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2019-07-01章金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章金钟

【摘要】 目的 分析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116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用药前后的结肠镜检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脓血便、腹泻、腹痛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20±0.21)、(2.10±0.76)、(1.55±0.53)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0.43)、(3.24±1.14)、(2.45±0.7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的结肠镜检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用药后结肠镜检积分均明显低于用药前, 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结肠镜检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0, P=0.0312<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可保障确切疗效, 促进患者疾病缓解,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加味附子理中汤;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75

溃疡性结肠炎诱发因素众多, 且目前还未有可以治愈的用药方案。临床常予以西药对症治疗, 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 提高疾病缓解有效率, 是治疗的基本原則[1]。我国中医参与此病的诊治, 尤其是健脾、益气类中药对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治疗获得了广泛认可。本文分析了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16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30例, 女28例;年龄22~62岁, 平均年龄(42.7±6.6)岁;病程6个月~7年, 平均病程(2.7±1.5)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32例, 女26例;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是(41.4±7.3)岁;病程6个月~6年, 平均病程(2.3±1.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 2. 1 诊断标准 ①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泻症状, 症状发作时大便呈黏液脓血状, 经过肠镜检查证实处于活动期;②脾肾阳虚中医辩证标准:患者有腹痛、腹泻症状, 喜按、喜热, 有食少、腰膝酸软等表现, 有神疲懒言、形寒肢冷、脉沉细、舌质淡胖等症。

1. 2. 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且证实属脾肾阳虚型;②患者有一定耐受能力, 病情为轻中度;③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患者未合并恶性肿瘤, 无交流和意识障碍。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 1.0 g/次, 4次/d, 共治疗1个月。

1. 3. 2 观察组 观察组在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 组方:黄连5 g、三七10 g、炙甘草10 g、人参10 g、干姜10 g、制附子10 g。药物用法:上述药物配伍好后加水煎制, 嘱咐患者制附子先进行30 min煎煮, 指导其每天服用1剂, 分别于早、晚餐前温服, 共治疗1个月。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结肠炎症状改善情况, 帮助患者评估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由同一组人员在用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结肠镜检积分进行评估和比较。

1. 5 疗效判定标准 ①患者在用药结束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消失, 经内镜检查提示结肠无异常、病灶消失, 大便检测结果正常, 判定为显效;②患者在用药结束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 经内镜检查提示结肠病灶好转, 大便检测结果趋于正常, 判定为有效;③患者在用药结束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结果无变化, 或加重病情, 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用药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用药后, 观察组患者脓血便、腹泻、腹痛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20±0.21)、(2.10±0.76)、(1.55±0.53)分;对照组患者脓血便、腹泻、腹痛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1±0.43)、(3.24±1.14)、(2.45±0.75)分。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脓血便、腹泻、腹痛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结肠镜检积分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药前的结肠镜检积分分别为(2.38±0.57)、(2.42±0.6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药后的结肠镜检积分分别为(1.22±0.28)、(1.85±0.45)分, 两组患者用药后结肠镜检积分均明显低于用药前, 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结肠镜检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 有效18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54/58);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 有效21例, 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79.31%(46/5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0, P=0.0312<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方面尚无特异性的用药方案, 西医方面多是通过用药对疾病进展进行控制, 以达到缓解期延长的效果, 但应用西药治疗常常存在较大限制, 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因此,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帮助患者保障用药疗效, 进而减少长时间应用西药的不良反应, 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點[2]。

中医认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便血”的范畴, 七情不可、疲劳过度、饮食不规律、外感六淫等因素均可能诱发此病, 而脾肾阳虚是此类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 主要是因为病程漫长加之腹泻反复, 使得脾不升清、中气下陷, 造成脾损且累及肾, 最终导致脾肾阳虚[3]。中药附子理中汤乃治疗脾肾阳虚证型的常用组方, 本文针对脾肾阳虚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加味附子理中汤, 方中制附子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的功效, 乃大热大辛之用药;干姜能燥湿、散寒、温中, 与制附子配合能起到脾肾温补的功效[4-6];白术能燥湿、健脾;人参能健脾补气;党参可正升降、复脾运, 加用三七以止痛、消肿、散瘀;加用黄连以止泻、燥湿;加用炙甘草以调和诸药, 并起到益气的效用[7, 8]。

综上所述,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可保障确切疗效, 促进患者疾病缓解,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军, 鲁磊, 刘志国.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 22(10):624-625.

[2] 姬培震, 张怡, 李雪萍, 等. 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F-κB, TNF-α, IL-1β表达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14):124-128.

[3] 肖福香, 万莉华, 陈舞燕. 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6):874-875.

[4] 肖丹. 加味附子理中汤结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2):103-104.

[5] 余沅林. 附子理中汤加味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6, 22(35):192-193.

[6] 解秀翠. 附子理中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

[7] 余海平, 张建兴, 李春耕.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评价. 中国药业, 2017, 26(13):67-69.

[8] 赵才阳.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37):263.

[收稿日期:2018-11-21]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三重免疫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
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