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嬗变

2019-07-01张祁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张祁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综艺节目市场瞬息万变,尤其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在四十年间俨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宏观的视角探析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改革开放各时期的叙事变化,可以发现,其叙事视野从单一走向多元,叙事主题也始终离不开文化传承。当然,总结和分析四十年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嬗变,不仅是对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作一次“成绩汇报”,也给今后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给予更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嬗变;时代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83-03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电视业时代。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值国家改革开放阶段,全国第十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广播电视工作的相关经验,明确了“四级办”方针,我国电视业正式进入全面发展期。随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开始出现,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雏形也在此时出现于大众视野。然而,应该理清的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我国综艺节目的语境中,其根本属性是娱乐性、大众文化,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对于“文化”的定义是宽泛的,它自始至终作为大众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①

立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化积淀,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国内众多综艺节目的影响是非同凡響的。得益于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媒介技术的迅猛更迭,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整体编排水平以及节目效益也在日益提高。在四十年间,其叙事风格、元素和主题等更是日新月异。

一、全知视角叙事与“自然文化热”(改革开放初—80年代末)

改革开放初期,因媒介技术滞后的钳制导致节目录播受约束,当时的电视综艺节目并非现阶段我们所理解的“主持人+观众”形式构成的互动感极强的综艺节目。因此在这一特殊阶段,我们所探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很单一的。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末,国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播出平台也只局限于当时的中央电视台,而此时的文化类综艺的代表节目有《话说长江》《动物世界》等。

《话说长江》让全国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一览祖国的人文山水,几期节目播出以后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档节目以当时流行的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宏大的电视画面,配合主持人绘声绘色的画外解说,使得节目充满了文学性和艺术性。由赵忠祥担任配音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动物世界》也颇具异曲同工之妙。当时,人物作为真人秀创意的最直接载体, 对节目的成功至关重要。②众所周知,叙事是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再现, ③而这两档节目以及当时同质化的电视节目皆采取了“全知视角”为主要的叙事方法。“全知视角”的概念类似于“上帝视角”,即通过镜头的逻辑组接来呈现强大的画面感,并且往往都是以画外音和声画分离的方式进行节目的包装。故而,以此构造出来的画面就会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满足感。而罗兰·巴特也曾对全知视角叙事作过诠释:叙述者既在人物内部,又在人物外部;即人物内心发生什么他都知道,他也从来不与任何人物相混同。④这段解释可以看出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就是叙事者对被叙事对象的一种全方位的“介绍”与“说明”。

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全知视角”叙事方式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主要叙事手段有两点原因。一是当时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市场还未开发,节目极其匮乏,媒介手段单一、技术落后,节目方所运用到的手段大多是从其他发达国家处借鉴或学习而来,“全知视角”在早前的部分发达国家就已经运用广泛,受制于我国初期文化市场发展能力滞后的影响,“全知视角”的概念并未企及国人,故而在当时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二是不论是《话说长江》还是《动物世界》,题材都与人文自然有关,全知视角的叙事手法更好适应了画面需求,尤其是展现宏大的画面,由此看来,全知视角的叙事视野也实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控制,这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也是节目制作方的局限所在,故而很难适用于现阶段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了。

与此同时,“自然文化”作为当时文化类综艺节目争宠的叙事主题,具有很大的客观因素。尽管我国在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大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贫乏并且现状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心地位具备了文化教育、娱乐的电视功能。文化类综艺节目以“自然文化”为主题进行宏大叙事,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世界的自然文化知识。所以说这不仅与政治因素有关,也与这一时期的中国环境有关,这里的环境包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

二、单一形叙事模式与大众的知识与娱乐诉求(90年代)

1991-1999年是我国电视业发展的蓬勃期,该时期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并且呈现出风格清晰、类型多元的特点,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开始从80年代的探索状态逐步过渡到颇具明显叙事风格特征的阶段。《曲苑杂坛》《读书时间》可谓当时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典范。《曲苑杂坛》作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为宗旨的综艺栏目,以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说唱以及国外的艺术表演等类型为主,极具多样化风格。而创始于1996年的《读书时间》也以谈话作为其栏目的主要形式,通过知名作家或专家学者与观众进行畅谈为主要形式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曲苑杂坛》和《读书时间》都运用了节目栏目化的手段,以此保证给受众带来更加丰富、更为精准的内容输出。然而,即便这两档节目的叙事主题和内容完全不同,但整体所运用到的叙事效果异途同归。《曲苑杂坛》给观众所带来的是艺术的饕餮盛宴,彰显了国内外优秀的文化魅力,同时响应了国家党和政府早前提出的“双百方针”。并且这档栏目所带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主要都以“舞台语言”进行视觉呈现。具体而言,每期节目由演播室内主持人作节目的内容引导,紧接着就开始播放当期节目的主要内容,现在看来,这档节目的本质与新闻节目(播报专题新闻)的方式或效果无异,只不过,《曲苑杂坛》的核心叙事内容就是每一期的艺术表演。因此,《曲苑杂坛》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其主持人的叙事主体的地位被隐形“弱化”,每期播出的主要节目内容所包含的叙事性也是封闭的、单一的,观众无法操控内容的进程。而《读书时间》虽然以谈话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同样面临着封闭而单一的叙事形态,观众触及不到全面的“叙事内容”。

不得不承认,上述的叙事模式在科技进步的今天看来皆具狭隘的、老套的弊病,但在电视节目贫乏的当时弥补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市场空缺。此外,自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步伐也是越迈越大,受众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娱乐诉求的欲望愈发强烈,因此社会环境也逐步具有包容化、多元化的特征,新文化潮流融入大众视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当时对社会进步的指引起到了强大推动力的作用。

