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
2019-07-01杨向凯
杨向凯
【摘要】 目的 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行小儿包皮切除术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 观察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 比较两组患儿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苏醒质量。 结果 观察组诱导后、手术开始时、苏醒时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手术开始时、苏醒时的SBP、DBP、HR、SpO2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诱导后SBP、DBP、HR、SpO2明显低于诱导前、手术开始时、苏醒时, 而手术开始时、苏醒时SBP、DBP、HR明显高于诱导前、诱导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而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分别为(12.3±3.4)、(16.6±4.1)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5±4.8)、(26.2±5.3)min, 苏醒后烦躁/哭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 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发挥高效镇痛镇静作用, 术后苏醒快, 安全性高,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小儿包皮切除术;氯胺酮;丙泊酚;利多卡因;麻醉效果
小儿包皮切除术是小儿常见的手术类型, 手术的年龄段集中在3~8岁。但小儿的生理特点较为特殊, 情绪控制能力差, 对手术及疼痛的恐惧性高, 自我控制能力有限, 导致单纯局部麻醉难以完成手术, 需要行全凭静脉麻醉。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是常用的麻醉药物, 能够满足短小手术的镇痛及镇静要求, 但氯胺酮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如加快HR、增加分泌物等, 甚至造成喉痉挛及呼吸抑制, 导致麻醉风险升高[1]。因此, 为了降低氯胺酮用量, 临床采取局部利多卡因阻滞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 可达到良好的减量增效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外科治疗的100例行小儿包皮切除术患儿, 患儿均符合小儿包皮切除术手术标准,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麻醉药物过敏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观察组患儿年龄3~8岁, 平均年龄(5.2±2.4)岁;体重15~47 kg, 平均体重(25.6±7.2)kg。对照组患儿年龄2~8岁, 平均年龄(5.5±2.8)岁;体重14~ 45 kg, 平均体重(25.1±7.7)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禁食8 h、禁饮2 h,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监测血压、HR、SpO2 , 面罩吸氧, 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025) 0.2 mg/kg。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氯胺酮(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3609)2 m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079)2 mg/kg麻醉诱导及维持, 术中若发生患儿肢体扭动则追加氯胺酮1.0~1.5 mg/kg [2]。 观察组使用氯胺酮0.5~1.5 mg/kg、丙泊酚1.0~1.5 mg/kg麻醉诱导及维持, 待患儿入睡后在阴茎根部使用1%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2147)6 mg/kg局部浸润阻滞[3]。两组术中均持续监测SBP、DBP、HR、SpO2变化。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苏醒时的SBP、DBP、HR、SpO2水平及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苏醒后烦躁/哭闹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诱导后、手术开始时、苏醒时的SBP、DBP、HR、SpO2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手术开始时、苏醒时的SBP、DBP、HR、SpO2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诱导后SBP、DBP、HR、SpO2明显低于诱导前、手术开始时、苏醒时, 而手术开始时、苏醒时SBP、DBP、HR明显高于诱导前、诱导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各项苏醒指标比较 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而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分别为(12.3± 3.4)、(16.6±4.1)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5±4.8)、(26.2± 5.3)min, 苏醒后烦躁/哭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包皮切除术是小儿开展较多的一类手术, 这类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 对麻醉的要求需起效快、镇痛力强、苏醒质量高。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是常用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 氯胺酮具有起效快、镇痛镇静确切、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的优点, 但单用剂量要求较大, 容易出现术后清醒延迟及精神症状, 因此临床常用丙泊酚协同氯胺酮使用[4]。但两药协同使用药量仍较大, 虽能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同时也提高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容易导致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喉痉挛等不良反应, 不利于患儿平稳毒度过手术期[5]。临床研究显示, 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可协同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在麻醉诱导起效后, 于阴茎根部浸润阻滞麻醉, 操作简单, 镇痛确切, 安全性高, 避免了骶管阻滞的麻醉风险, 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麻醉方法[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诱导后、手术开始时、苏醒时的SBP、DBP、HR、SpO2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手术开始时、苏醒时的SBP、DBP、HR、SpO2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诱导后SBP、DBP、HR、SpO2明显低于诱导前、手术开始时、苏醒时, 而手术开始时、苏醒时SBP、DBP、HR明显高于诱导前、诱导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而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分别为(12.3±3.4)、(16.6±4.1)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5±4.8)、(26.2±5.3)min, 苏醒后烦躁/哭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 镇痛镇静效果好, 术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 有效减少了氯胺酮用量, 提升了苏醒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秀华, 郑重.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30例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 2008, 48(5):107.
[2] 杨俊华, 郑光军. 面罩吸入七氟醚复合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6):824-286.
[3] 周国正.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5):135-136.
[4] 李百艳, 朱世明, 顾静凡.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141-142.
[5] 王盛, 姚森林, 周敏. 局部浸润麻醉在小儿包皮环扎术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3, 19(34):80.
[6] 高彦花.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5A):66.
[收稿日期: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