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呼吸的训练
2019-07-01许超男
许超男
【摘 要】在斯塔林的《人类生理学》一书中,呼吸被这样描述:“由于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的容积而使空气不断更新。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在声乐艺术中,呼吸是最基础而又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曾经有歌唱家说过:“歌唱是呼吸的艺术”。由此可见,呼吸在歌唱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唱;呼吸;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54-02
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与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唱歌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的控制。所以说唱歌必须学会运用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
一、合唱中呼吸的重要意义
歌唱中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略有不同。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语言交流思想感情,交谈者之间距离通常较近,所需音量就较小,不需要很大的发声力度,因而呼吸无须刻意练习也可以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歌唱则不然——歌唱所发的音响为乐音,是通过音响来抒发情感、表现艺术内容的。由此出发,歌唱的呼吸有着其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与方法,必须通过后天训练从而达到服务歌唱艺术的目的。
在17、18世纪的声乐著作中非常强调呼吸在歌唱中的运用,当时的教师在教学中最常提及的说法是“在气息支持下歌唱”“很好地支持住”“用气息托住聲音”等。这些说法看似简单,但包含了十分重要的道理。由以下的胸腹腔生理解剖图我们不难看出,歌唱时由于肋骨和胸骨不可运动,因此需要靠肋间肌来帮助肺叶水平扩张:同时,要靠腰部肌肉的拉伸以控制横膈膜,而横膈膜的纵向运动会给肺叶以压力。当肺叶中气压变化时才可以对歌唱者的声音,如音量音色及一些细致技术,如男高音的真假声变化进行细微地调节。由此出发,歌唱者必须通过对胸部、腰部肌肉及小腹肌肉的体会与练习方可发出优美的歌声。
二、合唱作品中循环呼吸的特性与基本技术
因为是多声部艺术,合唱中的呼吸除了和独唱艺术具有一样的重要性和特点之外,往往更重要是在于需要服务于多声部作品的横向或纵向线条。所以,合唱作品演绎中,除了采用和独唱相仿的乐句间换气外,循环呼吸也经常被使用。所谓循环呼吸,就是合唱团员在一个乐句或音符内部轮流呼吸,造成使整体音响一直延续,没有句逗间隙,从而刻画出类似乐队弦乐连绵不断的效果。
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1、整体一起呼吸2、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3、循环呼吸。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没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这不仅对合唱团员的呼吸技术,更对合唱团员的呼吸意识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合唱团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呼吸技术,如胸腹联合式呼吸、在气息支持下歌唱等以外,更要把握以下几项基本技术以适应循环呼吸的需要:
(一)淡出淡入:换气前,应该有意识地减弱音量,即淡出(Fadeout):换气后,有意识地从弱音量开始进入,并逐步增强至正常音量,即淡入(Fadein)。这样可以避免合唱团员在换气时露出痕迹:
(二)母音一致:换气前与换气后的口腔状态注意保持母音的一致性,不要运动共鸣腔或滑向其他元音。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换气前后音色的改变:
(三)无声换气:在换气过程中合唱团员应控制住吸气时可能发出的噪音,不能让听众发现循环呼吸的痕迹:
(四)丢字换气:某些乐句中,合唱团员可以将个别单词或字省略并换气,这样一来,不容易暴露出换气的痕迹。
因此,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专门针对循环呼吸设置一些练习是必然的。
三、训练合唱团员呼昅的具体练习
首先注意做到呼吸不要出声,在感觉上如同闻最喜爱闻的香花一样,使你感觉吸得深而且均匀,吸进后胸腔和横膈膜保持扩张,但必须做到自然,不能僵硬,注意吸进时双肩不要耸起,横膈膜向下压两肋,向外扩张。呼出时应注意打开喉头,如同半打呵欠的感觉,这样就会使唱者感到自然、舒服,同时应根据不同的字音,确定口形的变化;一般来说口形是圆的,呼吸有时用鼻有时用嘴,上部器官是喉头和头腔共鸣器官、上颚、楔形骨窦,鼻腔、口腔;下部器官是肺部、横膈膜和胸腔共鸣。发声时无论上部或下部都是有机联系的运动。弯腰呼吸以获得腹部肌肉群的支持感,没有受过训练的合唱团员往往无法体会腹部肌肉群的支持感。因此,可以首先提示其弯腰并以双手按住后腰部。
体会吸气时腰部肌肉向外扩张的感觉。在有所体会后,提示其呼气时一样保持住吸气的感觉。在其明确体会到弯腰呼吸时腹部肌肉群的支持感后,可让合唱团员尝试直立并继续以相同的方式继续体会直至找到感觉。
(一)体会闻花感觉的练习
没有受过训练的合唱团员往往吸气不够深,因此,体会以慢速深呼吸来闻花的感觉,是非常有效地让其适应深吸气感觉的方式。
这一练习非常简单,只需提示合唱团员想象有一朵淡香的花放在面前,在保持好基本歌唱状态的情况下做闻花式的慢速深呼吸即可。
(二)慢吸慢吐的练习
合唱作品演绎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缓慢悠长的乐句。这对合唱团员保持气息、合理运用气息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利用缓吸缓吐的练习训练合唱团员保持气息的能力是必要的。
此练习的过程如下:首先,让合唱团员体会放松的状态:其次,让合唱团员以尽可能慢的速度吸气,在气息保持好后以“f”或“S”的无乐音辅音缓慢吐出。
吐气的过程中,指挥应观察合唱团员是否遵循“慢”“匀”“细”的原则,注意提醒合唱团员腰部肌肉紧绷,直至气息基本吐尽再放松腰部肌肉。同时,时刻观察其练习状态,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一练习可让合唱团长期使用,并酌情增长吐气的时间。
(三)急吸急吐的练习合唱作品演绎过程中,除了缓慢悠长的乐句以外,跳跃性的或者以强力度进入的乐句也很多见,这对合唱团员气息控制与爆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利用急吸急吐的练习训练合唱团员气息的控制与爆发能力的能力也是必要的。
此练习过程如下:首先,还是让合唱团员体会放松的状态:其次,让合唱团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吸满气息,并迅速以“h”的无乐音辅音吐出:练习过程中,指挥应特别注意观察合唱团员的呼吸状态,既要让其充分地吸满并吐掉气息,体会腰部给力的积极呼吸状态,又要避免因呼吸的快速度影响其基本歌唱姿态。
(四)有关循环呼吸的练习:利用某些作品的歌词,用按节奏念读的方式来训练循环呼吸往往可以取得较灯叫从一v尤以复调手法创作的作品为佳,如瞿希贤的《牧歌》,合唱团员应在循环呼吸的状态下将歌词按照约每分钟54拍的速度念读。
总之,合唱过程中,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一定距离之外的听众,在诸如音乐厅等较大的演出场所,歌唱者必定要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对声音的音量、音色及力度变化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同时,歌唱者还要具备较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能根据作品的需要控制气息以创造高低起伏的音响层次。
参考文献:
[1]包灵芝,浅谈合唱中的发声训练【J】《黄河之声》2016年(1).
[2]曹津菁,浅谈合唱艺术中声音的基础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15年(1).
[3]李庆武,浅谈合唱中声音的统一【J】《基础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