三、叙事视角的“半开放”与大众传媒的“文化功能”(新世纪初—2012年)

当迈入新世纪以后,审美时代的到来也开辟了新篇章⑤,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尤以央视的《百家讲坛》《艺术人生》为代表。其中《百家讲坛》自2001年开播以来,一直以讲座的形式呈现,选用受众喜闻乐见或前沿的主题进行叙事。纵观这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百家讲坛》的题材多以我国的历史、文化为主。而这档节目和新世纪初的《读书时间》的核心宗旨几乎一致,都以科普为主。而《百家讲坛》之所以“长寿”,归因于这档节目的内容方面引人入胜。《百家讲坛》的叙事结构简单清晰,以“讲评人+观众”的形式呈现,在必要时,嵌入辅助画面(影视资料画面等)作补充,使得讲评人的口述(古代历史知识讲述等)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画面感。《百家讲坛》的节目形式有别于普通受众在报告厅所聆听到的学术讲座,以学者或专家嘉宾平实亲切的语言表达为主要节目依托更是广受不少观众的好评。而《艺术人生》作为以谈话形式为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每期节目拟邀一名文艺界的公众人物,与主持人、观众共同追忆过去的艺术与生活,并进行相关的话题讨论。这档节目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叙事视角,能够引起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这在当时的国内鲜有这样的电视艺术形态。

反观这两档节目,可以发现,相比于80年代和90年代,叙事视角已从原本封闭式的状态开始步入“半开放式”的全新视角。首先,两档节目的叙事主体都由特定的嘉宾作为开场,叙事内容则是由特定的嘉宾进行“对话”,《百家讲坛》由专家学者进行“开讲”,《艺术人生》则是由嘉宾与主持人、观众进行互动式体验,叙事效果作为节目高收视率的重要因素,根源在于叙事主体,之所以认为叙事视角是“半开放”的,是因为《百家讲坛》的选题由公众抉择,但节目演播成败完全取决于叙事主体的个人“操控”,其间没有任何技术性叙事来支撑整档节目。而《艺术人生》选择的“叙事人”也极其重要,每一个“叙事人”的不同特点也决定了整档节目呈现的叙事效果,毕竟“叙事人”的话语权也是整档节目的重要灵魂。

新世纪以后,我国电视业从繁荣期转向了内容供给侧的创新时期,文化类综艺节目主要依托大众传媒进行“亮相”,而新时期的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文化功能实则已经不断强化了,也正是因为文化意义的增强,才使得节目的传播与审美价值不断进步。

四、跨媒介叙事热与时代文化自觉和创新为主体(2013年—现在)

2013年起,我国的媒介技术的发展空前繁荣,互联网综艺悄然而生。不论是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还是网络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也在此时迅速盛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准也进入高速发展期。与2013年前一样,央视仍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贡献者,制作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系列文化类综艺作品,紧接着,其他省级卫视或网络平台也开始出现了像《阅读·阅美》《一本好书》《文化寻踪》这样的优秀文化类综艺节目。综观这些节目,可以发现,尽管每档节目的核心主题不变,切入口各有千秋,但所运用的叙事方式仍有所碰撞,跨媒介叙事成为了2013年开始流行的叙事手段。所谓的跨媒介叙事,简而言之就是运用众多的叙事策略,融合式地“展示”节目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国家宝藏》作为文博探索类的文化综艺节目融合了戏剧表演的媒介方式,起到了对国家文物史实等知识的“科普”的作用。换句话说,跨媒介叙事就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结构主义叙事,企图运用更多的形式进行较为完美的电视语言的表达。

总之,上述的节目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多元的媒介形式,正因如此,才使得乏味的“说教式”的节目形式变得夺人眼球,同时也收获了各年龄阶段受众的芳心。

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来看,从2013年起,文化类综艺节目应势而热,⑥其主题关键词都离不开时代文化自觉与创新。《中国诗词大会》运用了竞技的叙事元素,营造了现代人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的氛围,呼吁更多的受众群体去关注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家宝藏》用戏剧表演的媒介形式以及嘉宾的述说形式,向受众群体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去介绍我国的文化瑰宝。《经典咏流传》则是用现代人喜爱的音乐叙事元素,以及通过仪式化传播的文化基因的表达方法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受众群体的好评……⑦

显而易见,“时代文化自觉和创新”分别体现在当下文化综艺节目的创作取向和创作策略。这种体现基于何种缘故?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媒体平台对于传递正能量的任务责无旁贷,简而言之,就是传播“中国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尽管当下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而这种时代文化的自觉和创新也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与时俱进,因此流行元素尤为重要,但是倡导文化自信的核心价值是亘古不变的。目前,不论是国家广电总局还是党的历届会议精神都不断在倡导增强文化自信,因此综艺节目实现主流价值观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不论是基于媒介技术方面的进步,还是基于国家和党的政策支持,其数量都是伴随着阶段的发展不断增长的,视听体验也在不断增强。各个时期,节目的叙事元素、技巧、途径等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节目平台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也应不断增强。在今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也定会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和革新,毕竟文化节目产业是内容产业, 奉行注意力逻辑。⑧

注释:

①盖琪.概念、形态与话语: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三重考察[J].中国电视,2018(5).

②安晓燕.对国内“慢综藝”节目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8(8).

③朱传欣.当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叙事转向[J].中国电视,2018(7).

④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叙述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⑤卫欣,王勇.时代的审美与审美的时代[J].黄河之声,2018(21).

⑥李正良,田淼琪.我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媒介生态学审视[J].电视研究,2017(12).

⑦蔡之国.文化类综艺节目:民族文化基因的仪式化传播[J].电视研究,2018(2).

⑧陈相雨.新时代我国广电体制的价值研判及改革面向[J].新闻传播,2018(8).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给煤炭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