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干预性护理方式分析
2019-07-01陶琦陶红
陶琦 陶红
【摘要】 目的 观察减少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 80例行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67±0.16)、(2.16±0.14)、(1.76±0.18)分,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8±0.16)、(2.82±0.14)、(2.45±0.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7.50%(27/40)、(38.52±7.43)h、(47.21±8.62)h、95.00%(38/40),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90.00%(36/40)、(47.75±7.78)h、(56.63±8.64)h、77.50%(3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普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手术后疼痛症状是患者身体组织与恢复的反应, 同时也是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术后疼痛不仅会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还有可能降低手术效果。因此采取合理规范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1]。本院对2016年1月~ 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普外科患者术后采取疼痛护理干预, 获得了可靠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18例;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47.45±9.28)岁;其中乳腺癌手术13例, 肝胆手术14例, 胃肠道肿瘤手术 13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24~74岁, 平均年龄(46.72±9.36)岁;其中乳腺癌手术12例, 肝胆手术13例, 胃肠道肿瘤手术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按普外科护理流程开展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日常生活干预:在患者住院时,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病房的空气环境;定期进行通风, 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 以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 促使患者对于疼痛的敏感度能够得到缓解;在手术后, 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为其制定饮食加护;同时, 还需要保证患者睡眠充足。②创造缓解疼痛的环境:不良环境会使得患者疼痛感加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创造一个能够缓解疼痛的舒适环境;在夜间病房中需要尽量使用壁灯,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项操作尽量选在白天;同时, 还需要注重动作轻柔, 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 注意末梢血运与包扎的松紧程度。③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况, 耐心询问了解患者的生活难题及术后疼痛成簇, 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护理知识帮助患者尽可能解决难题;将术后疼痛出现的原因告知患者, 使患者尽早明白疼痛属于术后正常情况, 促使患者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 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疼痛, 提高患者对于疼痛的承受能力。此外, 针对存在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的患者, 给予心理安慰, 使患者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支配, 提高依从性。④疼痛护理: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注意保持合适的体位, 确保患者肢体部位的血液循环通畅, 避免出现肿胀等情况;鼓励患者及時将疼痛部位、疼痛时间、疼痛程度等内容告知医师, 以便于进行对症处理;同时, 对于剧烈疼痛的患者, 可以根据医嘱给与镇痛药物, 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2]。采用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评分越低, 疼痛越轻;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镇痛需求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1、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67±0.16)、(2.16±0.14)、(1.76±0.18)分,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8±0.16)、(2.82± 0.14)、(2.45±0.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7.50%(27/40)、(38.52±7.43)h、(47.21± 8.62)h、95.00%(38/40),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90.00%(36/40)、(47.75±7.78)h、(56.63±8.64)h、77.50%(3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包含了多种, 其可能受到患者情绪、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会受到患者文化程度、个体差异以及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由于目前在大部分医院中, 疼痛评估还未成为护理的常规工作, 从而使得护理人员时常忽视疼痛对于患者的影响[3]。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护理工作也逐渐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这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普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
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以医嘱作为中心, 开展护理服务, 未统筹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 例如心理、情感等;因此, 疼痛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在临床疼痛护理干预中, 通过环境与日常生活护理, 能够改善患者所处的病房环境, 使患者能够处于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当中, 进而能够帮助患者平稳心态, 提高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通过心理护理, 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情况, 促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疼痛[4-9]。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此外, 还能够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进而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而通过疼痛护理, 能结合患者的真实情况, 实施针对性护理;指导保持正确的体位休息, 不仅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还能够缓解疼痛症状, 促进患者的康复[10-13]。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术后1、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67±0.16)、(2.16±0.14)、(1.76±0.18)分,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8±0.16)、(2.82±0.14)、(2.45±0.12)分,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7.50%(27/40)、(38.52±7.43)h、(47.21±8.62)h、95.00% (38/40),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90.00%(36/40)、(47.75±7.78)h、(56.63±8.64)h、77.50%(3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与常规护理相比, 疼痛护理干预运用到普外科患者术后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 推动康复进程,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翠霞.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187, 190.
[2] 王琨.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1):150-151.
[3] 洪敏, 王秋红, 梁萱.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系统医学, 2017, 2(1):111-112, 115.
[4] 邓学翠. 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12):210-211.
[5] 张洲一, 陈晨, 张宝弟, 等.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江苏科技信息, 2015, 24(5):31-32.
[6] 夏娟. 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术后减轻疼痛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8):171-172.
[7] 侯铭. 护理干预对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3):94-95.
[8] 邢桂荣, 毛铁英, 孙玉珍, 等.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5(1):182-183.
[9] 陈琼华.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1, 13(9):293.
[10] 史亚青.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7):101-102.
[11] 白慧平.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6):2029.
[12] 张秀英.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1):233-235.
[13] 廖美玲.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6):361.
[收稿日期: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