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德育探究
2019-07-01阳海清黄金媛梁炎
阳海清 黄金媛 梁炎
摘 要:教育的目的在是开发学生智力,促进文化知识水平提升同时,最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处事道理,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出具有高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比较偏远,德育教育滞后,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发展。新形势下要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德育教育,根据少数民族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德育教育策略。本篇文章主要对新时期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进行分析,希望对少数民族德育工作起到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时期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小学 德育教育
引 言
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具有复杂性,农村小学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加之学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宗教信仰,学生的民族特点鲜明,德育教育也就具有了特殊性和差异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方案,增强德育教育的目的性,这样就能使得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更加科学,德育教育有效性会提高,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德育熏陶,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观念,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养成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要将爱国教育渗透进去,通过德育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团结统一将会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这样就会自觉抵制分裂民族的思想,让56个民族相亲相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一、少数民族农村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少数民族农村德育教育还处于知识讲解阶段,学生对德育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农村小学生受认识和理解能力限制,不能有效的内化德育内容,导致德育未能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引导,行动上的践行也就无从谈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因为学生接受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的学生都有个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德育教育中没有照顾到德育教育差异化需求,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强,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少数民族德育教育缺乏先进科学技术支持,德育教育完全依赖于教材,课堂主体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德育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德育教育边缘化,在课堂中单向接受德育教育,师生针对德育很少进行交流和对话,认识不到德育重要性,德育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力不足。另外,少数民族农村德育和生活脱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孝顺父母和尊重教师、文明行为规范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德育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和利用。
二、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1、确定德育目标
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在遵从国家制定的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少数民族德育教育需求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确定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去开展德育教育,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学生能够真正的消化德育内容,在生活中主动去践行。少数民族小学德育要融入民族文化,学生对德育的接受程度会更高,也不会对德育产生文化侵蚀的误解,学生会主动参与德育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我反思,德育教育就能对学生起到思想引导的作用,而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打造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
少数民族农村小学要构建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校园内要悬挂对人类進步做出贡献科学家的画像,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去感受名人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利用小学生崇拜心理,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和德育相关的影片,或者是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电影,德育形式会变得灵活,以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唤醒学生德育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德育教育中去主动交流和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班级内要设置德育小天地,放置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书籍,学生在浏览书籍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伟大精神感染,自身的道德修养会逐渐提升。
3、将德育教育和生活结合
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要传授理论的同时,还要将德育引入到生活中去,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地区政府要加大对德育投入,为学校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事情拍成视频,或者是在网络中找一些和德育有关的时间,在课堂中让学生观看,说说这些行为有哪些问题,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如果有应该怎么去改正。学生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就能了解各个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针对每个民族学生制定德育计划,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成长背景,他们更容易接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德育就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另外,德育教育还要组织丰富实践活动,在国庆节的时候让学生用本民族的舞蹈或者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既照顾学生民族文化,又融入了爱国教育。德育教育要挖掘民族文化,选择本民族流传下来的德育素材,将其加工成德育教育资料,拓展学生思维,在学习富有民族特色文化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就能实现民族教育、德育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统一。
4、尊重文化和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农村小学德育要在尊重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小学生受宗教的影响比较小,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这个时期开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强制学生改变宗教信仰前提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思想,学习科学世界观,降低宗教对学生影响。
三、结束语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德育要更新理念,在尊重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基础上,通过确定德育目标,打造和谐德育环境,加强德育与生活联系,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想俊, 李鑫, 杨冬妹, etal.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德育现状——以甘肃省积石山县为例[J]. 文教资料, 2018, 803(29):155-156.
[2] 孙子拉则.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 读写算:教师版, 2017(20):134-134.
[3] 李蕾. 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德育的对策[J]. 新课程·小学,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