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溪桂枝书院园林空间与意识探究

2019-07-01丁治凡,严军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胡氏宗祠宗族

丁治凡,严军

【摘 要】绩溪桂枝书院是徽州地区最早建立的书院,对古徽州地区书院园林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调查与梳理,探究其园林空间与意识形态的演变,发现“雅”“俗”意识与宗族思想对园林空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书院园林;宗族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122-03

书院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发展下形成的特殊园林,它是文化、教育与审美精神的载体,通常以教育为主,同时包含祭祀与藏书等功能,并且有充足的空间能够满足师生活动、讲学等空间需求,由于文人思想的熏陶,多选址于景色优美的山林间[1-2]。

书院园林的发展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深受社会变革与宗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桂枝书院全面的分析解读,以期为书院园林的研究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一、发展概况

公元1007年北宋景德四年,明经胡氏三世祖,进士胡忠(字良臣,号桂崖)创建于八都宅坦村南龙井山麓,为安徽最早的书院。南宋年间胡忠裔孙胡久中将桂枝书院迁至狮峰,明朝天启年间随龙井胡氏宗祠建造,桂枝书院迁建于胡氏宗祠之右。清初裔孙道荣重建于村东葫芦岭祠堂,同治年间被毁。光绪34年,胡文榴创办桂枝初等小学堂,学生42人,教员3人,为当时较大的学堂之一。辛亥革命后桂枝书院重建,1932改为私立资政小学校。现遗址位于上庄宅坦村[3](图1-图2)。

二、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为避免重蹈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当权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为之后的文化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顺利继位,咸平之治开启,北宋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由于宋真宗热衷诗赋,喜爱书法,朝廷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宋朝重教之风由此展开。公元1003年景德元年,爆发大规模侵宋战争,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辽军被迫求和,社会环境逐渐趋于稳定。公元1007年景德四年,进士胡忠以“以教乡族子弟,群一族之英,兴一族儒学之昌”为目的,创立桂枝书院。

(二)人文背景

北宋时期儒学复兴,但传统汉唐儒学思想中“只问墨义、注疏,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已经儒学的发展,“宋学”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之后在程颢和程颐的推动下,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朱熹在继承二程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修养为一切人生根本”的独特观点,描绘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士大夫憧憬的宏伟蓝图。朱熹游历徽州时也曾到绩溪岭北讲学。自此“程朱理学”成为桂枝书院的主导思想,文人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桂枝书院的园林形态。明经胡氏对教育的重视也支撑着桂枝书院的发展,明经胡氏宗谱下卷之中记载“祠内委托人批阅其学成名立者,赏入泮商银二两……登科贺赏银五拾两仍为建竖旗匾,加第以上加倍至。”

三、园林空间与意识

(一)书院选址与园林空间

1.书院选址。从书院的选址方面来看,文人墨客比较倾向与清幽的名胜环境,同时也喜欢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明贤居住场所[4]。徽州书院的选址注重环境,考究风水,通常由宗族长辈、文人墨客、堪舆学家共同商讨,拟定基址。

通常来说,徽州书院园林的选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城郊书院,如泾县水西精舍、济阳书院;二是市井书院,如宣城志学书院、绩溪江南第一学宫。城郊书院大多位于乡镇之外,风景较好地区,注重山水的融合,环境清幽,少于世俗打扰,体现了“寄情山水,崇尚隐匿”园林思想。市井书院位于乡镇之中,或毗邻街道,或与其他建筑相融,交通便利,便于学生走读,知名度也较高。如宣城县志记载,宣城志学书院,乾隆二年修建,位于城市中心,周边为衙役官邸。

桂枝书院建于八都宅坦村南龙井山麓,后迁至狮峰,明代迁至胡氏宗祠西侧,距离狮峰旧址约为三百米(图3)。书院舊址位于狮峰之上,背依上金面朝翚岭,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山路曲折,书院周边翠竹围合,分隔了市井与书院的空间,环境清幽,后迁至宗祠西侧,便于管理,体现了宗族对书院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

2.园林空间。书院空间是民俗建筑和庙宇建筑的复合体,是一种以民俗建筑为主体,庙宇建筑为重点,带有园林环境的乡土文化建筑[5],是培育人才、传播思想的多功能空间。北宋时期桂枝书院只是单体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单一,明代建筑形式与园林空间都有极大的改善,体现了书院园林的发展。

