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镜河水系“城市阳台”设计
2019-07-02李银泊
■ 李银泊 鹿 璐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镜河从排水渠道转变成为兼具排水调蓄功能的风景河道,承接着北京古城的“水韵”,成为副中心“北京气质”的载体。这里不仅是风景宜人的水岸公园,更是一个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场地,包容新城的文化多元性,未来能够成为城市事件的集合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这是镜河水系环境建设最为重要的意义。
为了实现场地的滨水可达性和对外界面的开放性,在滨河绿地内植入29个形式多样、尺度适宜的休闲空间,成为承载生动的水畔市民生活的“城市阳台”,表明鼓励文化交融、兼容并蓄的文化立场,传承北京城市文化中特有的格调与气象。
“城市阳台”沿线性水岸展开,包括亲水平台、栈道、台阶广场、带状林荫休闲空间等一系列公共空间,依据周边地块功能定位,将承载亲水休闲、科学健身、室外交流、科普教育等滨水活动。未来的事件将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更加多样与丰富。为了激发这种多样性,设计师打破传统园林对功能区域的划分,弱化场地的特定功能。开放性的场地边界设计有利于依据不同事件进行多种方式的空间组合,从而激发水岸活动的多种可能性,为风景河道叠加更多样化的城市功能,也为场地的未来运营提供便利。
“城市阳台”实现的不仅仅是最初对场地的功能设定,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生发的活力与创造力以及随着时间累积慢慢根植在场所性格里的人文氛围,进而任何一件有意思的事件都可以在场所中发生。亲水平台可以凭栏观景,也可以参照地面的健身示意牌进行无器械健身,或是展开一次室外会议。台阶广场可以举办一场小型音乐会,也可以是健身团体的户外训练场,或是节日表演的舞台。带状林下休闲空间可以沿河慢跑、也可以成为文化展廊。栈道为休闲观赏提供更多样的视角,也是科普教育绝佳的场所。此外,还有更多使用的可能性和互动方式等待人们创造和挖掘。
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镜河水系公共空间将持续生长,公众对场地的使用与再利用将为场地未来带来令人着迷、充满生机的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