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心理护理在门诊慢性湿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7-01刘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刘冬梅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性心理护理在门诊慢性湿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门诊慢性湿疹患者, 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9.05±4.81)、(39.62±5.11)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7±5.64)、(43.05±5.9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慢性湿疹患者接受综合性心理护理后, 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 综合性心理护理;慢性湿疹;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111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 根据其皮损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 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障碍等内部因素及气候变化、生活环境等外部因素相关[1]。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 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 迁延难愈, 难以有效根治, 且常合并有感染症状,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必须及时予以治疗[2]。门诊接收的慢性湿疹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不足, 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本文探究综合性心理护理在门诊慢性湿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38.72±6.13)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5年, 平均病程(2.60±1.02)年;其中, 初中及以下学历12例, 高中或中专15例, 大专或本科及以上18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9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38.90±6.14)岁;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5年, 平均病程(2.73±1.15)年;其中, 初中及以下学历13例, 高中或中专15例, 大专或本科及以上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综合检查, 符合第3版《临床皮肤病学》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②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理下展开试验, 患者知情且同意[3]。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局部皮肤外伤或感染者[4]。

1. 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 根据慢性湿疹手册治疗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结合患者主诉, 对症施行环境护理干预、专业医疗指导等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用药不良反应监测, 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 具体方案为:①认知干预。热情接待患者, 做好导诊工作, 了解患者的就诊原因及临床症状, 根据患儿家长的教育层次及文化素质, 及其对于疾病知识了解需求, 站在专业医疗保健角度上, 为患者讲解慢性湿疹的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病程进展、病程转归、治疗方式及预期疗效,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同时指导患者如何规避过敏源, 如何正确地进行饮食及运动管理。②负性情绪疏导。慢性湿疹以瘙痒为主要表现, 会令患者烦躁不安, 而且由于病情的反复性,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丧失信心, 出现抑郁乃至自卑的负性情绪, 门诊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 以及对于其神情、动作的观察, 明晰其心理特点, 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 为患者分析病情反复的原因, 并给予相应的医疗指导, 通过科学的自我管理, 以降低复发率,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选用Zung在1971年制定的SAS, 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 选用Zung在1965年制定SDS, 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每个量表中均包含20各条目, 每个条目为1~4分, 评分与心理健康状态呈反比, 其中, SAS量表以50分为焦虑情绪是否存在的界限, SDS量表以53分为抑郁情绪是否存在的界限[5]。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9.05±4.81)、(39.62±5.11)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7±5.64)、(43.05±5.9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湿疹在西医学研究中被划分为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需采用内外兼治的治疗方式, 治疗后可取得显著效果, 但遇到过敏源后又会复发, 病情反复, 容易令患者产生抑郁、自卑、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 影响到其睡眠质量, 继而影响到身体状况[6]。因此, 对于慢性湿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 在门诊可针对这类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 通过认知干预提升其病症认知水平, 并指导患者如何规避过敏源以及进行饮食、作息上的管理, 采取负性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措施, 消除其不良情绪, 引导患者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 并做好长期防护准备, 遵医嘱用药, 控制饮食, 以降低疾病发生率[7, 8]。

本研究中,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 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9.05±4.81)、(39.62± 5.11)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7±5.64)、(43.05±5.9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综合性心理护理实施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 门诊慢性湿疹患者接受综合性心理护理后, 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值得采纳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晓丹, 刘伟, 闫虹, 等. 门诊老年患者候诊中负性心理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6):161-162.

[2] 李燕媚, 林月明, 吴丽英, 等. 中医情志护理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情绪的影响.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2):169-170.

[3] 吳燕. 对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急救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62): 267.

[4] 谷利斌, 徐浩翔, 谭娟, 等. 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1): 2-5.

[5] 车永贵, 习振文, 毛海燕, 等. 局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21):113-114.

[6] 王芳, 李艳, 刘丹敏. 慢性湿疹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及效果分析. 医药前沿, 2016, 6(28):279-280.

[7] 郑晓晓. 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 吉林医学, 2012, 33(9): 1958.

[8] 柳林林, 潘丽丽. 中医护理慢性湿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12):147.

[收稿日期:2018-09-18]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