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化转型期话剧艺术的发展

2019-07-01冯怡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转型期文化发展

冯怡

【摘 要】中国文化在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接中发生态度的变化,80年代由文化背景差异和历史背景差异产生的对接错位,此时已不是太大。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消退处蔓延开来,文化转换是很快完成的。曾经普遍流传的文化冲突论为文化融合论所替代,话剧也面临新的融合。90年代的话剧已经渗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商业文化因素,有自我包装的意识,有宣传广告的策略;审美意识是普泛化、POP化的,在强化传播中消解历史与文化的界限;形体化与参与性相结合,打破幻觉性和专业性话剧框架;更加社会化、通俗化、市民化,与大众传媒和通俗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

【关键词】文化;转型期;话剧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36-01

话剧面临的转机,来自文化的转机和社会的转机。80年代由于文化自身的危机,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话剧所处的社会的开放态势,产生了新的社会需求。而90年代后现代文化融合的动力,具有更深广的经济文化背景。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扩大了民间性和个人性的文化艺术空间;同时后现代文化在西方方兴未艾。处于后现代文化潮流之中,话剧必然面向在无意识中倾心类象的观众。他们本能地抵触所谓深度模式,漠视文化解释。话剧要满足不同观众的多层次需要,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艺术世界。

一、文化转型期话剧艺术体制的变化

一种覆盖、包含人类各民族文化空间的普遍的全球文化正在形成。以人的生存优化为最高文化目的,有利的则吸收、坚持,不利的应扬弃、拒绝。这也是话剧文化的旨归。文化干涉和文化交流引起民族内部的文化冲突,人们对此形成或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或调和主义的文化态度。我们主张采取超越主义的态度,因为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之大势。话剧应把握大势,积极参与,多方面地、最优化地、最贴近地同时代、社会及大众紧密结合,以繁荣文化艺术。

话剧开始摆脱困境,走入市场,滞后的话剧院团体制出现了新突破。各地出现不少新现象,如西安话剧院与甘肃省剧团联合演出,以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武汉话剧院背靠文化主管部门,发挥演员明星效应,面向市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迈出体制改革步伐。尤其是上海人艺与上海青话这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合并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为上海文艺团体改革的先导。他们打破多年来的莫斯科剧院模式,建立一套艺术总监负责制及制作人制的演出结构,使演员从过去的干部化走向半职业化,乃至今后走向自由职业化的新体制。改革之初,1995年,创8台剧目,演出368场,比原定指标超额一倍。1996年演出新剧目7台,近300场。由上海文联试办的现代人剧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从理论家到话剧实践者,开始强化大众意识。强化大众意识首先的问题是观众。观众对话剧冷漠的态度没有改变,基本原因是话剧缺乏吸引观众的力度。针对观众少的现象,可编演一些通俗话剧,编创严肃话剧也不应忘记通俗性。话剧史上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没有丢掉通俗性,包括莎士比亚的作品。如果中国话剧只是在行政计划保护体系内或评论家等话剧小圈子里自我陶醉,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不少活跃在基层的话剧团多年的实践说明了这个问题。延边话剧团的通俗话剧、大庆话剧团以企业为后盾的工人生活话剧、宁夏话剧团专为农民演出的农民生活题材通俗话剧,都有广大的观众和演出市场。大众意识要渗透在导演、表演艺术中。如屡次获奖的女导演王佳纳就强调:戏要好看,让观众看得懂,坐得住。为此她导演的戏“三分钟一个小变化,五分钟一个小髙潮”。成功地演出独角戏《勾魂唢呐》的青年演员刘美华也特别强调到群众中体验生活的问题。

二、文化转型期话剧藝术表演形式的探索

随着90年代初小剧场的兴起,随着艺术院团的改革,表演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如《灵魂出窍》《疯狂过年车》等,成功地将话剧创作与演出推向观众。这些演出形式上灵活多样,创作上也贴近生活、关注时代,受到观众欢迎,话剧人也完成了艺术探索的实验。1996年国家剧院的演出有: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几尔加美休》,北京人艺的《好人润五》《棋人》《红河谷》等,同人剧社如火狐狸剧社的《楼顶》,一些自行组合的剧团演出的《谁都不赖》《三个女人》《冰糖葫芦》《别为你的相貌发愁》等,几乎都取得了成功,有的甚至是极大的成功。

目前话剧多方位的艺术发展已经有了新气象,作为独立制作人与文化单位联合组团演出的如阿丁担任导演独立制作演出的话剧《谁都不赖》,金鹰国际广告企业有限公司与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联合组团演出的《冰糖葫芦》,北京克莱特文企联合谊发展中心、北京金舞台文化发展公司联演出的《别为你的相貌发愁》等,显然有力地促进了话剧的创作与演出。

三、结语

当前,在开拓多方位的话剧艺术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经验,这预示着话剧表演艺术未来的改革成功。当然,这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利的一面是为话剧和文化提供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了剧团与企业、艺术与市场的复杂、矛盾的关系。而这当然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走入这一过程,进入良性循环,话剧才有可能获得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需要。

参考文献:

[1]戏剧记号的动态性[J].丁·洪泽尔,胡妙胜.戏剧艺术.1991(01).

[2]表演美学观念解放之我见[J].康洪兴.戏剧报.1987(05).

猜你喜欢

转型期文化发展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
文化之间的摇摆