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下艺术设计图像的运用

2019-07-01马奔传

都市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艺术设计图像

马奔传

摘 要: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及相关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对网络艺术图像的特点进行介绍,同时,提出在现代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技术对图像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时代 图像 艺术设计

一、网络时代下艺术设计图像如何进行运用

1.网络时代下图像的传播性十分广泛

现代技术、经济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社交软件功能齐全,不仅能够在线接收最新的信息而且能够即时传送图像文件,这也使得社交软件成为信息发布、人们交流的主要的平台。在众多社交软件中,微信已经成为当今最为主要的交流社交软件。用户可以在微信上自由的与朋友交流互动,也可以在朋友圈发动态、发心情,这并不局限于以往单调的文字形式,而且能够配以图片的形式进行交流,甚至进行视频通话,实现远距离通话,从而增加了人们之间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进而为我们架起了沟通、学习和娱乐的桥梁。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使用者也可能成为是信息的发布者,尤其以手机为依托的社交软件是现代社会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人际、大众传播的结合,对研究传播有重大意义。社交软件可以实时为用户提供清楚的图片信息,给用户提供视觉的服务。随着社交软件运用的普及,图片的传播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在大多数情况下,图片内容展示、滤镜、美颜、拼图等功能为广大女性朋友提供了美的享受。图片运营者总能在不同的时间找到时机发布热点,利用特别的贴纸对图片进行处理,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吸引广大网民。在信息化时代,图像传播效率巨快。网络媒体成为主流媒体后的另一个强势媒体类型。在推广时,艺术成果可以直接读取设计中涉及的信息,省去了印刷、制版的成本,降低了成本、人力和时间的花费。在数字化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网络技术开发展现了强大的拓展能力,展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2.网络时代下图像的功能性齐全

在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图像的制造者与传播者。随着移动、光纤通信的发展与改进,人类已进入“读图时代”。人们可以借助网络轻松地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最新信息,第一时间认识、了解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为社交方式带来了极大地冲击。目前来看,新的社交软件的出现已经代替了传统的社交,成为当今主流的传播工具。新的社交软件突破了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人们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实时交流,远距离的“面对面交流”成为了现实,满足了广大网民对各类信息的感知需求,为人们带来更美的视觉享受。社交软件成为了用户群体范围大、传播效率高、商业价值高的传播软件。社交软件的发展势不可挡,无论是交流、娱乐还是人员的学习活动、通知等,微信、QQ 的使用都代替了传统方式,使得这类社交软件成为图像传播中的主流。

3.网络时代下图像信息碎片化

图像信息的碎片化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起来,并且日渐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传播对新鲜事物有所认知,通过微博、百度、微信等迅速获取时事新闻。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不受任何时间或者地点的限制,我们可以完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查找资料,运用碎片时间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图像信息的碎片化有助于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方便了人们了解社会和学习。

二、网络时代对图像设计的影响

1.冲击力、视覺麻木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像也在不断地演化。早期的图像是运用绘画中的线条结构、色彩描绘现实世界的传统图像。现代时期的图像是依赖摄影技术,实物取景、实拍效果,更加形象展现自然世界。后现代的图像则是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下,依靠屏幕呈现出网络虚拟图像的动态世界。

网络技术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等以直观、动态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网络高速发展实现了传播中的视觉化效果,图像信息的传播成为媒体传播的方向。网络时代下,图片越来越容易被获取,图像的泛滥导致了大众视觉的麻木,从而使得人们对图像的视觉冲击力有着极其强烈的要求。

2.网络的多元化,融合性

网络的多元化可以将每个人不同的喜好、兴趣、感情等随意地展现出来,使得人们都具有表现自己风格与审美的能力,从而丰富了网民的生活,促进网络文化从单一到多元。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导致图片与信息越来越多的融合。人们之间通过网络软件进行交流,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交流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

三、结语

网络软件带领人们完成了利用计算机使艺术作品由静态走向动态,由手绘转向机器制作。人们通过网络媒体更加迅速、快捷获取到海量的信息,方便了生活和学习。碎片化的图像让人们无论何时何都能够接收到信息,社交软件的应用成为主流,图片的传播越来越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对艺术的审美越来越高,在网络的多元化和融合性的推动下让艺术形式更加的丰富。

参考文献

[1] 柳林,黄昀.新媒体技术下的中文字体艺术设计研究——以中文字体设计“图像流”为视角[J].设计,2017(23):138-139.

[2] 刘思佳.社交软件用户信息收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5):3.

[3] 顾燕.浅谈案例式教学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数字图像处理》中的运用[J].才智,2014(12).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艺术设计图像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A、B两点漂流记
网络时代
书封与现代艺术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