对能力是指个体分析、整合并运用资本因素以应对诸多外在影响的能力,是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处理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抗压能力。
(四)创业就业发展能力的评价
创业就业发展能力是通过对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创业就业发展能力中包括了信息收集能力和创业就业决策能力。
四、基于外带咖啡店创业项目的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
(一)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与项目之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主动钻研、独立思考、演绎归纳的能力。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钻研,科学思维,促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如,项目调查问卷设计环节,团队成员在此之前并未学习过如何制作调查问卷,于是带着强烈的主观臆想做出问卷,结果导致调查无效。之后先学习调查问卷的制作,明确问卷是按问卷的要素、要求和实际需要,将问卷调查分为咖啡消费群体与消费习惯调查两类,并采取自发式问卷法与访问式问卷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收集到更丰富的信息。通过调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也把逻辑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创业就业所需的专业能力整合在教学中。再如,为保持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团队成员尝试进行产品创新,然而市场接受度都不高。冷静下来之后发现,相比追求标新立异、革命性的创新,不断打磨经典饮品进行微创新,则更容易创造出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于是结合前期市场调研的结果,并且考虑到正值寒冷的冬日,选择了最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拿铁咖啡进行微创新,将拿铁中的牛奶替换为更浓厚的稀奶油和牛奶混合液,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创业就业人格取向的提升
参与项目之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及工作任务更倾向于被动接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更多的从创业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就会有强于他人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并且更加积极乐观。
(三)社会应对能力的提升
90后特别是95后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在备受家人的呵护中长大,他们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社会应对能力相对较弱。而创业项目实践活动要求团队成员勇于承担风险,目标导向明确,必须吃苦耐劳。由于开业主题活动主要面向旅游学院师生,一周过后,外带咖啡店日营业额明显下降,微信公众号关注量有限,宣传效果不理想。面对食品原材料积压,运营宣传经费有限的困境,团队成员共同策划了“双十一”的推广活动。推广过程中,面对老师、同学,甚至还有交流有些困难的留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将外带咖啡店的特点介绍给师生,说服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甚至是请他们免费品尝一杯我们亲手制作的咖啡,对团队成员都是挑战。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都迅速得到了提升。
(四)创业就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进程中,学生以多重角色参与到市场中,接触范围广,交流机会多,碰到的问题也多,给学生较大的压力和动力,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收获更多,充分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创业就业决策能力。
五、结语
本文从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出发,综述创业就业能力理论相关文献资料,定义了本研究的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外带咖啡店”创业项目为载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科间的森严壁垒和相互隔离的现状,提供给学生关于知识的完整图景和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恰当的加入有关职业标准、工作规范、职业道德等内容,使整个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业就业核心能力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