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我们在行动》看电视真人秀的创新发展路径

2019-07-01刘新蕾,李翔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

刘新蕾,李翔

【摘 要】从1958年至今,我国的电视事业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电视在经历了技术创新、形态创新、机制创新后依然恪守着“内容为王”的创新导向。回顾2018年,泛娱乐化的IP生态继续锻造、深耕,持续的创新与创意是媒体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电视真人秀逐渐实现破壁,在娱乐原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国家的大政方针,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衍生了一批优秀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本篇以《我们在行动》为例,试通过对当下电视真人秀的创新性内容生产进行分析,探寻我国电视真人秀的合理发展路径。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我们在行动》;形态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85-02

尽管我们正处于瞬息万变的多元化传播媒介时代,但是仍要承认广播电视在协调社会、提供娱乐、环境监测、文化传承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主流地位。电视节目作为文化反哺社会的价值参照体系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载体,能够强有力地凸显特定阶段我国大政方针下的价值观念与主流意识形态。

2018年东方卫视打造了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真人秀节目《我们在行动》。该节目每期邀请多位中国影视明星与社会企业家组成嘉宾团队,深入到各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嘉宾团队身体力行地融入村庄、体验民风民情、扶持濒危产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精准扶贫、寓教于“娱”的节目目标。

一、遵循政策精神,关照社会现实

近年来,多元发展的社会环境与积极转型的文化消费成为电视节目不断创新的温床,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拓宽类型领域,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多样的节目形式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明星的体验式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是近几年国内真人秀节目为了迎合受众需求、增强受众粘性、赢得市场份额,明星艺人通过娱乐游戏与跨界体验力图“吸睛”与“吸粉”,一味地以消费主义、享受主义进行泛娱乐化的节目创作,因而在内容和类型上出现审美疲劳、缺乏创新性、部分节目价值导向“剑走偏锋”等问题。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它作为一档立足于精准扶贫的公益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在内容上遵循国家政策精神,以贴近群众的节目形态、正能量的节目导向获得了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到广大电视受众的肯定。

(一)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内容涵化与创新

《我们在行动》以综艺节目的外壳、政策精神的内核,打造一种新颖的表达形式。该节目通过集合中国影视明星与各界企业家作为节目嘉宾组成助农团队,深入到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的贫困县与深度贫困区,通过明星嘉宾入户调研、产品研发、推动地区产业链发展、产品推广、订货销售等方式进行地域针对性公益扶贫。从第一季季末盘点中,《我们在行动》面向市场总销售额达1460万元,打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品牌的发展路线。该节目借助真人秀的娱乐外衣将“精准扶贫”、聚焦“三农”等国家政策进行信息软化,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中挖掘出广播电视的娱乐价值[1],体现出广播电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社会责任。

(二)主流意识形态下电视节目关照现实的逻辑起点

《我们在行动》通过“综艺+公益”的节目模式观照社会现实,直面我国经济发展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政策精神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转化为具有人文性、创新性的新一代电视真人秀节目。从节目理念而言,《我们在行动》是一种新的节目创作思路,新的“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意义上对于真人秀节目的认知,赋予了“娱乐节目”新的社会职能;从国家政策出发,从“韩流”到“精准扶贫”的转变,《我们在行动》无疑是一次在社会意识层面的里程碑式胜利;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我们在行动》打破了“娱乐至死”的怪圈,让娱乐不再站在个人发展的对立面,可以更好地促进观众在意识层面的成长,有助于个人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和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二、明星效应:从流量到正能量的转变

(一)明星效应带来的观察学习效果得到强化

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制作方一般通过邀请影视演员和流量明星作为节目参与主体,使之成为增加受众粘性和挖掘潜在受众的关键要素。制作方为体验主体搭建“表演”舞台、设计情境气氛,使之在编辑加工后的场景中自主创作,从而实现“体验式”传播效果——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可以观察学习,促使受众产生自我认同与价值认同。受众观察体验主体在体验情境中的体验行为、体验过程和体验结果,同样可以获得新的行为模式、判断标准、认知能力和创造行为的生成规则,这些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2]在《我们在行动》中,嘉宾从前期调研到中期产品包装宣传再到后期产品的推广销售,在这一流程中,节目借助娱乐综艺形式为国家扶贫工作搭建宣传的平台、为基层扶贫工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从思想上为贫困人口进行观察学习式的媒介教育。