以教为主的书院园林区别于一般的文人私家园林,相比于私家园林灵活多变、形式自由的建筑,书院园林更加注重空间的秩序,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固定模式,反映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代时期桂枝书院园林空间以中轴线布局,由月洞门分割前后院。再以书院为中心,园林空间发散式布局,通过高墙围合,区分书院与宗祠,受到宗祠的影响制约的同时尽力创造适宜学习的独立空间。

(二)园林意识

1.雅俗思想。书院园林是雅与俗的结合产物,它既有文人墨客“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又有寒门学子“十年寒窗苦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远大抱负。通过科举制度,胡氏子弟潜心学习,希望突破阶级的枷锁,跻身上流社会,改变命运。理学大师朱熹,便是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代表人物。朱熹在讲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弟子们的思想,既支持他们参加科举,又反对为应付科举的死记硬背,让弟子们了解到读书的真谛,雅俗并进[6]。

桂枝书院楹联为“桂枝披高崖塾院狮峰集众贤,书经传妙理院畔龙井聚英华”(图4),“桂枝、书经”展示了雅的概念,由雅入俗,通过读书追求人生的目标,再由俗进雅,成为“众贤、英华”,改变自身命运。使得胡氏子弟成为既可“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明月”,又能“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的雅俗之仕。体现了积极入仕实现自我价值又要注重内心和精神的修养,既要入俗又要脱俗的理学思想。

2.宗族文化。在徽州地区,宗族制度深入人心,宗族势力庞大,成为旧社会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之一。各个家族为兴旺家族,彰显家族实力,纷纷建造书院,以方便教育家族后辈,同时加强对宗族的管理,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独特的宗族文化。《明经胡氏龙井派宗谱·词规》中记载“盖四民之中士居其首,读书立身胜于他务也。”族中凡备考科举者,四月中旬均需“齐集会馆会课”,祠内共计赴考。

胡氏作为绩溪县大族,又由四大胡氏组成,分别为明经胡氏、金紫胡氏、尚书胡氏和龙川胡氏[7]。他们同姓不同宗,各有宗祠,但都重视书院教育,人才辈出,如明经胡氏进士胡忠建立桂枝书院,龙川胡氏兵部尚书胡宗宪创办梅林书屋。明经胡氏多出商人,如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柱、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有胡适这样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金紫胡氏是个著名的诗书传家的文化世族,以 “绩溪经解三胡”之誉的胡匡衷、胡秉虔、胡培晕祖孙三代最为著名。遵义胡氏又称尚书胡氏,因明代嘉靖年间,胡清裔孙胡松官至工部尚书得名,子孙中以药材商,胡名泰、胡安定等最为出名。龙川胡氏以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胡宗宪为代表,并保留了頗具特色的“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牌坊”等颇具特色的徽派建筑。

不同的宗族有着不同文化,书院园林作为其附属产物,也有着鲜明的宗族特色。桂枝书院依靠明经胡氏宗祠,高度低于宗祠,反映了等级森严的宗教制度;毗邻宗祠而建,体现了明经胡氏对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书院是宗族制度的附属,是为了稳定和强化统治的措施和手段。桂枝书培育了诸多各行各业的名人,无不用自身证明,书院园林的人文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书院走出的诸多名人,也为书院园林的建设以及园林文化的塑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结语

书院园林是徽州文人园林意识的重要载体,桂枝书院更是融入深厚的雅俗思想与宗族文化。从园林空间的演变来看,选址由山林丘壑中迁于宗祠旁,由单体建筑变为中轴式组合建筑,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桂枝书院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园林空间形式由单一到复杂,功能也变得多样。从园林意识角度来说,在雅俗思想与宗族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桂枝书院是积极入仕、改变命运的重要平台,同时又是修养身心、培育品格的精神乐园,是“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交织空间。

绩溪桂枝书院是开创了古徽州地区书院园林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晏琪,徐武军,付玲,古新仁.江西省弋阳叠山书院园林变迁钩沉——基于元明清社会环境视角[J].风景园林,2018,25(12):116-120.

[2]何礼平,郑健民.我国古代书院园林的文化意义[J].中国园林,2004,(8):1-4.

[3]绩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绩溪县志[M].黄山书社出版,1998,(26):693-695.

[4]吴其付.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148-152.

[5]自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6]张思.书院文化影响下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

[7]吴仁安.徽州绩溪“四大胡氏”源流及其名人略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4(6)109-113.

猜你喜欢

胡氏宗祠宗族
“胡氏三杰”对中国科技教育的贡献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郭永红运用胡氏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胡氏三姐弟”的黑与恶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慷慨宗祠祭先贤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从宗族建筑楹联看吉安地区宗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