(二)明星从关注流量到化身正能量催生价值认同

在该节目中,东方卫视主持人陈蓉作为节目制片人,每期邀请多位影视演员(其中一名演员为本地籍贯)、人民艺术家、社会企业家等组成助农团队,由当地村民选出“名誉村主任”后带领团队打造适合当地进行产业脱贫的产品方案,在三天两夜内策划和完成一场针对当地特色产业的产品订货会。当明星嘉宾“回归生活”、企业家走下商业竞争擂台,不同体验主体角色的整合、协调、转化,使其成为一股资源力量——企业家提供创业实战指导路线、本地籍贯明星诱发乡土情结、明星艺人利用“明星效应”助推品牌宣傳。该节目在被“编辑”的真实中通过给予明星与企业家一种“假定身份”,使之在规定时间内在当地贫困区助农济民。

《我们在行动》不以消费明星为目的,通过弱化明星带给节目的“流量效应”,实现明星正能量的激发和节目内涵的升华,清新脱俗的节目话语彰显出该档真人秀节目的主流价值观。

三、社会功效:从环境监测到深度介入

文化消费的转型使得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当下主导中国年轻一代的视觉消费习惯,它本身吸纳着大量收视人群与商业市场,并能够迅速引发热点话题。因此电视节目在监测社会环境、做好正面宣传的角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流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和培育大众社会责任意识上当仁不让。

(一)电视节目的环境监测作用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透过大众传播媒介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我们在行动》第一季第一期中嘉宾陈蓉、凌潇肃、孙冕、冯仑身体力行地推广陕西省澄城县安里乡刘卓村村民张鹏翔家祖传的空心面,使岌岌可危的传统制面手工艺得到扶持发展。在节目中张鹏翔一家的制面过程显现出手工制作的精良技艺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人精神;第三期嘉宾陈蓉、蔡国庆、乔振宇、朱旭东在解决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地灵村红糯米滞销的问题背后引发出市场信息不对称、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情感的真实流露无疑向社会抛出严峻的农业生产问题和复杂的现代家庭关系问题;最后一期嘉宾陈蓉、郭晓东、任贤齐、阿佳组合、孙坚来到青海省贵德县常牧镇达尕羊村推广牦牛产业,通过镜头展现出原生态自然环境持续发展的现状。

社会的良性运行发展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及的,通过电视节目能够向公众颂扬社会美德,同时能够及时监督和鞭挞社会不良现象,跟踪社会问题的解决进程。《我们在行动》中虽然每一期节目地点不同、体验主体不同、帮扶对象不同,但是该节目都从监测环境再到对社会温度的精准把握,使节目情感的“真”、节目初心的“善”与节目中展现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美”让节目价值导向始终围绕“真”“善”“美”传播,为我们社会的良性运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二)文化转型背景下电视节目的深度介入

文化消费的娱乐化一直是消费社会语境下最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游戏性、宣泄性的文化状态。[3]这意味着在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电视节目面临着深度变革的考验。近三年来由央视打造的几档植根于文化的综艺“清流”使我们国内电视节目向好的态势发展,如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它们以综艺的外壳、文化的内核诉说中国故事,开启文化传播的探索之旅。对于《我们在行动》而言,要将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精神润物细无声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则需要更大的破壁勇气。灿星CEO田明认为“我们在用真人秀的实现新闻梦想,当新闻这种形式很难获得更大的话语空间时,在娱乐领域也能获得同样的表達。”《我们在行动》创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思维模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视听呈现,更是以媒介的力量进行实际的社会介入,它以综艺的外壳、政策的内核最大化实现了主流媒体发挥媒介教育的效果。

《我们在行动》将电视综艺的“萌点”“雷点”“槽点”“笑点”“泪点”升级转型为““燃点”痛点”“闪光点”“兴趣点”“兴奋点”等更有价值含量的内容组成元素。这体现出在CTL课程模型[4]下的媒介教育更加注重发挥主导文化与大众媒介语言,用贴近政策精神的主流意识理念策划饱含温度感、责任感节目内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表现形式将一味追求“流量为王”的“泛娱乐化”变革为寓教于娱的“泛娱乐化”,东方卫视的《我们在行动》以综艺的方式既继承了新闻报道的纪实性,又发展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诠释了主流媒体作为中国文化事业的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制作电视真人秀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一要强调节目的策划意识;二要推动节目制作的个性化。在节目内容上把握社会温度、观照公众心理,从节目制作上力图收获受众的观看兴趣,在节目价值取向上力争兴正能量之风,电视真人秀节目或许以此能在实现“口味”与“口碑”的双赢中迈进更大的一步。让中国本土文化底蕴为电视真人秀孕育土壤,用文化事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

参考文献:

[1]关德洪.新闻娱乐化之我见[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2]李翔.电视真人秀体验式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191.

[3]李翔.电视真人秀体验式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76.

[4]白传之,闫欢.媒介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12.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